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動了解大唐国际拍卖时间详情 香港大唐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8年5月25日至26日 拍卖时间:2018年05月26日 联系电话:(852) 25810293 预展/拍卖地点:香港湾仔港湾道一号万丽海景酒店8楼海景厅 香港大唐國際2018春季拍賣會於5月底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揭幕。本次大唐拍賣高古專場共分兩大類即高古青銅器與高古玉器篇。山古影像工作室受其所托,有幸拍攝其全部藏品及其封面。故在此特別推薦部分重要古玉與各位藏家老師共享! 高古玉壹般是指戰國和漢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漢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為主,歷來千裏挑壹,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館及少數藏家手裏。近些年來,古玉成為有壹定實力收藏愛好者的追逐目標,古玉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更成為收藏愛好者頻頻出手的動因。高古玉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是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 ![]() 《高古藝術專場》 古玉篇 ![]() 0032 汉代 鎏金镶玉带钩 长16cm ![]() 0033 龙山文化 玉璇玑 宽12.2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该器制作规整,全素无纹,整个玉器呈现出一种灵动之感。成为同类玉器中的上乘之作,具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风格。在清末吴大澄的《古玉图考》中就有辑录,并被考证为天文用具,定各为“璇玑”。 ![]() 0034 汉代 青白玉蝉 宽2.5cm;高4.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35 商代 白玉柄形器 长12.5cm;宽1.9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36 西周 玉璧、玉璜 (两件) 璜长10.2cm;璧长3cm;宽3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37 西周 玉蝉、玉璜 (两件) 璜长10.4cm;蝉长7.4cm;宽2.9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38 汉代 龙纹玉剑格 长9.5cm;宽6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39 商代 玉鱼 长10.5cm;宽2.7cm ![]() 0040 商代 鹰首笄 长10.5cm;宽2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白玉,局部褐黄色沁斑,圆锥呈锥形状,鹰的首部利用简单的阳线刻划眼部,弯喙,翅膀用浅浮雕的弦线表示,胸部有一横穿圆孔,应为珮挂之用,整体纹饰简洁而明快;线条硬朗且流畅,是商代玉雕的精品。 ![]() 0041 春秋 虎形珮 长8cm;宽2.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0042 汉代 红沁玉蝉 长6cm;宽3.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43 汉代 双螭纹剑璏 长9.5cm;宽3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 ![]() 0044 汉代 熊虎纹剑格 长5.3cm;宽2.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和田玉质,质地温润,剑格正面采用浮雕工艺琢制出“熊与虎”二兽。“熊与虎”这两个主题在汉代青铜,漆器出土数据中有所显现,而这两种猛兽同时出现在玉剑具上实属罕见。此剑格熊与虎分立于剑格正面两侧,作欲争斗形状,动态表现十足。剑格背面为饕餮纹,工艺亦精美规整。此件器物题材之罕见,工艺之精美,实属可欲而难求者。 ![]() 0045 汉代 双凤谷纹璧 宽7.5cm;高5.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0046 汉代 浮雕龙纹剑珌 宽6.5cm;高3.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 ![]() ![]() 0047 汉代 龙形八节带钩 长22cm;宽3.5cm 来源:台湾资深藏家旧藏 带钩最早出现于良渚时期,一直绵延到清代,造型各不相同,其中有一种龙为少见且制作工艺复杂,那就是汉代的多节铁芯玉带钩。此件带钩玉质青白色,局部因铁锈沁染而呈深褐色斑,通件圆雕,龙凤合体,钩首为龙头,而左边和右边是呈一前一后的方向,充分营造出整件向上飞动的视觉方向感,创造出神龙腾云驾雾的视觉效果,全然晶莹光洁,构思奇妙精雕细琢,堪称杰作。 ![]() 0048 魏晋至唐代 白玉羊 宽5.5cm;高3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49 汉代 白玉握猪 (一对) 长11.2cm;宽2.4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和田白玉质地,受白色和褐色沁,作卧伏状,用长方形玉料圆雕而成,身体肥硕,虽刀法简单,然而粗犷有力,线条挺拔,虽雕琢简单,但流畅生动形象逼真,属于比较典型的「汉八刀」工艺。 ![]() 0050 西周至春秋 小兽 (四件) 兽长3.5cm;宽2cm;珮长4.5cm;宽2.5cm;蛙宽3.5cm;高4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51 文化期 玉饰 (四件) 牛宽2cm;高4.5cm;鹰宽3.2cm;高3.5cm;梳宽5cm;高3cm;长4.7cm;宽1.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52 龙山文化 玉琮 宽4.8cm;高4.