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府|护城河上那些桥」3.南护城河(府河)

 唯我英才 2021-09-26

3.南护城河

文章图片1

护城河

南护城河最有名的桥当属天水桥

对天水桥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保定日报文章《天水桥:见证四百年城南旧事》。

文章图片2

天水桥 (图源见水印)

文章图片3

天水桥 2020.4


南门石桥

南门石桥居旧城南门以外,天水桥以北城壕之上
该桥古已存之。肇于何时志书未载。然以其位于要冲,当与城垣俱兴。今已淹于地下
原桥系石拱结构,单孔,跨径可6米,宽7米。昔之城壕源发一亩泉,自西北来,流至城之西南隅吴家湾(今灵雨寺)以闸遏水,导之北上东行绕城环流,至南门外过此石桥后,再泄府河而东之。
该桥与府河上之天水桥近在咫尺,并峙南北,雄距两河,为古之州、县、城廓所鲜有者,此乃保定古城之一大特色。
1951年,护城河自原东门石桥以下,改道东南流原有河道废弃,其地逐年改造,移作他用。河上之桥亦失去其功能,而妥藏于地下,不复现矣。

--- 节选自《保定市城区桥梁建设史料》梁翔南

三孔桥为天水桥,单孔桥为南门石桥:

文章图片4

南门石桥、天水桥(图源见水印)

文章图片5

南门石桥、天水桥(图源见水印)

文章图片6

南门石桥、天水桥(图源见水印)


刘守庙桥

刘守庙桥位于市东南四里刘守真君庙(金代造福乡里的布衣名医,后人为怀念其造福人民立祠奉祀)前,凌跨府河之上,以地理位置名之。

该桥址昔日曾有一小桥,传为附近素仰名医刘守真君之虔诚信士捐慕所建。叠架滚石而为桥墩、桥台,上覆巨形条石而成。桥宽仅足丈,只供便民往还通行大车而已。

民国初年(1921)北洋政府时期,曹锟驻保时进行改建,加大跨距至10余米,引用美松为梁并抬高桥位,以通船只。唯民国二十三年(1934)所修《清苑县志》则无记载,令人不解。原桥长35.4米,宽5米,三孔,每孔净跨10.6米,料石桥墩,砖石桥台,上置巨型木梁(美松高50厘米)及木桥面。解放保定时有焚烧痕迹,北孔木梁有损,但不严重,曾加一临时砖砌桥墩以固之。五十年代中期,又个别更换北孔木梁,取消临时撑墩。

1963年8月,桥面被水漂毁,梁板全部易位,部份漂失,10月重新修复,将梁板就位并增设铁件锚固,桥板做防腐处理,桥面增设排水孔,桥栏大部更新。

1981年该桥改建,设计方案是利用旧桥两桥墩,另新建桥台及上部结构,桥面净宽7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1981年10月下旬开始施工,结冻后暂停,翌春续建,至1982年6月30日全部完成交付使用。全部造价计11万元。

按:以刘桥位置论,该处河床较狭窄,且北对香火甚盛之刘(守真)庙,南接村道,昔时定有一桥相通。又1981年改建刘桥时,在拆除原砖石桥台清基过程中,发现部分石滚及可抱之石块,侧卧其间,据此,证诸现存古石桥之结构形式,该处确系一旧桥遗址。然其规模甚小,定无现桥高踞河上之雄耳。

---节选自《保定市城区桥梁建设史料》梁翔南

文章图片7

刘守庙桥 (图源见水印)

文章图片8

【刘守庙桥】 摄于:2019.8


红旗大街桥

背景里那个桥是红旗大街桥,前面的是关东街桥。

文章图片9

摄影:无事忙 (保定摄影网)


关东街桥   

文章图片10

摄影:无事忙 (保定摄影网)


工农桥

文章图片11

摄影:无事忙 (保定摄影网)


永华路桥,位于永华南路之北端,横跨府河,因位置而得名。


该桥始建于1966年,扩建于1983年,全部钢筋砼结构,桥长50米,宽2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各3.0米人行道)为我市建国以来所兴建第一座最大的桥梁。该址本无桥。


河南岸昔为一汲水码头,(1956年以前保定无自来水,全市均凿井而饮。唯井浅,水涩而苦,市民多以井水洗涤;而府河水,沆自一亩泉,质甘冽,仅饮食用之。贩运者多自该处汲水车运至城内售之。是以名为汲水码头)。新中国成立后渐萧条,迄1956年,市建自来水后而卒废。
1966年,结合开路计划,而首先考虑建桥。自6月6日开始施工历时四月,至同年11月5日,全部完成。开创了桥梁史上施工期最短的先例,全部造价也仅10万元。
1978年,为接受76年唐山大地震毁桥之教训,曾对该桥全部节点及T梁间以铁件加以锚固,使全桥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1982年,该桥扩建两侧对称加宽,将原车行道加至14米,两侧人行步道各增为3米。下部每侧增设一根灌注桩墩柱及盖梁,原边部T梁凿离后再行利用,按原结构新增T梁30片,将人行步道向内延2米,内缘置有照明灯柱三对。以该桥近临人民公园内儿童游乐场,要求视觉协调,桥栏特饰为预制砼件透花式,以美景观。该工程由市政维护处负责施工,自1982年10月开工,至翌年6月始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工程造价计22.5万元。


