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拼命三郎”只在互联网?

 柒国联军 2021-09-26

图片

又到年终,不少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都在晒年终奖,晒老板的红包…但是在高福利的背后,也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资本寒冬和生存的压力之下,“狼性”文化深入到每个团队成员之中。

图片

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化也并不少见,毕竟我们是“央企中的外企,国企中的民企”!今天,小化就来介绍一位长期驻扎在工作岗位上的“拼命三郎”,他用5年时间研发出7项新品,创立千万元。他就是中化滏恒科研中心主任吕国华。

图片

身为产业基地的一名科研人员,研发新产品并实施产业化是吕国华的最主要工作。在入司的短短5年时间里,他成功研发出了7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项目,为公司创利近千万元。然而,在骄人成绩的背后,他所面对的却是日复一日的苦心钻研,是困顿迷茫中的锲而不舍,是成百上千次的试错,甚至是失败。

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必须有人要来啃才行  

吕国华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投入反应釜的物料因剧烈沸腾喷到了釜外,现场操作人员紧急撤离,刺鼻的有机蒸汽瞬间充斥了整个车间,首次投料试生产遭遇了重挫。这位同事眼中坚毅刚强的北方汉子,感觉自己就像是被钉在地板上的反应容器,沉重而滚烫,毕竟这是他亲手负责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

“年产100吨1,4-二甲基萘生产项目”,在一开始就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单单因为国内没有合成“1,4-二甲基萘”的先例,而公司也缺少气态液态原料在高温下直接反应的生产经验,加之原料易燃易爆,都使得产业化生产的难度和危险性大大增加。

为了能尽快完成项目研发,吕国华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一头扎进实验室,制定方案,反复试验,不断优化。中试关键期,他在现场一呆就是三四十个小时,紧盯反应状况,记录试验数据。他用了近13个月的时间,才最终找到了即安全又便捷的工艺方法。

图片

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参与项目车间设计、设备蓝图设计,指导施工,协助环评安评,培训操作人员,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从开始研发到投料试生产,他足足有两年时间扑在了这个项目上。眼看着即将投产,却出了这档子事儿,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

“精神压力非常大,也不觉得困。”为尽快解决问题,吕国华一直守在现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一个星期只回家睡了两个晚上,实在扛不住了,就趴在车间控制室的桌子上眯一会儿。

车间生产相比实验室的小试中试,反应规模大,具有放大效应。因此,在车间生产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会造成生产过程的不稳定。这次的失败,正是因为没有对放大效应做出充分评估和防范。

找准原因后,吕国华接着琢磨改进方案,“既然反应的总热量无法改变,那就延长反应时间,使单位时间释放的热量减小”,他将原来一次投放的催化剂分成3份,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批加入,喷料难题顺利得到了解决。仅仅一个月后,车间就生产出了合格的高品质产品。

项目的投产,不仅为公司每年带来340多万元的利润,还填补了国内合成法生产“1,4-二甲基萘”的空白,结束了我国只能从煤焦油中分离提取出低纯度该产品的时代。

一条没有风景的路,要凭近乎执迷的坚持   

搞科研是枯燥的,也是艰难的。“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步骤较少、成本较低”看似简单明了的开发要求,想要实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项目下来,要进行上百次甚至二百多次的试验才能得出一条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吕国华对工作的高标准,近乎于苛刻。

研发新产品时,他从不单纯以合成出新产品为目标,而是在兼顾成本、环保、安全、设备、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从每一步反应、每一个条件入手,力争避开苛刻的反应条件,通过反复的对比实验,探索最优的工艺路线。

图片

在承担公司“5-溴吲哚项目”生产技改任务时,经过他对反应原料、辅料、投料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粗品精制、溶剂回收的层层优化,最终使生产成本降低了33%,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盈利水平。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种近乎执迷的精神,让吕国华在面对挑战时会感到更兴奋。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他可以牺牲无数个夜晚,每月出勤28天以上。特别是在技术攻关时期,有时要连续跟踪几个昼夜才能得到完整的实验数据。

他的努力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仅一个已投产的项目,在两年时间里就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创毛利690余万元。其他在建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投产后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他的努力,只为一家五口过的更好  

高中时,父亲下岗,一家五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每月120元的低保费和4分耕地。“为了能省下钱让我继续上学,弟弟和妹妹都退了学。”吕国华的成长经历让他知道了生活的不易,知道了什么叫牺牲,更懂得了感恩。

2010年初,即将从西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的吕国华,收到了西安第204研究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聘用通知,工作地点都在西安市内。

图片

“为了培养我,家人已付出了太多”,若留在西安,远隔千里,父母和弟弟妹妹很难指望上自己。为了能帮衬上家里,吕国华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了家乡邯郸磁县。在他看来,能和父母家人聚在一起,帮着家里干些活,这样的时刻,“心里总会感到很幸福。”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过的更好一些。”在内心的鞭策下,吕国华在工作中无比投入,同时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工作成果。

入司后,他参加的四次年终绩效考评,三次被评为A,两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一次被评为公司技术研发标兵,还获得了邯郸市“青年之星”的荣誉称号。“这主要是公司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我应该感谢公司才对!”面对成绩,吕国华诚恳地说。

在他心里,努力工作是对公司信任的回报,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自己负责的项目为公司带来了效益,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现在,吕国华又投身到喹啉项目和吲哚项目的产业化工作中。他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继续在科研之路上不断探索与超越。每当回忆起这些年来一次次冥思苦想后的灵光闪现、一次次山穷水尽时的柳暗花明,他都会深深地沉醉其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