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读图#第121集上海商业版图的变化

 徐汇老寿oykxhg 2021-09-28

看看视频,听听上海方言,了解老寿对自己作品的解读。

最近一段时间的媒体上都是围绕着“打造”高能级、高品质、高颜值的消费地标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志这个主题。

由于出口形势不太乐观,这几年都在鼓励内循环,鼓励消费,有些人甚至于把是否消费看作是否爱国。

南京东路步行街

徐家汇商圈

即将扩展的豫园商城

早年计划经济的时代,或者推到更早的年代上海都曾经是一个高消费和优质商品的集中地,即便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的消费等级和商品等级依然处在全国领先的地位,但是随后随着改革开放,各地都开始了自主生产,同时仿制或聘请上海体制内的工程师辅助建厂,于是上海的商品不再成为紧俏货,特意赶往上海购物也无必要。

淮海中路香港广场一侧

淮海中路太平洋百货歇业前

新天地

梅泰恒

虽然如此上海本土的膨大消费人群依然存在,于是重塑上海的商业形象时提出了当年有名的上海消费商圈;市一级商业街为“三街一城”(即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由于开始重视商业氛围,于是提出了“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高雅淮海路,荟萃名特优”、“上海日新月异,精华还在这里”等一系列的广告词。当然不甘寂寞的虹口区也提出了“走走逛逛南京路,买卖请到四川路”的广告语。

人气不在的四川北路

那么若干年后,当我们拿起相机记录这座城市时,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后还会沿着哪个方向变化?

  有一点可以肯定,市中心的人群迁移已经大大的减少了中心商业区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后人们的旅游习惯和消费习惯都在不可避免地改变。

打浦桥日月光

石门一路太古汇

我们看目前提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按照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的“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上海消费地标的外延正在扩大。

当然这给了已经搬迁到外环以外的居民们一点慰藉,他们可以就近享受高等级的消费,与此同时市中心对于人们的实际需求越来越降低,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那些CBD区域中午时分是人气最旺的时段,傍晚还可以看到匆匆下班的人群,然后就是静悄悄的夜晚,这对于本来消费高峰时段商场显然十分迷茫。

再过十年,当那些愿意怀旧的老人都无力来淮海路全国土产商店买酱菜、到光明村排队买熟食时,这些地方又会是另外一番消费景象。

最后带大家“梅泰恒”转一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