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稿《母亲的劝勉》评点

 昵称65158185 2021-09-28

《母亲的劝勉》(带评论版)倘若一切都能心想事成,你的生活怎么会有改变?(演讲以一个设问句开头,旨在引导听众思考他们自己的生活。

在问完问题之后,直接进入演讲主体部分。在演讲中,迅速切入正题非常重要。)9岁那年,我在乌克兰一个民间舞蹈团学跳舞。虽然只跳了3个月,但我已决心成为一名职业舞蹈演员。

    我真希望你和我一样是那个训练队的一员,那样你就会听到角落里传来的悦耳琴声,嗅到抛光镶木地板的木质清香,看到我26岁的舞蹈老师,海伦,在训练室里走来走去。(在演讲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问题,唤起听众的回忆,让他们想想自己生活的世界。在这段话最后,自然地将听众引入到故事中。要注意这些感觉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我通过描述钢琴曲给听众带来听觉感受,通过镶木地板来触发听众的嗅觉感受,通过老师的倩影来激发听众的视觉感受。这样,练舞房就变得更加真实,听众就可以想象出它的样子。)


    她走向前时,我努力做着大曲膝。“做得不错!安德里,进步很大!”过了会儿,海伦踱了回来,我又很卖劲儿地旋转。“把腿再拉直点,这样就好多了。”(当我说出这些动作的名字的时候,我在台上也实际演示了一遍。动作和对白能够把听众更直观地带入到情境当中。

       现在,听众就能直观地“看”到舞蹈班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她越是表扬我,我就越卖力。我越是卖力,她越对我赞赏有加,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她越是表扬我,我就越卖力。我越是卖力,她越对我赞赏有加。这种递进排比句式很有韵律感。你不仅要有创意,还要让你的演讲词更动听。)

      那年年末,我们得到了一次试镜的机会。我们30位舞者中有4人将有机会进入表演团。这可是荣登大舞台的关键一步啊!那也是我第一次邀请母亲来看我跳舞。我的母亲和其他家长坐在舞台右侧,评委们坐在左侧。(当我准确地描述我的母亲和评委坐在哪的时候,整个画面就更清晰地展现在听众眼前。现在听众能想象屋子里的场景了。接下来的演讲也要用到这个场景。)

     我使出浑身解数表演大曲膝,我看向评委——他们面无表情,我再看向母亲——她满面笑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同时做出了评委面无表情的样子和母亲满面笑意的样子。)我卖力地做着旋转,看向评委——依旧表情木然,朝母亲看去——她笑得更开心了。(我再次做出了面无表情和满面笑意的样子。这两个表情就成了线索。现在听众脑海里这两个表情已经分别与评委和母亲联系起来。)

    随后,我又开始认真表演大踢腿。我再次瞄了眼评委——还是板着脸,母亲呢——笑容依旧。(在现场演讲的时候,我其实没有说出“板着脸”和“笑容依旧”,只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众会理解我想表达的含义,因为这种形象已经在之前定格了。)

   试镜结束后,参选的30名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当评委一个一个念出四位入选选手的名字时,屋里的紧张氛围达到了极点。我以为自己会被选中,但还是落选了。(其实我可以简单地将我落选这件事一笔带过,但是我却用一整段话来讲述这件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想在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前营造出一种紧张感。要知道,为了告知听众问题的解决办法,你要先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切身与故事里的主人公有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同身受,他们才会迫切想知道答案。)

     我换好衣服,走出大厦,停了下来。(这里运用了“三”原则。我用三个动作描述了我走出大厦的场景。这样的描述比我简单地说:“我走出了大厦。”更生动逼真。)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快要崩溃了,茫然不知所措。(这里也运用了“三”原则。)

      母亲走过来,劝我说,“别再纠结刚才的试镜了。人生中试镜的机会还有很多。要有点男子汉的样子。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只要你想做,你会成功的。”(母亲的劝勉埋下了表现故事主题思想的种子。在这里融进主题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故事结尾会还会再次提到,以与之呼应。)

     接着,我做了件身处此情此境的九岁男子汉都会做的事——放声大哭起来。(我没有简单描写我哭了,而是加入了一个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大哭出乎听众预料,这让这个情节更具幽默感。)母亲努力让我平静下来,其他家长也来劝慰我,可我却越哭越伤心。(运用“三”原则。)

     最后,海伦老师出来了,问我:“你怎么哭了啊?”“我好想在表演团跳舞,跳舞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海伦去找了舞蹈队的领队。她说服他们把我安排在表演团。他们同意了,但有个条件:我必须同时参加训练队和演出队两边的训练。(这里有很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我向舞台右边走了几步,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发生在下一个时间点。)

    在表演团,若有机会进行独舞表演,就意味着你成功了。那也是我追求的目标。整整一年,我都跟着和一群4岁就开始学跳舞的人一起训练,但我没有上台表演过,从来都没有。一天,我们的总教练弗拉基米尔)过来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要尝试Guculski舞,除了登台表演的20对舞者,还需要3个人模仿奏乐。大家要尽情尽兴地跳,要把整场气氛搞得欢腾活跃起来。”(这里出现了对白。其实这里也可以用记叙的方式说出来,但直接引用总教练的话更能制造画面感。)

   

    他安排团里最年长、资历最深的德米特里扮演大提琴演奏者。德米特里走上前去,反驳道:“我才不干呢!那就是个小丑的角色。我要一个真正舞者的角色!我要成为20对舞者里的一员,我可不要当小丑!“(又出现了对白。还记得吗?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在故事中增加对白。)“

      那有谁愿意演小丑呢?”弗拉基米尔教练问道。(高潮到来前,制造紧张感。)我是唯一一个毛遂自荐的人。

    随后,教练就给我演示如何即兴弹奏低音大提琴,还教我边演奏边表演他最漂亮的移步动作。我试了一下,实践了一番后,就爱上了这个角色,这种喜爱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我能想象到的舞台角色。(这里运用了“三”原则。我又向舞台右边移动了几步,这可以让听众看到清晰的时间轴线。三个月后,这里又出现了新的时间点。)

    三个月后,我们在基辅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大型音乐会。乐会结束后,在更衣室里一位舞蹈演员的母亲走过来对我说:“那三位演奏家是整场舞会的亮点,而你,安德里,你的表演是最棒的。”(这里又出现了对白。不仅如此,其他人赞扬我的成就,比我自己说出来更令人信服,也更显大方。)

     虽然首次试镜我没有通过,但我并没有悄然离开。尽管在舞蹈队里,我从未得到过独舞表演的机会,但我却能把配角完美演绎成主角。纵然未能如我所想、偿我所愿,但那些挫折却影响不了我的人生。(“三”原则的运用。)

    即便你没有通过Google公司的面试顺利得到工作,也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即便你练习演讲时受到妻子的嘲笑,也并不能说明你就无法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如果我的孩子们想要某个东西,第一次尝试时没有得到,而因此沮丧不安,我就会给他们讲述我母亲曾经对我说过的话:“不要纠结于人生中的细枝末节,要把握全局,充分利用各种机遇,掌控自己的命运!”(在最后一段,不仅运用了“三”原则,还加入了对白并再现了之前母亲对我的劝勉。这样的结尾,能让听众再次回想起之前演讲过的内容。那三句我将要告诉我孩子的话,每句都呼应了“我”演讲里所讲述的三个情节:“要把握全局”——呼应虽然我落选了,但我依然坚持留下来。“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呼应我在表演队里的表现。“掌控自己的命运”——呼应我登台成功。)这样的结尾唤起了听众对整个演讲情节的记忆,使得结语更加强而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