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闲时不荒,遇事不乱

 源说 2021-09-26

文/源说情感

网上有一个问题,叫“人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说:“没事时不荒废、遇事时不慌乱。”

世间的人和事、名和利,来去自有它的定数。

在这之前,我们只需要好好修炼自己,静静地等待就好。

闲时不慌,遇事不乱,这就是人生最好的修炼,同时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闲时不荒

有人说,人在独处时会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恐不安,茫无头绪,对什么事都难以上心,只想摆脱寂寞;

二是逐渐习惯寂寞,并静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

三是将寂寞化为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对自我、人生的深邃思考。

很多人,都属于第一种状态,害怕独处。

空闲时,如果他们没了手机,整个人就会失魂落魄。

假如第二天放假,那就必须报复性熬夜,好好放纵一下自己。

等到睡醒时,时间已是傍晚,一天的假期就这样白白浪费。

殊不知,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在闲暇时能够控制住自己。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

“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

它能创造出天才和成功人士,也能创造出懒汉、酒鬼和赌徒。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其一生中睡觉占了20年、吃饭6年、生病2年、文体活动8年、工作14年,而闲暇时间就有22年。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业余时间,其实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很大部分。

一个人对闲暇时间的把控,真的能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高度。

东汉末年有个叫董遇的人,是当时最有学识的人之一。

有人请教他:“你是怎么读书的?”

董遇回答说:“遇到读不懂的书,我就反复看、反复读。”

那人疑惑,反问道:“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

董遇笑了笑,回答道:“那就利用三余时间。”

还没等那人发问,董遇继续解释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意思是说,冬天是一年中最空闲的时候;

晚上是一天中最空闲的时候;

阴雨天是四时中最空闲的时候。

董遇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闲暇时间,才逐渐将书本的知识融会贯通,终成大家。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往往看他怎样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

周国平曾说:

“我独处时从来不会感到无聊或厌烦,和无关紧要的人闲聊奉承才是我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放弃一些无意义的人和事,学会在独处中好好把握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

真正优秀的人,永远不会在空闲中荒废了自己。


02、遇事不乱

在网上看过一段话,深有感触:

“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

生活始终是反复无常,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我们无法决定,更无法预料。

但不管眼前的情形如何,相信只要保持冷静和从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杨绛先生一生遭遇过很多苦难,但她总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从不抱怨。

这点从她的作品《我们仨》中就能感受得到,就比如:

家里的门轴坏了,关不上,她说“不要紧”;

钱钟书头上长疥疮,为此心烦意乱,她安慰说“不要紧”;

自己被安排去做体力活,甚至是打扫厕所,她还是说“不要紧”。

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杨绛先生充满智慧的处事哲学。

纵使当下的情况风起云涌,人只有保持内心平稳,事情才有被解决的余地。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则小故事:

从前,有位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门修行。

有一天,师徒俩路过的地方正发洪水,两人只得到山顶避险。

眼看山脚下的水位逐渐高涨,小和尚显得慌乱不已。

他苦着脸对老和尚说:“师父,咱们还是走吧,这里太危险了。”

老和尚摇了摇头,回道:“难道别处就没洪水了吗?莫慌,顺其自然。”

小和尚没有法子,整日坐立不安。

而老和尚依旧面不改色,专心念经。

没过两天,洪水终于退去。

老和尚笑着说:“几天前,你可曾想过洪水终会退?”

小和尚挠了挠头,听完若有所思。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记住,物来则应,去则不留,遇事切莫慌张。”

面对突发事件时,自乱阵脚没有任何意义,沉着应对方有一线生机。

一个遇事不乱的人,一定有一颗成熟、清明的心。


03、尾声

有人说:

“生命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奔赴某一个目的,而在于承担每个过程。”

人生路会通向何方,我们会走去何处,有时全取决于自己的一次次选择。

空闲时不荒废,才有可能不负此生;

遇事时不慌乱,人生才能淡定从容。

愿你我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一颗丰盈的内心,从此踏上坦荡的人生路。

我是源说,一个专注自我成长的写作萌新,愿你能在我的文字中积蓄力量。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就点个赞吧。

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