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0053 汉代 白玉双龙韘形珮 长5cm;宽4.7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0054 战国 龙首带钩 长6.5cm;宽1.3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55 龙山文化 嵌煤精方钺 长11.5cm;宽10.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56 汉代 白玉镂空双龙环 宽8.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和田白玉质地局部白沁,环琢螭龙(一对)局部镂空双龙首尾上下对称,做工繁复华丽如同螭龙穿梭云中,动化风雨,构图丰满,体态夸张,充满流动生机,是汉代同类玉环中之佳作。 ![]() ![]() 0058 春秋战国 玉勒 (两件) 宽1.5cm;高4.5cm;宽1.5cm;高5.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59 文化期 神人珮 宽1.9cm;高5.8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60 文化期 玉猪龙 长2.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61 春秋 觿形珮 长12cm;宽2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色泽黄褐,深沁,遍体布卷云纹,一端为龙首,中间有小孔以便穿挂,靠近尾端处另有一小孔,似为珮戴之用。整体造型流畅简洁,纹饰细腻规整,望之顿觉古韵横生。 ![]() 0062 战国 S形龙 (一对) 长10cm;宽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0063 汉代 白玉韘形珮 宽5cm;高6.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和田玉质,局部受沁,出廓镂雕螭龙,凤鸟纹饰,主体为心形,中间有一图孔,肉质细腻,包浆厚重,手感深沉,可把玩可珮戴,弥足珍贵。 ![]() ![]() 0064 战国 谷纹璧 直径10.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65 战国 青玉镂空珮 (一组六件) 长4.7cm;宽3.3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0066 东汉 乳钉纹出廓璧 长19.5cm;宽1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067 西周 白玉神人珮 长7.5cm;宽1.6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68 汉代 玉饰 (四件) 长1.8cm;宽1.5cm;宽1.5cm;长4.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0069 商代 玉龙 长6.5cm;宽1.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87 文化期 虎首玉勒 长4cm;宽2.5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88 商代 玉鸮鸟 长5cm;宽2.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0089 春秋 龙纹柄形饰 长9cm;宽2.7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 0090 商代 弦纹琮 宽8.6cm;高7.8cm 来源:英国藏家旧藏 商代玉琮几乎都发现在晚商时期,中原商文化区玉琮有内圆外方和圆筒镯形琮两种造型。这两种造型在良诸文化找到根源,似乎是受良诸玉琮的直接影响而出现的,多数器型较矮小,器体略薄,中孔较大,都没有神兽纹装饰,代之以简单的阴刻弦纹甚至素面,可能是商代先民和良渚文化居民的神祇崇拜意识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功能和重要性有所不同。它们也许还有一定的宗教意义。玉琮之为礼器,在商周时期,应该是更多地用作帝王贵族身份地位及其交往的信物。 ![]() 0091 商代 玉牙璋 长37cm;宽10cm 来源:英国藏家旧藏 ![]() 0092 商代 玉戈 长43cm;宽10cm 来源:英国藏家旧藏 ![]() 0093 战国至汉代 玉觿 (两件) 大长10cm;宽2.2cm;小长5.5cm;宽1.3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94 春秋 龙纹扁勒 长9cm;宽2.3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0095 汉代 双龙出廓璧 宽17cm;高15.5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 0096 商代 黄玉鸟 长5.7cm;宽1.7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 0097 西周 龙纹环 外口径9.5cm;内口径4.7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98 汉代 白玉蝉 长4.5cm;宽1.8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0099 春秋 出廓璧 长2.7cm宽4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 0100 商代 黄玉蛙 长3cm;宽2.3cm ![]() ![]() 0101 汉代 龙纹韘形珮 宽5.3cm;高7cm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和田白玉通件白黄色沁,全透光,光气熠然。珮饰正面右侧主题为一镂雕龙纹,左侧以其呼应的是一组云纹,整体表现了螭龙穿越云海的景象,艺术表现力极强。器物背面刻划亦一丝不苟,同样能给欢者以磅砣之感。在工艺技术方面,此珮镂空与游丝毛雕技法同时运用,为汉代高级别器物的惯用手法。此器物体量厚度正适宜盘带,稍加盘玩定必更增光彩。 ![]() 0103 春秋至汉代 玉璧 (四件) 龙璧长6.5cm;小玉璧外口径3cm;内口径1.5cm;中玉璧外口径4.5cm;内口径2.3cm;大玉璧外口径5cm;内口径2cm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