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克阿瑟的悲壮史从传奇老将到普通公民,他只用了一个晚上!

 007xm 2021-09-25

念已成非品      2021年9月24日    22:40



“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的,而这是我童年的希望与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1951年4月份,美国传奇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带着一身的荣耀和满心的落寞下台了。面对这个曾经效力过三十年的军队,不舍肯定是有的,当初麦克阿瑟选择军旅,就没有想着能够活着回来,战场上每分钟都有成千上百的将士丧命,自己极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可麦克阿瑟是幸运的,枪林弹雨不仅没有夺去他的生命,反倒成为他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从西点军校校长、到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再到全美仅有9人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平步青云。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在军中、也不仅仅在国内。当麦克阿瑟亲手接受日本投降的时候,另一份荣耀也附加在了他的身上,那就是“日本太上皇”。作为战败国最高领袖,日本裕仁天皇为了规避惩罚,频频向麦克阿瑟献媚,而麦克阿瑟身为驻日盟军总司令,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权威,随便一个眉头都能让裕仁天皇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悍将,曾经在日本压得天皇大气不敢出的“独裁者”,为什么却遭到杜鲁门的打压、以至于一纸罢免书就将他拉下马呢?政客出身的杜鲁门和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究竟就怎样的过节呢?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麦克阿瑟混迹军政两界几十年,能够达到如此高度,身后必定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搞下台,是不是各自背后利益集团的斗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重新梳理“麦克阿瑟免职案”那些细微且极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揭开他被罢免的真正原因。

麦克阿瑟犯了军人最致命的错误:居功自傲。

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战后又着手重建日本、将它打造成完全的亲美国家,这些功绩在美国军事史上绝无仅有。在麦克阿瑟的一生中,除了20世纪五十年代那场结局“模棱两可”的战争,30多年的军旅生涯未曾一败。

麦克阿瑟骨子里本就是个自傲的人,有了一身功绩的加持,自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除了罗斯福。对于这位带领美国摆脱二战困境的领袖来说,麦克阿瑟是无比敬佩的,是唯一有资格驱使自己的人。可是在罗斯福猝然离世后,副总统杜鲁门接手政权,自此二人的矛盾开始了。

在麦克阿瑟心中,杜鲁门只不过是一个投身政治的逃兵,军人们在前线流血牺牲,而他却在后方坐享其成,是个十足的“窃国者”。而杜鲁门也不看好麦克阿瑟,认为他刚愎自用,骨子里的傲气太大,是个不好控制的人。

在仁川登陆之后,杜鲁门就想着与这位老将军会晤,毕竟自己是美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还是有权力召回麦克阿瑟的。可麦克阿瑟接过电报后却嗤之以鼻,他以朝鲜战局紧急为由,断然拒绝了杜鲁门的召见。后来杜鲁门又提出双方在夏威夷碰面,结果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

麦克阿瑟的傲慢惹恼了杜鲁门,但又不好发作,因为麦克阿瑟是朝鲜战局中的关键人物,不能把他逼得太紧。无奈之下杜鲁门决定双方在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见面,消息刚发出去就得到了麦克阿瑟的回复。

要知道威克岛距离朝鲜半岛2000英里、距离华盛顿4700英里,杜鲁门把身段放得太低了,对麦克阿瑟的傲慢自然越发怀恨。

对于朝鲜战局,两人政见不合,两人矛盾开始升级。

联合国军进入朝鲜,杜鲁门只想打一场“有限的战争”。

1950年6月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上,杜鲁门就一再坚持:“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 ,迫使北朝鲜人退回到三 八线以北去 ”、“凡是在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军事行动 ,应当仅限于破坏军需上的供应”。

在杜鲁门眼中,能够把朝鲜军队打回到三八线以北,战争就可以随时结束了,继续朝北深入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可是麦克阿瑟并不赞同,继杜鲁门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之后,他不止一次地透露:仅仅击退北朝鲜是不够的,而是要彻底占领整个朝鲜。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麦克阿萨执意如此,杜鲁门也无可奈何,只能修改之前的言论:美军可以随时越过三八线,但如果遇到苏联或其他方面干预,军队不得继续向前推进,等待华盛顿方面的决策。

实际上在仁川登陆之后,杜鲁门就基本丧失了在朝美军的控制权,他这个总统只能被麦克阿瑟绕得团团转,直到陆军上将李奇微进入朝鲜,杜鲁门才逐渐恢复对军队的控制。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斗争,实则是美国文武集团的斗争。

按照美国历史一贯的传统,军人集团是服从于文人集团的,文人领兵一直是主旋律。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分水岭,那个时候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人掌军的弊端暴露无遗,所以在这个时候军人集团大放光彩,他们逐渐拜托文人集团的控制,自身实力也出现了空前膨胀。就拿麦克阿瑟来说,他身为一名军人,曾先后三次成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美国大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军人的权力达到巅峰。

可战争终归是结束了,国内政治不能由多个派系把持,文武集团的“决斗”随即拉开帷幕,而麦克阿瑟是两大集团斗争的牺牲品,他的下台标志着美国军人集团逐渐被剔出权力中心。

1951年4月19日,已是70岁高龄的麦克阿瑟颤颤巍巍地走上国会讲台,曾金戈铁马的他已是英雄迟暮,最终他用尽体内最后一丝血性嘶吼了一句:“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他心中明白,这场告别演说结束,自己将再也无法回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