分享

刚刚,100岁!杨振宁的遗嘱曝光,真让人没想到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9-25

就在刚刚,闻名世界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迎来了10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他的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

图片

会上,杨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

图片

图片

为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定制的相册


总书记赠送花篮,祝愿他健康长寿,如此高规格隆重的庆生,中国科学界除了杨振宁,可能再无第二人!因为,他35岁诺贝尔物理学奖36岁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43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57岁费米奖(Emico Femi Medal)58岁拉姆福德奖(Rumford Prize)59岁获奥本海默纪念奖64岁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纽约市颁赠的自由奖章70岁莫斯科大学71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72岁鲍尔奖(Bower Award),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73岁爱因斯坦74岁获玻戈留玻夫奖75岁中国科学院宣布,将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77岁获昂萨格奖(Lars Onsager Prize)78岁获教皇学术奖79岁费萨尔国王国际奖80岁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84岁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 终身成就奖95岁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籍,成为中科院院士。他一生获奖无数,是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学术上的成就霍金,也无法与他相比,他不仅跟着时代的洪流,事业顺风顺水,生活,婚姻也是样样如意!人生中的各种好运,似乎永远都在伴随着他,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如果上天注定要眷顾一个人,那他一定就是,杨振宁。

图片

一个优秀的爸妈给了他,幸运的人生开端

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安庆当时也叫怀宁。父亲给他取名“振宁”,其中的“振”字是杨家的辈名,“宁”字就是怀宁的意思。父亲当时考取了安徽留美公费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便立刻回国,成为了厦门大学的数学系教授。母亲罗孟华生于1896年,当时正属光绪年间,她是旧式妇女,缠过足,没有受过新式教育,文化程度仅相当于初中,但她极贤惠,父母是早年由双方父母做主结为伉俪的,但学识渊博的父亲却与母亲感情甚笃。


在杨振宁10个月的时候,父亲考取了安徽省官费留学生,离开他们母子到美国留学。在父亲远渡重洋的日子里,是母亲与他相依为命,为这个家倾注了全部的爱。那时,军阀混战,合肥是兵家必争之地,炮弹时常落到杨家附近。凡是遇到危险的时候,母亲总是抱着他跑到乡下或医院躲藏起来。在父亲留学期间,母亲更是肩负起教育他的重任。晚上睡觉前,她都会给小振宁讲故事,因为这是给孩子灌输知识最好的机会。她把自己所熟悉的古代的,近代的故事都讲给他听,什么“孟母择居”、“岳母刺字”......

母亲对他的要求也十分地严格,决不纵容和随意。他生来是个“左撇子”,母亲认为至少用箸、执笔得换成右手,母亲费了好一番精力,才把他吃饭、写字改成右手。除了让儿子懂得做人,还必须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

杨振宁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规定他每天要学会10多个汉字,她找来一些白纸剪成小方块,每小块纸上写一个大字。用这些自制的卡片,小振宁便跟母亲学起字来,一年之间,母亲竟教他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这让杨振宁一生受益。半个世纪后,回顾这段往事他感慨道“那是妈妈为我的人生,打下扎实基础的起步阶段,我在4岁时,母亲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时间,共教了我3000个字。现在,我认识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字的两倍。”母亲只念过私塾,她的读写能力都是自学的。她渐渐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局限性,于是请来了一位老先生教他《龙文鞭影》,“龙文”是良马,“鞭影”即奋蹄疾驰,不须驱策。这是一本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读物,四言韵文文体,读来琅琅上口,其中有许多自然知识和历史典故。小振宁凭借熟识3000个字的功底,很快把《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在其中他不仅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化最初的风采,还第一次探索到自然界的奥秘。作为母亲已经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他的心里。后来杨振宁说:“母亲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从个人出发,她从来都把丈夫与孩子放在第一位。对她来说,这是绝对的一件事。

我想人的思想如果把一件事情,变成绝对化以后,就变成了一种力量,我从我母亲身上就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父亲在厦大任教了一年以后,改任北平清华大学教授。一家三口于1929年秋搬入清华园西院19号,那是西院东北角上的一所四合院。

图片

他们在清华园里一共住了八年,从1929年到抗战开始那一年。那时中国社会十分动荡,内忧外患,困难很多。但他们一家生活在清华园的围墙里头,不大与外界接触。就在这样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环境里,他度过了童年。父亲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他常常翻看。因为当时他的外文基础还不够好,所以不能看得懂细节。父亲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偶尔会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他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知道他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才能更是充分显示出来。但是作为数学教授的父亲,却并不教他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是请来雷海宗教授让他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他《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孟子》,还给他讲了许多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的时候,杨振宁就已经可以背诵《孟子》全文了。直到1938到1939年这一年,父亲才介绍他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却不赞成他念数学。父亲认为数学不够实用。1938年他报名考大学时很喜欢化学,就报了化学系。后来为准备入学考试,自修了高三物理,发现物理更合他的口味,这样他就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他辉煌的人生中,其学术知识,来自父亲,其精神气质,来自母亲。父亲让他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他不可磨灭的印象。他说:“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字。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是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而母亲的良好熏陶,给了他思想、心灵和人格的形成,1993年10月,在他发表的一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最后一节中他说:“中国社会特征对下一个世界科学发展,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有一条就是:“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勤奋和忍耐,注重子女教育,这些文化特征曾经也将继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

