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沉默?

 源说 2021-09-26

文/源说情感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不再为了一点委屈向人倾诉,也不再为了一点争执与人辩解。

我们奉“沉默是金”为真理,渐渐地将所思所想埋藏在心里。

《奇葩说》有期节目里,罗振宇和马东有过一次争论。

罗振宇说:

“说脏话是一个人的情绪到了尽头时,不得已的表达。”

马东反驳道:

“一个人的情绪到了尽头,是沉默。”

人总是这样,越长大就越孤单,越成熟就越沉默。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的只是冷暖自知、悲喜自渡。

而让我们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01、看透之后的淡然

在网上看过一段话:

“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有20%的人不会关心,还有80%的人会觉得好笑。”

深以为然。

纵使有真正关心你、真心愿意听你倾诉的人,那也只是极少数。

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忧伤和烦恼,在别人眼里也许都是庸人自扰。

想起很久以前我交过的一个“朋友”。

那时候的我为人活泼开朗,单纯地以为所谓“交心”就是将自己的一切和盘托出。

因此,在我难过和郁闷的时候,我会保无保留地将自己心里的苦水全部倒给对方。

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不堪回首的经历与过往。

酒桌上,我一个劲儿地侃侃而谈;

而他就在对面安安静静地坐着,时不时地点点头,表示对我的同情与理解。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心底的那些秘密,成了他和别人平日里的笑谈。

我的脆弱与不堪,就这样赤裸裸地暴露在人前。

以前单纯,一遇事便沉不住气。

遇到乐事时急于分享;遇到悲事时疯狂倾诉。

然而,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不痛不痒的冷淡态度。

就这样,我们逐渐学会了沉默,明白了自己的哀喜只有靠自己消化,才能从中获得养分。

所谓人生,就是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

只要摆正心态,自有温柔相随。


02、争执之后的反思

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和别人解释,别人当你讲故事,根本不当回事;

和别人辩论,就好比鸡同鸭讲,你说东他说西。

到最后起了争执,得罪人不说,自己还被气得浑身打颤。

有些解释、有些辩言,真的没必要全倒出去,否则伤人又伤己。

既然和人争执没有意义,那还不如保持沉默。

有个关于“四季”的故事。

一日,孔子的学生子贡正在大院门口打扫。

这时有来人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反问道:“请问您有什么事?”

“我想请教孔子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

“不用请教我师傅,我也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子贡笑答:“当然是四季。”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子贡理直气壮,来人毫不示弱,两人一直为此争论不休。

孔子闻声从院内走出,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判。

孔子先不作答,往四周观察一阵后说道:“一年确实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孔子:“这与您所教有别,一年难道不是四季吗?”

孔子答道:“一年确实有四季。”

听到这句话,子贡表示更加不解。

孔子意味深长地说道:

“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吃了个小亏,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听完孔子的回答,子贡恍然大悟。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学识层次不齐,导致见地、素质也不尽相同。

有时候,你眼里的真理与真相,在别人眼里不一定受用。

不论你说什么,都难以改变对方体内根深蒂固的偏执。

与其和他们忿忿不平地表达自己,还不如保持缄默任其“游荡”。

要知道,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

冷漠之柔,硬于一切,无声有时也是最有力的反击。


03、阔论之后的谦卑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沉默的?”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因为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我们害怕一开口就被别人看穿自己的空洞;

我们意识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是一种修养;

我们渴望并坚信能从沉默中慢慢积蓄力量。

因为认识到这些,我们开始学会沉默。

不再好为人师、也不再高谈阔论地挥霍各种华丽辞藻、更不会就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侃侃而谈。

有位网友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她小时候很爱读书,小学一年级时就在读父亲初中时的历史教材。

随着时间推移,她读的历史书籍越来越多,掌握的历史知识也比同年级的人更加丰富。

由于优越感作祟,她总是在人前“炫耀”别人不知道的历史知识。

老师的夸赞、同学们的膜拜,让她乐在其中。

在20岁之前,她是一个特别健谈的人,遇事总能侃侃而谈一番。

可在后来经历过一些挫折以后,她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她开始怀疑自己,仅凭几句记载,就能判定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貌从而口若悬河吗?

她也开始考验自己,什么是5G、5G有什么用、5G将来会怎样?

结果,她一无所知。

随着年龄增长,她愈发觉得自己知道的其实很少。

以至于现在的她越来越喜欢沉默,对于没有了解清楚的东西,根本不敢轻易发言。

有时候,沉默不是我们觉得别人浅薄,而是觉得自己浅薄。

莎士比亚曾说:

“不要污蔑你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将以生命的代价补偿你的过失。”

在未知领域前保持沉默,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04、尾声

有人说,说话是天性,闭嘴是修行,沉默是本事。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成熟的人,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都会变得沉默、慎言。

心乱时,别多说;不懂时,别乱说。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自己内心的淡然与从容。

我是源说,一个专注自我成长的写作萌新,愿你能在我的文字中积蓄力量。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就点个赞吧。

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