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效案例|齿轮失效分析

 庭前春雪 2021-09-27

弧齿锥齿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选材、加工工艺、热处理问题或装配问题造成失效,本文针对这方面的模式进行逐一分析。

弧齿锥齿轮失效

弧齿锥齿轮热处理后由于变形太大,齿轮精度等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应力过高造成断齿。或在配对研磨过程中由于选用的研磨砂、研磨工艺不合适,造成工件研磨烧伤,齿轮表面硬度、耐磨性降低,齿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早期磨损失效。

1 弧齿锥齿轮磨损

(1)弧齿锥齿轮轻度磨损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啮合齿面刀纹磨平,轮齿表面非常光滑,有磨损波纹。齿根处不形成台阶,齿厚没有明显变化。

文章图片1

图 轻度磨损

产生原因: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坏。

1)润滑油黏度差,从而造成润滑油膜厚度不够。

2)使用时严重超载。

3)装配不当,如主动齿轮轴颈预紧力不够、轴承间隙大等,造成齿轮运转时轴向窜动,使啮合齿面逐渐磨损从而导致齿轮失效。

(2)弧齿锥齿轮严重磨损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工作齿面材料大量磨掉,轮齿齿廓形状破坏,如齿顶磨尖、齿根变瘦、轮齿根部磨成台阶、运转时噪声加剧以及齿轮早期失效。

产生原因:系统严重振动,润滑油系统和密封装置不良,齿轮常在边界润滑或接近边界润滑状态下工作,油膜建立不起来或油膜厚度不够,导致啮合齿面大量磨损。

文章图片2

图 严重磨损

(3)齿面磨损条纹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由于摩擦,啮合齿面沿滑动的方向形成较均匀条状摩擦痕迹,齿轮不能平稳运行。

产生原因:由于角齿预紧力不够,轴向间隙过大,齿轮运转不平衡;或润滑油被污染,外来的硬质颗粒在润滑过程中侵入到相啮合的齿面之间,由于磨粒的切削作用,将轮齿表面材料刮掉,造成两接触齿面的擦伤条纹。

文章图片3

图 齿面磨损条纹

(4)齿面胶合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轮齿啮合面由于严重摩擦而磨损,齿面局部金属过热,沿运动方向出现明显的撕裂沟槽。

产生原因:润滑系统严重缺油,润滑不充分致使齿面温度急剧上升,金属熔化,相互粘合,在随后的滑动中又被撕开,在齿面形成撕裂沟槽,造成齿轮失效。这也是由于使用问题所造成的。

文章图片4

图 齿面胶合

2 齿面疲劳

(1)早期点蚀

如下图0所示,特征为齿面磨光,齿面呈麻点状疲劳剥落凹坑。剥落坑比较浅小,呈针眼状或芝麻状,深度0.1~0.2mm,截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此类疲劳裂纹首先从齿表面产生,然后向里层扩展,最后剥落形成麻点。

产生原因:早期点蚀是由于产品加工质量缺陷造成,切削加工时齿形误差大、齿面表面粗糙度差、轮齿节圆与内孔不同轴而使轮齿啮合状态差,造成运转时齿面局部区域早期疲劳损坏;或由于齿面硬度、接触疲劳强度低,从而引起的失效现象。

文章图片5

图 麻点剥落

(2)破坏性点蚀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破坏性点蚀的剥落坑比早期点蚀的相对大而深,首先出现在靠近节圆的齿面上,然后不断扩展,最后导致轮齿失效。

产生原因:由于材料或加工及热处理质量问题造成疲劳强度显著降低,齿面承受的应力大于材料强度。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多,点蚀不断扩展形成点蚀坑。

文章图片6

图 破坏性点蚀

(3)齿面剥落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齿面上的材料成片剥离。剥落的金属比点蚀大,齿面剥落的厚度约等于产品渗碳淬火有效层厚度,形成的剥落坑底部与齿面基本保持平行,侧面垂直于表面。

产生原因:经表面硬化的轮齿,由于材料缺陷、热处理后金相组织超级、有效硬化层浅、硬度梯度过陡等原因,使轮齿表面层和次表面层材料的接触疲劳强度显著降低。由于运转时齿面的次表层所承受的外应力较高,裂纹首先在次表层内产生,再向表面延伸和扩展,最后形成剥落坑。

文章图片7

图 齿面剥落

(4)使用性疲劳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齿面有明显的波纹痕迹,齿面上的材料成片脱落,形成点蚀坑或剥落坑,齿根有磨损台阶,部分齿轮还有塑性变形现象。

产生原因:齿轮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齿面先出现磨损,使得齿面硬度下降,然后金属产生剥落而失效。

文章图片8

图 使用性疲劳

3 塑性变形

如下图所示,特征为齿面出现鳞状皱纹或塑性变形,鳞纹垂直于轮齿滑动方向而沿齿形分布。

产生原因:齿轮运转过程中,润滑不良,油膜厚度不足,齿轮系统振动面在工作齿面间产生“爬行”(黏附滑动现象)的结果。

文章图片9

图 鳞状皱纹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