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5000年历史,真正的英雄有几个?鲁迅:只有这4个

 沧海一粟1951 2021-09-26
惜寒说史

鲁迅先生照片

泱泱华夏,中华古国。因为多年以来封建统治的影响,使得中国的皇权高于一切,同样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在各个朝代发展中,战争是朝代更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争夺皇权必不可少的一步。

伴随着每一次战争结束,就必定会分出胜利与失败的一方。胜利一方中功绩最大的人因为统治需要会被人冠以"英雄",成王败寇,自古有之。

由此可见,在中华大地长达两千年的征战中,出现的英雄可谓是不计其数。但是我国近代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却说:"中国自古以来出现的英雄只有四个。"

在这么多英雄的大环境下,为什么鲁迅先生说只有四个?又是哪四个英雄可以引起鲁迅先生的评价?这一系列问题都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中华之英雄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杂文《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就能看出原来鲁迅先生所赞许的英雄并不是个人,而是拥有某项标准的人。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所赞许的是虽然失败但依旧被称为英雄的人,虽然弱小但勇于反抗的人,虽然孤身但仍奋勇前进的人与虽然对方是叛徒但仍心怀大义的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失败的人很多,但是被称为英雄却寥寥无几。

项羽算一位,因为他曾以西楚霸王之姿纵横天下;荆轲也算一位,因为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报答朋友的恩情。

与他们相比,或许岳飞并没有很出色的表现,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岳飞却也当得上"虽败犹荣"这四个字。

项羽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年代,它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荆轲选择刺杀的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不同实力下的他却没有选择放弃。

岳飞却是生活在两宋交际之时,因为当时的北宋不敌其对手金朝,"靖康之变"发生,致使宋朝的实力明显低于金朝。新任南宋政权中也是怯于金朝的实力,主要选择以谈和为主。

岳飞率军抗金

但是所幸有着以岳飞与韩世忠等人的死命争取,才使得南宋政权得以存留下来。并且在后来的战争中,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更是直捣黄龙,几乎要收回所有大宋失地。

但是一直在前线作战的岳飞并没有考虑到后方朝堂之上的场景。在岳飞攻破开封府(北宋京城)不久后,身在临安的宋高宗以12道金牌急召岳飞回京,不久以后的岳飞又被"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

在岳飞被处死后不久,南宋朝堂被迫与金朝议和。最终虽然与蒙古国交手一起灭亡了金国,但还是因为自身实力的弱小,南宋被蒙古所灭。

自古以来,每次战争的胜利往往是以斩草除根来收尾。例如朱棣在获得王位后大肆清理建文旧臣,清王朝在夺得天下后多次与南明作战,所以对于取的天下的蒙古族来说,南宋仅剩的小政权便是他们一直想要除掉的目标。

但是当时的南宋并不是这么容易清除的。

一大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天下自古以来就是汉人当家,所以人民对于少数民族政权有很强的认可性,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南宋旧臣对原朝廷的维护。

文天祥

特别是以文天祥为首的南宋旧臣们,虽然在1276年,南宋的京城临安府被蒙古击破,但是他们却是在京城被攻破后选择了依旧扶持羸弱的南宋。

到了1278年,在临安城府被蒙古占领的两年后,南宋全境基本落入蒙古手中。文天祥并没有选择投降蒙古国,反而以羸弱之师奋力抵抗。

并且当时的南宋政权先后拥立了两位幼小的皇帝,在今天的广州,甚至南海一带建立南宋朝廷。

同年,文天祥因为被人出卖的缘故,在吃饭的时候被元军抓获。被俘虏之后的他曾经以绝食来选择自尽,但是绝食八天之后仍没有死成的他最终作罢。

1283年,被元朝数次招降仍誓死不屈的文天祥最终被送往刑场,在这之前他心心念念的南宋王朝已经因为崖门海战失败的缘故灭亡了。

南宋与周边各国形式对比

文天祥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明自己对于南宋的忠心,也表明了自己意图为国献身的精神。

