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现场巡查的十大忌讳

 管理简单有效化 2021-09-26



生产现场巡查的十大忌讳


思考一
经常会听到有些企业老板或管理人员感叹说,现在的员工不好管,根本就不听话,不遵守规章制度,但去了企业现场,你会发现,领导去现场检查从来不按照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从来不按照要求向门岗交出手机,大摇大摆直奔现场。请问这样的巡查(检查)会起到什么作用?会引起什么负面?

思考二
我们都知道进入食品企业生产现场,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换鞋→戴发帽→更衣→照镜→修正→洗手→消毒→净手→风淋通道→现场),同时要做到五勤一严禁,现实中,你会发现某些食品企业的老板或高层领导,每次去现场,都不规范遵守这些要求。请问这样的巡查行为会起到什么作用?会引起什么负面?

思考三

安全生产管理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经常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现实中会发现某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去现场检查时,往往对自己的安全约束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到位,比如安全帽的佩戴,然而却天天责怪现场作业人员不规范佩戴安全帽……
 
现场巡查的作用或目的

不论是质量部门,还是生产部门,安全部门,还是公司的领导、老板,都有责任和义务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查监督:
1.督促作业人员作业符合性与规范性,确保过程的有效产出率
2.有效降低过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过程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3.有效降低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过程安全生产的保障
4.提高现场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5.帮助现场人员发现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纠正,防止问题扩大化或严重化
6.有效降低过程管理成本和损耗,有效保障过程安全生产
7.督促现场人员的执行意识,强化立责于心、明责于人、履责于行的管理理念
8.督促现场进一步认识和落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主题责任
9.……

那么,
生产现场巡查如何才能实现上述预期效果?
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巡查忌讳?
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的言行会有什么影响?
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需要如何自律?
……

现场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的忌讳

第一:只检查不记录不汇总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比如烂笔头”。
对于现场巡查发现的问题,务必要详细记录下来,必要时予以拍照加以佐证
1.向相关人员阐明清楚问题
2.作为追踪整改落实的依据
3.作为培训学习的真实案例
4.作为现场管理改善的依据
5.作为修正管理机制的依据
6.作为其他现场引以为戒的证据

每次巡查完毕,务必要对巡查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汇总,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频次,采取适宜的整改管理要求,以确保发现的问题得以彻底有效的解决,防止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第二:只查现场不看文件制度

到现场巡查,发现的问题未必都是人的问题,有可能是制度方面的不足或缺陷。
所以,作为巡查人员,每次发现问题,除了要予以及时制止外,务必要做以下两个动作:
1.是否有相关的管理制度
2.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具体可行的要求
当发现确实存在前述两个方面的缺陷,务必要及时反馈到相关责任人,及时修正或补充完善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彻底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三:只发现问题不跟踪整改

对待问题的正确思路:发现问题→制止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验证对策→巩固对策。

所以,作为巡查人员,务必要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形成闭环管理,要时刻具有闭环的管理思维意识,否则发现问题不跟踪、不管理,不如不发现

对待问题一定严格遵守八不放过的原则,才是正确对待问题的思维和态度。

第四:只发现不足不对比进步

有问题才有进步,知耻而后勇。

作为巡查人员,每次去现场巡查,除了当次发现的问题,更要学会前后两次巡查或对近段时间的巡查结果进行比对,唯有比对,才会发现现场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后。

及时巡查结果没有达到100%的符合,但对于进步,务必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甚至要公开表扬,给予现场人员充分的自信心和鼓励,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巡查管理,唯有如此,才能让巡查起到应有的作用:让问题逐渐减少直至杜绝。

第五:走直线模式检查现场

到现场巡查,目的就是发现现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制止和解决。

所以,作为巡查人员,不能直线模式走动巡查(即只在通道上),需要到各相关的工位上观察(备注:要严格遵守现场的区域标识),看人的操作行为与状态、设备的运转状态、物料的管理状态、作业规定、作业环境等,唯有如此,才能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六:只说问题不说判定依据

作为巡查人员,其实也是扮演着裁判的角色,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要能向责任人说明判定的依据,唯有如此,才能令责任人信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责任人的问题意识。

然,现实中某些巡查人员,到了现场,开口闭口就是这里不对那里不符合,判定的依据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若这些都不告诉责任人,试想,责任人会心服吗?会认可你吗?会甘心整改落实吗?

第七:只查作业人员不查管理人员

现场的问题80%源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所以,到现场巡查,不仅要看作业人员的状态与行为,更要查看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到位,比如:
1.班前会上有没有提醒?提醒是否全面?
2.过程是否按照要求巡查?巡查是否全面?巡查是否有记录?
3.定期巡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整改落实?
4.各工位是否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
5.是否明确了关键工序?关键工序是否有相应的作业基准书?基准书是否清晰到位?是否经过审批?
6.是否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有无培训记录?有无培训后的效果评估?
7.是否识别了关键岗位?有无关键岗位清单?
8.关键岗位是否有上岗责任人标识牌?是否明确了上岗人员的条件规定?
9.是否定期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与技能评定?
10.……

第八:重批评处罚轻思想教育

只有思想上认识到问题,问题才会得到彻底有效地整改,否则问题永远存在,永远得不到整改。

作为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对责任人进行批评处罚没错,但也要重视责任人的思想引导与教育,让责任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问题和不足,提高责任人的问题意识,更要把责任人的思想引导与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对待

第九:只检查别人不检查自己

巡查人员到现场巡查,代表的是什么?是制度的典范,是规程的标杆,假如巡查人员都不遵守制度、规程,有何脸面说现场人员的不合规行为与状态呢?

巡查是双面镜,一面照出现场人员的问题和不足,一面照出巡查人员的问题和不足,巡查不仅是查现场人员的行为与状态,更是查巡查人员自我的行为与状态。

所以,作为巡查人员,每次去现场巡查也好,检查也罢,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检查,确认自身是否严格和规范遵守了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正人先正己,查人先查己,律人先律己,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现场巡查的作用和目的。

第十:只检查不公告奖惩

检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所有人都能引以为戒,督促规范遵守。

所以,每次到现场巡查,务必要将巡查的结果(包括符合和不符合)都要公开化,尤其是不符合,更要详细公开化,让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什么是错误的做法,以及错误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包括对其个人、团队、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设备等)。

对于巡查结果的奖惩更要公开化奖惩,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知道“做到位可以享受什么好处,违规违纪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起到警醒和震慑作用,才能让检查发挥应有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