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只为自己活的妈妈,就一定快乐吗? 中年妇女季佩珍,是位刚刚熬到退休的女教师。丈夫是外科医生,女儿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婆婆老年痴呆。弟弟佩奇是出粗车司机,戒毒后继续赌博。她忘我地生活,忙碌、付出。忍着身体不适扛起家里的重担。等到身体真吃不消时检查,最后在医生发现问题不对时,建议她做CT进一步检查,她却因女儿要从北京回来而放弃当天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了。癌症晚期,即使到北京治疗,也只是开刀后又缝合。佩珍还有四个月的存活期。佩珍用妈妈的敏感,发现女儿的恋爱对象有问题。她出面找了那个已有家庭的男人,并替女儿给他的家人道了歉。女儿知道她去找过她的男友,责问妈妈为什么管她的私生活,而不等她自己处理?手术失败,她忍着化疗副作用做小白鼠,用医院的实验靶向药。头发掉光了,吐血,只为了延长生命,多陪家人一天是一天。医生还是放弃治疗,劝她们回家度过最后的时光。佩珍的女儿在北京的工作并不顺利。公司领导欺负一个外地姑娘。工作期间对她辱骂、羞辱。佩珍混进女儿公司,当众为女儿出气。并说了一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低俗、无知、没意义的人和事上。(大体是这句话,有点记不清楚了。)婆婆像小宝宝一样等她喂饭。弟弟还是因为佩珍当初把他送进戒毒所生气。弟弟进戒毒所后,佩珍卖掉祖宅这事,弟弟更是恨之入骨。每次都在人多的时候找佩珍的麻烦。大年夜,佩珍一如既往地给所有家人发红包。弟弟佩奇的红包里是一张银行卡。里面是卖掉老宅帮弟弟还清负债后的余款。也是被弟弟口口声声说“独吞”的那笔钱。佩珍说:“这是我的选择啊,但是你不一样,妈妈希望你能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这么选择,对于一个良知尚存的人来说,就一定是快乐的吗?佩珍是个快乐的中学老师。女儿像野草一样长大,丈夫做外科医生,有不错的收入。佩珍每天逛街、美容,空闲打个麻将。女儿大学毕业就是成年人了,她从不过问女儿的生活。更谈不上从一点蛛丝马迹了解女儿的情感走向。她父母去世后只有一个不争气弟弟。吸毒、赌博。弟弟的生活与佩珍无关。眼看着弟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佩珍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女儿因为孤独做了第三者。在感情里沉沦,被男友的老婆找到公司,被人当众揪头发。婆婆的老年痴呆可不能影响佩珍的生活品质。大不了花几个钱送她进养老院。这也是一种选择。但,这种自私冷漠的选择,但凡有点良心的人,午夜梦回良心不会痛吗?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让我们心力交瘁。忙碌、付出也不一定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但如果不这么选择,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痛苦、挣扎,甚至沦陷。我做不到,相信你也做不到。我身边很多妈妈,哪个不是在付出在牺牲?那些嘴里说着“为自己活,爱自己”的女人们,大都是活得“太忘我”的妻子、女儿、和妈妈。她们身兼多个角色,哪个角色也想做得不留遗憾。累了自己,苦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可心里也是成全了自己。那些只图自己享受,图了清闲的女人。光鲜的外表也很难掩饰内心的空虚。在家庭里,根本不存在“独乐乐胜于众乐乐”的事。你只管自己高兴了,那生活肯定会在某个方面等着给你惩罚。你推荐的电影很好看。别人可能不一定获得过这样的爱,我敢保证,你一直有。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做你的妈妈。我还会付出所有陪你长大,让你幸福。妈妈的理解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最基本的条件是爱。只是,如果以现在的经验重新养育,我会在月子里奶水不足的情况下,让你吃点奶粉。你饿得不睡的一个月,我真是熬死了。有空带媳妇去看看这部电影吧。现在做了父母的你们去看这种题材,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对父母最大的误会是以为他们会永远陪在我们身边”。共勉吧!好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