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袁家沟诞生的《沁园春·雪》

 与春天同行 2021-09-25

《曙光》(国画)尤玉玲

清涧袁家沟地处两山之间的沟道深处,溪流两侧山势险要,丘陵纵横。1927年这里就建立起中共支部,1934年进行了土地革命,群众基础很好。1936年,清涧一带从正月初十就开始下雪,一直下到正月十五晚上,山山沟沟变得银装素裹,十分壮观。

元宵节这天,毛泽东带领随行人员踏着积雪来到了距离袁家沟10公里、毗邻黄河的高家坬塬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登上高家坬塬最高处,极目远眺,在大雪覆盖下,巍巍群山犹如银蛇狂舞,莽莽高原宛若蜡象奔驰。晚上回到袁家沟,锣鼓喧天,男女老少欢快地扭着大秧歌,毛泽东顿时诗兴泉涌,伏在炕桌上挥毫疾书,写下了雄视千古、气吞山河的光辉诗篇《沁园春·雪》。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会作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的中华历史长河会断流吗?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惊天之语,堪称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

是什么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呢?诗成时,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他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无比辉煌的光明大道,站到高家坬塬已经远眺到一条升腾而起的东方巨龙,自豪感、愉悦感等人生体验奔涌而出,怎能不引吭高歌?于是,冰雪有了诗情,山河有了画意,于是有了这千古绝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