胜利桥(广济桥)

胜利桥位于旧城西南隅,联盟路路线上,跨一亩泉河与府河交汇处之上游。

为1970年开辟战备路时所建。

此新开路原称战备路,桥西一段后改名广济路,取其与战备相关联之意,定名为胜利桥。


中山桥
人民公园内中山、中正二桥。
保定人民公园,俗称南关公园,位于旧城西南,北界古垣,南跨府河,

该园系民初直鲁豫巡阅使曹锟驻节保定时(1921至1927年)所建,始名为曹家花园,亦称保定公园。1928年,易名为中山公园。建国后,改称人民公园
园内在府河之上,原建有二木桥,位于别有洞天两侧。(两桥相距约百米)以通北岸花木亭台之胜与南岸老农别墅之清幽。昔二桥皆系木构,以游人之众,尔后数年,行将就颓。

三十年代初,清(苑)徐.(水)警备司令祝绍周驻节保定时,曾捐款重修,且赐桥名“东曰中山,西曰中正”。以趋时尚。
其东之中山桥于1936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民俗观河灯之盛,以游人过众,致使超荷而损,不复存

建国后,1953年我人民政府曾于该处建一小型便桥,以通游人,未几亦废。


中正桥
中正桥,解放后仍存。1952年河北农学院曾重修之,并以之为其北院门,经公园内与市内通行。后公园园内建设逐步完善充实,需购票入园,农学院北门封闭,桥亦于1954年拆除
兹爰实记文,以知后人。


广阜桥

(不在护城河上,距离比较近,记录一下)

广阜桥位于灵雨寺街跨清水河,全长26米,宽13.5米,石砌桥墩,桥台、四孔,钢筋砼桥面。广阜桥又名广福桥,系俗称寡妇桥之谐音。

桥名之由来,据民间传说,昔有刘生者,邻河居,幼孤。母孀,与彼岸僧人善。河无桥,生爱其母,怜僧夜涉之苦,搭桥以通之。母殁,杀僧自首。问其故,曰“架桥,为母行孝;杀僧,替父报仇。”官未罪之。人谓刘孝子,桥称寡妇桥。此民间口碑资料、似可信。

又据《清苑县志》,冢墓栏有明代刘孝子光显墓,在吴家湾。(吴家湾即今灵雨寺村,广阜桥一带)惜未载其事绩。解放后人民公园西北隅仍存(圆型砖砌),刘孝子墓,文革中不复存。以上一为传说,一载史籍,似为一人。(按:封建社会,重忠烈节孝,刘生虽孝,然其母孀而不节,故不载其事)广阜桥者,乃取其谐音耳。

原广阜桥究建于何时,已无可考。据县志载,在西南关。清康熙十四年,巡抚金、守道董、巡道宋,知府沈乔生,知县沈时敏重修,经调查,该桥在今红卫南街南头,垮一亩泉入护城河水,俗称“寡妇桥”,传说中刘孝子所架之桥,理应较简易。

又据当地八旬老人追忆,民国初期(1921)北洋政府时期曹锟驻保时,曾经改建。条石砌桥墩、桥台,桥面也更以巨形条石,足供载重车辆通行。该桥长12.3米,宽7.8米,三孔净跨分别为2.7米一2.9米一2.7米。1963年,中南二孔石板经水毁,缺损数块桥台南被洪水冲决。复建时,北孔石板完好,仍存之。中南两孔改建为钢筋砼简支梁板,长宽依旧。设计荷载汽一8级,拖一30。为一空拱式桥,两侧有时栏杆,长约20米。因桥拱坡度较大,多年常为汽车司机考车之桥,

1979年,该桥再次改建,按规划意图,向北扩建一孔,利用原桥中南两墩,加固延长。新建南北两石砌桥台,孔径改为等跨2.9米四孔,上置钢筋砼预制桥板。扩建后桥宽13.5米,其中车行道10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透孔钢构桥栏,全长26米。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时,并调整了桥的方向以利市容和交通。

清水河为我市主要水流,为缓解我市护城河供水不足,拟近年内引西大洋水库之水远济我市,扩建该桥时,特将桥墩向上延伸2.3米,留槽设闸,籍提高水位,通过桥西北翼引水管道,缓解我市护城河水枯竭之虑。该工程于1979年9月由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年底竣工,全部造价为12.3万元。在引水工程未实现前,市政维护处曾于1980年在闸外安装抽水机壹台,试图扬水入管,以济护城河水,稀释污流,终因主河道水位太低,耗电过多而止。

---节选自《保定市城区桥梁建设史料》梁翔南

后面几个桥暂时没有照片,回头拍摄或是网上看到,添加到评论里。

同时欢迎有照片的朋友在评论里上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