单身鏖战的"武人"

同文天祥一样,曾经也有一人因为外交的缘故也被敌人俘虏。但是与文天祥不同的是,文天祥献出了生命,他却献出了一生的时光。

汉武帝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原与草原民族不对付,所以双方最基本的交往就是在打仗。仗的时候他们也不老实,就互相派遣使团来刺探军情,还美其名曰友好交流。

就这样,友好交流没见多少,倒是因为刺探军情的缘故,双方使节被扣留的不少。

直至匈奴换了一位新单于(首领),因为害怕汉朝的天威,选择释放所有被扣押的汉族使节,汉武帝便因为其表现良好派遣苏武去与匈奴正式友好交流。

持节拜访的苏武

也就是苏武这一去,去了自己整个的青春年华。

本来苏武去匈奴关系还好好的,双方也因为战争停止的缘故和平相处。但是苏武去的时候,适逢匈奴有人谋反,而且因为谋反的人中有人与苏武使团一人有旧,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联系上了。

倘若谋反成功还好说,但是谋反却是失败了。而且失败之后,谋反之人将与苏武使团联系过给供出来了,于是苏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抓了起来。

被抓起来的苏武曾多次被匈奴招降,但是因为他坚韧不拔的心性,匈奴之计并未得逞。气急败坏的他们选择将苏武迁至北海,并且制定了"只有公羊可以生下羊之后,方可归汉"的规矩。

至此,孤身一人的苏武开始了长达19年的牧羊之路。

如果说武人指的是拥有一身好武艺的武将,那么身为外交家的苏武显然不符合这个称呼,但是说武人是坚韧不拔之人,那么在北海牧羊19载的苏武显然配得上这个称呼。

在北海牧羊的苏武

苏武在北海牧羊之际,依然不忘手持汉节。即便是孤身一人的苏武,却是因为汉节的存在,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国家永远和自己在一起。

后来汉将李陵因为战败的缘故投降匈奴,在北海见到了牧羊的苏武。因为在武帝朝上二人曾一同为官,所以匈奴单于派遣李陵去劝导苏武投降。

最终苏武以死相逼,李陵才作罢,也能从此看出苏武内心深处对于大汉王朝的忠诚。

最终在公元前81年,经过汉朝与匈奴的多次交涉,苏武离开匈奴,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汉昭帝因为苏武身陷囹圄近20年却仍心系汉朝便对其多加封赏。在苏武后来的时光中,又是因为其为德高望重老臣的缘故,朝堂之上的官员也十分敬重他。

公元前60年,苏武去世在了自己家中,他的故事被流传了下来。

苏武画像

对于苏武而言,他因为时刻提醒自己忠心为国,所以他被各代君王所器重。这对于生活中的我们而言,也应该学习这种胸怀。

中华文化之从传承

古往今来,因为战争,或者因为各种元素的影响,许多的人以追求自我利益为主要目标,便在诸多问题上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这对于我们来说,虽然他们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是倘若他们真心悔过的话,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他们。

因为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中,我们一直被培养要拥有宽广的胸怀与眼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中华文化永远的传承下去。

清朝六尺巷

清朝时有着"六尺巷"的故事,万隆会议上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均表明了只要在大是大非上不出现问题,小方面的错误均是可以被改正的。

也是因为中华文化中宽广博大的胸襟,佛教文化自汉朝便传入我国,并在此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佛教文化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培养了大批的佛学弟子,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也用了自己的一生来研究佛学文化。

身为章太炎先生弟子的鲁迅,也多多少少收到了一点影响。

所以在鲁迅先生提出中国缺少的四类英雄,将拥有宽广胸襟的人群排在了最后一类,也排在了压轴之位。

章太炎先生

有着岳元帅的英雄气概,有着文丞相不服输的气魄,有着苏武坚韧不拔的毅力,有着人民群众宽广的胸襟的中华文化才会永远的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