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毒蛇之一的原矛头蝮,毒性很强的尖头蛇看着就吓人!

 昵称36592375 2021-09-27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有剧毒,局血循毒。最大放毒量108毫克,对人致死量48毫克(干重)。万分之一毫升(稀释)蛇毒注射于10克体重的小白鼠,2小时内即死亡;若用5000分之一浓度的蛇毒0.5毫升皮下注射,或取0.5毫升由腹腔注射,小白鼠均在24小时内死亡,直接死因为呼吸麻痹。

原矛头蝮头部典型的长三角形,颈部细小,形似烙铁,故名烙铁头。体形细长,尾纤细,有缠绕性,善于攀爬上树。最大全长雄性(906+218)mm,雌性(998+282)mm,体重50—250g。

原矛头蝮头背具细鳞,棕褐色,有近倒“V”形的深褐色斑纹,上颌骨着生中空的管牙,头两侧有颊窝,眼后到颈侧有一暗褐色斑纹,上下唇色浅,头部腹面灰白色,体背棕褐色或灰褐色,在背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边相连而成波状纵纹,在波纹的两侧有不规则的小斑块。腹面浅褐色,每一腹鳞有1—3块近方形或近圆形的小斑。

原矛头蝮生活于丘陵及山区,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有时会进入室内。

原矛头蝮每日17时至次日凌晨05时外出活动,雨天出现率较高,活动高峰在21时至次日1时;季节活动高峰为6—8月,最适活动气温为23—32℃;非冬眠期每日出现率为30%—70%,平均为52%。该蛇常利用树洞、竹洞、岩石洞作越冬场所,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遇黑影及灯光时可出现攻击动作并伤人。

原矛头蝮吃鱼、蛙、蜥蜴、鸟、鼠等,也曾在住宅旁捕吃小鸡,甚至捕吃其他蛇类。

中国分布: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中国之外分布:印度(阿萨姆)、孟加拉国、缅甸、孟加拉国。

原矛头蝮12月上旬入蛰,至翌年4月上旬出蛰,冬眠期约4个月。卵生,多在7—8月产卵,每产5—13枚。卵径(33x20)—(37x20)mm,仔蛇全长250mm,脐孔位于肛前17—19或24—26腹鳞片处,大约1星期后开始第1次蜕皮。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