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有艾滋病,吸毒后离了婚,把唯一的房子卖了,前妻陷入了悲剧

 蓝色天空309 2021-09-27

从丁一工作室走到杭州鼓楼,中间隔着短短几百米的打铜巷。

在古色古香的街区里,这里吸引着游客踏入。只是进去了之后才会发现里面的不一样,抬头能看到一幅“不可一不可再”的书法作品,劝诫的是人们不要触碰毒品。

文章图片1

2010年开始,丁一成了一名专职的社区禁毒社工,十年来一直和吸毒人员打交道。

2018年“丁一工作室”成立,成了浙江省第一家以禁毒社工命名的工作室。

正如这个沉淀了杭州过往岁月的老城区一样,丁一的工作室里,也断断续续地累积了几十段还在延续的故事。

文章图片2

这些故事,开头大多是一场事故。

一旦沾染上毒品,这些故事就会变得悲伤,是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的开始,也是一段段人生至暗的起点。大多数人,不管之前多么辉煌璀璨,在沾毒后一切都面目全非。

不过幸好,一直有力量在照亮和救赎着这些曾经灰暗过的人生,有家人,有朋友,也有像丁一这样的禁毒社工。

禁毒社工们,有时候被称呼毒海中的灵魂摆渡者。

文章图片3

第一次面对吸毒人员会害怕

在做这份工作之前,丁一是一家外企的内勤,公司做的是保险业务,她只需要把保单整理录入。

2010年,丁一27岁,杭州市统一对外招聘了一批禁毒的专职社工。当初她觉得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加入后才发现和原先的工作跨度很大。

在真正面对吸毒人员之前,丁一也有过顾虑和害怕,不过第一次接触就打消了一些不安。

“那是一位帅大叔,和想象中吸毒人员全是病恹恹完全不一样,他的精气神很好。”丁一印象很深。

交谈中,丁一知道了这个帅大叔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是一家酒楼的厨师长,去了广州之后由于交友不慎沾染上了毒品。因为沾染毒品,原本不错的家境一落千丈。

丁一所在的社区有92位吸毒人员,除了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戒毒没有打过照面的,十年来,丁一帮助、回访的人有七十多位。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吸毒的人有雷同的人生。

如今五十来岁的他们,大多当年家境良好,既在犯罪也是受害者。因为接触了毒品,最终有了差不多的境遇,婚姻破碎;家道中落;缠染上一身病痛,高血压、糖尿病牙齿脱落……

较为年轻的一批吸毒人员,有的来自单亲家庭,要么家长过于溺爱,也有些因为好奇走上歧途。

曾经,他们都是普通人。

他们中大多数看起来和普通人完全一样

“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完全一样。”丁一说,有时候人们对吸毒人员的印象来自于影视作品,实际上开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他们,没有办法从外表窥探一二的。

偶尔也有例外。

在丁一十来年的禁毒工作中,真正只见过一次吸毒人员毒瘾发作的模样,“记得那是来社区办理困难补助,然后突然就失控了,开始大吵大闹,流鼻涕。”

有这样面对面的恐惧,也会有心理的压力。

2013年,有个人没有及按时来丁一这里报到。辖区民警把他带回派出所询问谈话,突然他说了一句:“我有艾滋病。”

对方没有开玩笑。

丁一说自己当时心里七上八下,有点害怕,后来通过翻阅学习防艾知识,慢慢地能够接受和面对,毕竟接下来还会接触。

这也是丁一见过唯一一个患有艾滋病的吸毒人员。

大部分,湮没在人群中。他们会担心受到歧视,尤其是来自邻居的异样眼光,为了保护他们,丁一上门家访的时候,陪着的民警会身着便衣。

走上这条路的他们在不停地挣扎

一朝吸毒,终身戒毒。

丁一说,吸毒是会有心瘾的,任何一个案例,只能说现阶段是成功戒毒的,不敢说永远也不能说绝对,这条路上还是要不停地挣扎。

因为一旦开始,也许就再也不会结束,有的时候,明明觉得双方都已经很努力,却在曙光来临之前,功亏一篑。

那位患有艾滋病的吸毒人员,最终也是以离婚、生意失败、唯一的一套房子被法院拍卖收场。

只是这场失败的婚姻里,还多了前妻一个悲剧。

安安(前妻的化名)和丈夫离婚之后,觉得吸毒没有什么,一试之后人生开始失序,自己身体不好患有肾积水,又不想儿子缺少父爱,在矛盾、煎熬下安安不不停地复吸。

“2013年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和小姑娘一样,一点都看不出来实际年龄,短头发背着双肩包很年轻,又高。”年轻、漂亮、健谈、人不错是丁一对安安的初印象。

也是她,让丁一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挫败。

为了让安安回归正常的生活,丁一做了很多很多,帮忙申请低保,帮她儿子转学联系学校。安安每年4月份都会复吸,所以每年这个月,丁一会格外留心,打电话、发短信提醒“这个月是你最关键的时候”。

从2016年4月开始到2018年4月,安安确实保持得不错,可惜的是,2018年11月份,安安复吸了。

“听到她复吸的时候,真的是晴天霹雳,已经坚持到这里了,为什么还要复吸?职业的挫败感很强烈很强烈。”

她说自己当时心情很复杂,伤心、失望,“那天彻夜未眠,辗转反侧,就会不停地想为什么?”

后来,丁一想通了,她安慰自己,以前安安每年复吸,现在变成了两年,还是进步了的吧。

“她到我这里再来的时候,有难为情和愧疚,也有对自己的懊恼,各种情绪都有。”丁一反过来安慰安安,“至少我们还是努力过了。”

成为朋友,才是真正回归社会

丁一的认知也在转折,只要能帮他们复吸次数变少就是好的。

虽然他们一度迷失,但很多人不愿意就此沉沦。

如今,当初的帅大叔成了一名保安,女儿也已经结婚,还给丁一他们送来喜糖。

安安的儿子被送去外地上学,半年回家一次。安安有了男朋友,在直播的风口下,原本就灵光的她,开始直播卖服装,生意还不错。

丁一说自己职业最大的成就感,是成功地帮助一位小姐姐真正回归社会。

年少时的丽丽(化名)虽然长得漂亮,但是有些胖,听说吸毒能减肥就忍不住尝试。

毒品让她兴奋,过度消耗和不进食确实让丽丽瘦了下去,只是一旦停止迅速反弹。丽丽复吸后被送到了丁一这里。

那时候丽丽已经有男朋友,男友没有就此放弃她,丽丽的家人也是。

在亲人的鼓励下,丽丽顺利完成三年社区戒毒。

后来,男朋友变成了老公,小夫妻生下一个可爱的宝宝。

现在,丽丽做起了微商。

“老板娘,这个好不好?”丁一说自己也成了丽丽的客户,因为她的东西品质真不错,平时也会让丽丽帮着推荐产品。两人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帮教,大家成了朋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社会,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丽丽的成功,有成为母亲的责任和担当,更多的是家人的不离不弃。

十年间,丁一说自己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循环,三年社区戒毒,之后就是跟踪回访。

随着各界对禁毒工作的重视,三年社区戒毒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

“只有对外宣传的力度做大了,老百姓防毒、抗毒、拒毒的意识增强了,居民对毒品危害的知晓率增加了,大环境下才能有效控制。”但丁一一再提醒,对于吸毒千万不可以有第一次,也千万不可以再次复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