图片

幸运的求学之路

1938年,16岁时,他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由于“联大”住房比较紧张。父母就在昆明小东角城租了,一所老式房屋,环境虽然艰苦,但母亲把这个小家收拾得,干净整洁,十分温馨。一家人始终在一种,互帮互爱,学知识 ,学做人的,浓厚家庭氛围中积极生活。他说:“我母亲是一个旧式的女人,但意志非常坚强。我常常想,父亲和我,还有弟弟妹妹们,在能够坚持,有极坚韧意志力的方面,都远远不及我们的母亲。抗战8年的时间里,那个时候经济非常困难,我们全家能够撑下来,与母亲的操劳与坚强的意志是分不开的。”英国思想家卡莱尔说得好:“谁能在质朴的日常生活中,给我们以指导和帮助,谁就是老师。”杨振宁此生有幸,有不仅与他感情极笃的父母亲,而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日后能在科学事业上作出重大贡献。

图片

当时的西南联大虽然学习环境非常简陋,可教员和学生的热情却非常的高,老师用高涨的热情来教书,学生用高涨的热情来读书。他们那样的努力,绝不是仅仅是为了个人,而是充满了使命感,为了整个国家!所以他是如此幸运的赶上了,当年在中国学习的黄金时代,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条件那么艰苦,但是他掌握住了物理的基本精神。他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我这一生在物理上的见识、视野、鉴赏能力,以及对物理的基本态度,可以说是年轻时在中国奠定的基础。”抗战八年是艰苦困难的日子,也是他一生学习新知识最快的一段日子,由于当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教育,使他后来到美国以后结出了硕果,但那根是在中国。

图片
杨振宁早年的准考证

他选择留在美国而幸运地,躲过了中国那个疯狂的时代!

1942年20岁时,他从西南联大大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年后,又通过考试获得公费留美的资格,于1945年赴美进入父亲曾留学过的,美国芝加哥大学,1945年8月28日那天,他离家即将飞往印度转去美国的航班,清早父亲只身陪他,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记得她没有流泪。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很镇定。话别后他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他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他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了。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他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他做手势,让他向窗外看:骤然间他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迸发,杨振宁已不能自已。"

图片

去美3年后他即获博士学位。1949年,他又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攻读博士后,与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他们对当时已有的物理工作,做了很仔细的分析,提出了几个,可能做得出的实验,来验证他们这个猜想,吴健雄女士帮助他们,很快把实验做出来了,证实了他们的猜想是对的。

图片

青年时期的杨振宁(右)的和李政道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为此,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杨振宁当时获奖时,他还没有加入美籍,手持的是中华民国护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图片

1948年由于他学业出众,芝加哥大学把他留下来作讲师。一年以后又转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当时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是爱因斯坦所在的地方。他到普林斯顿以后做了一连串重要工作。

图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华人科学家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三个是丁肇中。

丁肇中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图片

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左)、杨振平(杨振宁的弟弟)1949年在美国的合影

邓稼先、杨振宁,这两位老友是网上最常被对比的两个人。两人不仅是中学、大学的知心朋友,还一同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博士学位,但邓稼先回国投身原子弹研究,成为了两弹一星元勋,并因为当时的设备简陋而遭受辐射,在60多岁时就英年早逝。而因为留美,他幸运地躲过了,中国那个疯狂的时代。当时邓稼先被调到青海的“221基地”,一批士兵和工人去斗他,目的就是要把负责人邓稼先搞掉。据说当年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振宁要见他。周恩来命令把邓稼先召回了北京,所以因此侥幸得救。他说:我想邓稼先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

图片

晚年的邓稼先(左)与杨振宁(右)。两人头发一黑一白,但杨振宁其实比邓稼先还大两岁爱情上的桃花运,两次婚姻都是师生恋

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他与同事到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忽然间,他看到了邻桌上一张似曾相识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面孔,而对方似乎也认出他来了,于是他离座走了过去,对方也礼貌地站起来自我介绍,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来了,她就是在西南联大附中教课时,中五班的女学生杜致礼。杜致礼父亲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明,因为父亲的关系,她经常有机会接近蒋介石和宋美龄,宋美龄对她从小就很喜欢。1947年底,年仅十八岁的杜致礼决定到美国留学。她自小就喜爱音乐、艺术、文学,英文学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龄亲自为她安排,让她入读她当年在美的母校:著名的卫斯理学院。

