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悉达罗摩湿瓦 | 幻相只在臆想中才能得见

 mayprc 2021-09-27

图片

图片

开示真我之智慧明师——终极领悟

Master of Self-Realization

-- An Ultimate Understanding

室利·悉达罗摩湿瓦·马哈拉吉的灵性开示

由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记录

由灵智宝鬘翻译团队中译

开示112:

幻相只在臆想中才能得见

幻相,或者说摩耶(Maya)只是一个概念,而概念产生于个体。这种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概念,就是摩耶。从孩提时代起,在刚开始认知的时候,就有各种情绪在我们身上产生。那便是摩耶。个体所具有的特性恰恰就是觉知,开始有了感觉,并感知到一些东西。个体就意味着摩耶——然而,没有人领悟到这一点,除非你变得非常精微,非常安宁、寂静,并在这种寂静中保持稳定。只有当你静静地保持着无有扰动,安住在你头脑中升起任何冲动之前,这一点才能被彰显出来。

幻相只在想象中才能得见。黄金只对于卖家来说才是黄金,但对于佩戴它的人来说却是一种装饰品。商人以黄金的价格出售它,然后再把钱换成黄金。正如黄金只对于出售黄金的金匠来说才是黄金,类似的是,梵只对智者来说才是梵。梵被认为是阳性的,而摩耶被认为是阴性的,两者都是假名。他们就像魔术师制造出来的幻觉。

处于“金饰”形态下的黄金,恰似是幻相,其展现为有形之物或表象显现。金饰具有形态,或者说,那是只由黄金打造而成的可见之物。因此,金饰就好比是幻相,而黄金,若是没有了作为一件“金饰”所具有的形态,就好比是没有展现出可见幻相的梵。各种客体外物的名称和形状,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正是因为将此种“分离”信以为真,我们才会对该物品产生了某种喜好或执著。当一块形态独立的黄金被当作是饰品,并被认为是真实的或贵重的时,由此就产生了对幻相中的“有形之物”的执著。金饰本身就是种诱惑。诱惑,或执著,是对“有形之物”而言的,那是可见的。“样貌”被认为是真实的,因此我们执著于它。这种对形相的执著,迷惑了真我。这种迷惑就是“自我”(ego),“自我”扮演着“幻相的保护者”的角色。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外观形相就像是饰品,那并非是本质。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并非是任何的饰品(外观形相),但我们仍然被它们引诱。这就是所谓的“摩诃幻相”。我们不是拥有着身体和样貌的个体,我们是超越了一切形相和身体的梵。如果身体看起来是真实的,那么你就是个体,反之你就只是梵。

有人说:“梵,就应该像梵一样。”国王意识到自己是国王后,他的行为就会像个国王,而士兵的行为就应该像个士兵。同样地,梵,或者已经证悟了梵的人,就应该表现得像梵一样。作为一种常识,很明显的是: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地位”而活。这是很自然的。一个挣三百卢比的人,以自己该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而活,而一个只挣二十卢比的人,会以与自己地位相匹配的方式而活。“认知真我”与此是相似的。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理所当然地是与自己的领悟相匹配的,但问题是,他有正确地领悟吗?一切都是神。神超越了一切形相,神就是我们的真我。这个世界属于“他”,而“他”是这个世界的享受者。因此,“他”必须保持他的“全知全觉”。“他”永远都不应该忘记,无论身处于何种生活方式或职业中,“他”都只是神。但并非简单地通过某种态度,人就可以成为梵;梵并不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态度就可以达到的。它只是如其所是,自然而然。一个人应该生活在自己的“王者荣耀”中,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并牢记自己的宏伟壮丽。一个人应该通过记住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去生活和行为,然后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容易,然而,只有对那些了悟到这一点的人来说,才会是这样的。

