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友风采:学书而乐之者——鸿砚阁主

 txskz 2021-09-26

本人杨向刚,号鸿砚阁主人,男,1969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胜利镇人,早年从事教育工作,2000年弃教从商至今。

早在中学时期,我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没有专门学习书法的机会,只能自己按字帖练习。楷书以颜体的《颜家庙碑》和《颜勤礼碑》为主,也接触过柳体的《玄秘塔碑》,隶书主要学习《乙瑛碑》。

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但仅限于作为爱好日常练习,没有系统学习过。

2017年,偶得台湾陈忠建老师《玄秘塔碑》全套视频书写讲解资料,爱不释手,遂开始把业余时间的精力投入到柳体楷书练习中,主要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牌》和《神策军碑》。

为了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日常学习中加强了对控笔能力的训练,并长期倾注心力于柳体的结构、布局、取势等基本技能的练习。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柳体楷书有了一定的基础,点画结构有了柳体的初步特征。

后有幸通过微信群加入柳公权楷书交流群,得到邓卫平老师和其他书友的帮助,尤其通过听大卫师的柳体楷书课堂,收获很大,在大卫老师的不断指点后,慢慢认识到自己的字结构尚可,笔画粗糙,用笔随意,不够精细,感觉到悬肘练习虽能够锻炼控笔能力,但是对字的笔画细节无法达到精美要求,所以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采取悬腕,重点对笔画细节进行练习,收到明显的效果。

在练习柳体楷书的同时,我同时也加强对颜体《勤礼碑》的临习。《勤礼碑》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的特点。而柳体的《神策军碑》的笔法与结构精炼而凝重,运笔方圆兼施,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相比之下,两者都有笔法厚重的特点,但颜筋柳骨又各有风味,从练习大楷这个角度说,两者可互为效范,各相借益,同时练习大有裨益。

在坚持临帖的同时,每天进行一篇柳体楷书的试创作练习,以检验所学,为脱帖创作做准备。当然,临帖是一辈子的事,不会间断。

坚持每天学习书法,不一定有成就,也不一定成名成家,但这一爱好充实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节临《玄秘塔碑》

图片

柳体《桃花源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柳楷小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常习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