图片

杨振宁看到杜致礼时,她来美已经两年多了。他与致礼师生异地重逢,一位是聪明俊朗、热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尘脱俗,感情的种子很快就萌芽、开花,杨振宁对杜致礼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每个周末都要从普林斯顿,赶到纽约去和杜致礼约会。

图片

1950年才子与佳人在普林斯顿结婚。翌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杨振宁按照中国人传统,写信给父亲,请爷爷给孙子取个名字。杨武之给这位杨家的“长子嫡孙”取名光诺。在为孙儿取名“光诺”的时候,杨武之的的确确没有想到:就在数年之后,儿子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次获得这项殊荣的中国人。

图片

全家福,左起:杨光宇,杜致礼、杨光诺、杨又礼、杨振宁

他与杜致礼一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七年后杨振宁写信,请父亲去日内瓦和他们见面。在得到统战部的允许后,父亲以带病之身,经北京、莫斯科、布拉格,一路住医院,最后终于抵达日内瓦,与他们时隔多年后再次相见。这期间有一天,他给他们这对夫妻写了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之后他又和父母亲在日内瓦见面三次,这期间对他影响极大。那年代在美国,对中国的实际情形很少知道,三次见面使他体会到了,父母亲对新中国的看法。父亲曾说:“新中国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不会做一根针,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那时还没有制成原子弹,父亲也不知道中国已在研制原子弹,从前常常有水灾旱灾,动辄死去几百万人,今天完全没有了。从前文盲遍野,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从前……,今天……1971年夏天,他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

图片

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他至高的礼遇。

图片

图片

27岁师生一恋五十年82岁再次演绎忘年恋妻子杜致礼75岁时,生了重病,他们共同走过了,很长一段与病魔斗争的岁月,2003年结发妻子因病去世。

图片

有人说翁帆很像年轻时的杜致礼

1999年对他的人生来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他和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当时学校派了一个叫翁帆的小女孩,来给他们当向导,他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十分可爱。汕头一别后,因为彼此的印象特别好,此后多年,翁帆和杨振宁一家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每年都会寄来圣诞卡片。

图片

1995年,杨振宁夫妇和翁帆在汕头大学

就在杜致礼去世时,翁帆得知消息后给杨振宁写了一封慰问信。而此时,翁帆也刚刚结束了她失败的婚姻,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攻读硕士。同样经历着感情失落的两人,自然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一年后的2004年12月24日,两人在民政局突然登记结婚。”82岁杨振宁与28岁翁帆结婚”的消息,路人皆知,已是沸沸扬扬了。

图片

一位是82岁的大科学家,一位是28岁的年轻貌美女子。两人的婚姻就如同一场大地震,撼动了全中国,引发各种评论。

图片

图片

但其实,两人在开始这段婚姻前,都有认真考虑过,也是得到了杨振宁子女的认可和祝福。而两人究竟是崇拜还是爱情,之后在杨澜的采访中,翁帆也给出了回答:我只是选择了一条更人迹稀少的路。婚后11年,93岁的杨振宁与39岁的翁帆接受杨澜独家专访:

德国优才计划

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观。 查看更多👉@德国优才计划。 德优读者2021年专属福利: 这是我们在海外送给所有朋友们, 最难得,最有意义的一份礼物🎁 接收,请点击关注👉@可人英语

视频号

杨振宁也在采访中说:“假如我没跟翁帆结婚,我会觉得三四十年后的事,跟我没关系;现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后的事,透过翁帆的生命,与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如今,已经100岁的杨振宁与45岁的翁帆,已经共同走过了17年!已证实他们夫妻俩,曾做过婚前财产公证,杨振宁只把一栋房子,作为了他们的婚后财产,如果他离去,房子翁帆有使用权。其余财产全部归自己的子女所有,为了不让翁帆在自己离世后,过孤独的生活,杨振宁还要求翁帆,在自己走了之后再婚。两人结婚的近20年里,并不是为了柴米油盐风花雪月,而是一直致力于中国物理学的发展。

图片

然而,有些中国人似乎并不买账,各种冷嘲热讽涌向了杨振宁:那个拿过诺贝尔奖,80多岁娶了年轻漂亮老婆,年轻时候不为祖国做贡献!老了老了回国享福来了……所有这些世人的毁谤、对于经历过世纪的动荡、科研的艰辛、孤独与衰老的杨振宁来说,可能就像一首激昂悲怆的“命运交响曲”,他早已荣辱不惊!他85岁高龄时,曾在《曙光集》的前言中这样写到:“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国民族史上的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他也曾曾深情地对翁帆说:“为了你,想活到100岁”。如今,杨振宁迎来了100岁生日。他以为他等不到的“天大亮”,如今也已与翁帆一起执手,亲眼看到了这盛世的中国!

图片


不是每一代人,都有机会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生活在同一时代。”杨振宁的伟大不仅是,华人世界里的,他更是全世界上在世的,最伟大物理学家,没有之一。如此伟大的传奇中国人,他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祝福:杨先生,祝您百岁生日快乐,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