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雕母还珍贵的钱币,卖出了92万RMB

 丘山三也君 2021-09-26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一般熟知的翻砂铸钱工艺的流程,大致是先刻雕母,再铸母钱,最后才有子钱。其实在雕母前面还有一个过程,就是制作一种先供皇帝或钱局审定的雕母,这里我们暂且称为 进呈雕样 。进呈雕样大多用质软的材料雕刻,一般有锡质、牙骨质、木质等。

图片

                                                        
根据记载,开元通宝背甲痕钱的进呈雕样是由蜡制作的。唐代郑虔在其《会稡》中说:“询初进蜡样,自文德皇后掏一甲迹,故钱上有掏文。”就是说,欧阳询给皇上进呈开元通宝的样品(用蜡雕刻),
被文德皇后(唐太宗皇后,当时应是王妃)用指甲一抠,留下了甲痕,所以开元通宝背后才有甲痕。后来这种甲痕也有附会到武则天、杨贵妃身上的。
早期的进呈雕样有关记载很少,也可能不易保存而没有实物流传,对这种说法还有待考证,但用蜡作进呈雕样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清代的进呈雕样。清代的进呈雕样有实物流传,考证也有据可查。鲍康的《大泉图录》记载,每次铸造新钱,先以象牙雕刻成钱样,供钱法堂审核。核准通过后,再依照此形制雕刻铜质雕母,雕母翻砂制成母钱,最后由母钱翻铸流通子钱。由此可见这种进呈性质的样钱,是铸钱的源头,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图片

张絧伯书中收录的牙样拓片

图片

《咸丰泉汇》收录的牙雕样钱拓片
清代进呈雕样存世也是十分稀少的,至流传到民间的传世真品都是屈指可数。清代的鲍康、民国年间的钱币收藏大家陈仁涛、罗伯昭、张絧伯、马定祥先生等,都曾经收藏过进呈雕样,其中陈仁涛和罗伯昭的旧藏现藏于国家博物院。张絧伯先生曾得咸丰宝河当五十木雕呈样钱,该钱名声在外,今实物亦归国家博物馆收藏。
进呈雕样欣赏

图片

清·咸丰重宝宝福一百内计重五两宫廷骨雕进呈样钱 西泠印社拍卖92万元成交
直径:71mm;厚:8mm;重:54.7g
此品原为清代藏书家路子端赠送给鲍康,后归台湾收藏家陈鸿禧递藏,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以92万元成交。

图片

咸丰通宝宝泉小平木雕进呈样
此枚咸丰宝泉局木雕小平钱,方圆规整,包浆熟旧,刀工严谨,有书风相近的铜钱,可相互印证。该钱发现于山西晋中一带,直径26毫米,略大于流通钱,可称为进呈样钱的标本。

图片

比雕母还珍贵的钱币,卖出了92万RMB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