有一个关于一个女人故事,她总是违逆自己的丈夫,做事总是习惯性地都不按照丈夫所说的来办。那个可怜的男人受够了,然后他遇到了一位圣人。圣人建议他,他应该说与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完全相反的话。听从了这个建议后,他变得非常幸福。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要指出,如果你的想法正确,你也会得到与之相应的体验。你本来就是梵(故事中的男人),但你的思想误入了歧途(不听话的妻子),这导致你陷入了幻觉。就是这么一回事。然而,只是通过简单地保持某种态度或持有片面的想法,人是不会成为梵的。一种态度或想法,是撑不起梵的状态的。所有的教学都只是为了指出正见,为的是获得一种确定的态度,然而,梵本身其实没法指得出来。梵就处在它自己的“本然存在”中。它就只是梵,唯一而独存,任何态度或想法都无法接近它。梵,无有增减,不多也不少。傻瓜在死亡的时候是快乐的,因为他有一大笔钱,这让他很安心。傻瓜很容易满足。他有办法摆脱死亡吗?绝对没有!所有这些钱将来会对他有用吗?不会!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根本没有正确地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苦与乐都只是一种心态,而与梵无关。心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观念。梵超越了幻相,而个体则纠缠在幻相中。整个可见的世界都是虚假的。

我们的真实本性是:我们是这个世界至高无上的主。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才出现的,我们是世界的支柱。假若我们不在这里,世界会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呢?那些以这种方式冥想的人,是真正有福的。一个人应该一醒过来就忆起“我即是梵”,并且吃、喝、工作等等,都只带着这种认知。幻相只会出现在虚假的认知中,或者说出现在“原人”(Purusha)之中。幻相是概念性的,正如原人也是一个概念一样。它只是一个念头,因此它是虚假的。我们的本性就是梵,超越了所有的概念。对于没有想法或概念的人来说,世界也并非是一个想法或概念,因为他没有想象任何东西。一个人应该完全意识到,自己超越了一切。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一百万卢比,他知道这一点,但他其实动不了钱本身,他不可能把钱吃了、吞了。他能做的,就只有一直活在那个记忆中,那个知道它就在那里的认知中。除非吃完晚餐,否则是不可能体验到饱餐后的那种满足感的。请比较一下吃饭的乐趣与饭后所体验到的满足感之间的区别。“了知真我”就是这样一种“满足感”,或称之为“喜悦”。保持真我的狂喜状态,这被称为“维护梵之荣耀”。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在死亡的那一刻想着什么,就能到达多高的天界。”对我们自身而言,但我们“死去”之时,当这个“我”消失之时,就有了作为梵的直接体验。随着“我”的死去,我们见证了自己的死亡。当四种身体(粗重身、精微身、因基身,以及大因基身或超因身),和五个鞘,或说是“能知”之上的覆盖(身鞘、气鞘、意鞘、识鞘、喜悦鞘)都消失了,所有的限制也就都消失了。你是独立于四种身体的真我。你和任何的进步、特征,甚至或是学位,都无关。在吠陀变得沉默的地方,在它们的描述能力被废止的地方,有谁还能说得上一句话吗?何时能够了悟真我,何时就能够得到对经文、上师言教,以及自己亲身体验三方面的充分印证。这称为“三重印证”。了悟真我之人,验证了这三者所揭示出的真理,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知者”。这是真我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真知”。

曾经我们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只是一个个体,现在那种错觉已经消失。其他人也欺骗了我们。我们所有的血亲都聚集在一起,达成共谋,在我们出生后的第十二天(这是一个印度教习俗)决定了我们应该叫什么名字,并就此固定下来。那个源自于他人欲望而出生的人,一生都自高自大地活着,所思所想都围绕着这个名字并引以为豪。他就这样被别人设下的限定条件给坑害了。后来,由于难得的幸运,他得到了自性上师的帮助,被从中解救了出来。他被上师拯救了,上师提醒他让他记起了自己的真实本性。直到此时他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己,那即是真我——无始的本初之梵,全世界都希望找到“他”,向“他”顶礼,为“他”修行,并不断地重复“他”的名字。因此,凭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对实相的信心,他成为了梵。他抛弃了自己在世间的身份认同,成为了出世之人。他了悟到自己本就是圆满无缺的,并超越了一切的客体对象。随着逐渐攀登到越来越高的觉知状态,他企及了“他自己”。国王作为父亲,把自己的王国赐给了他的儿子。同样地,自性上师加冕了你,让你登上了属于他的果位。请享用“那个”吧!

1935年11月12日 晚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