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温暖的味道】◆马琳

 白云之边 2021-09-28

作者简介

马琳,笔名:玉砚。退休教师。山东人。心怀向上、向善、向暖之念过日子,操持“柴米油盐”之余,临帖、阅读、写随笔。

  

温暖的味道


生活中有仪式的日子都要聚餐,聚餐就离不开酒水食品,这就让一些食品承载了特定的意义。

这不,今年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古时又称月夕、秋夕、八月节、女儿节等,后来也称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时吃月饼、喝桂花酒是传统风俗,每当农历八月十五,家家尝月饼、赏月、庆团圆。

中秋节前步行老街,遇一小门店,简易门头上横着写有“清真糕点”,进店看到的是简易的货架和简易包装的月饼,还有整齐摆放的装着月饼的较大的食品托盘。临近中秋节,小店以自产自销月饼为主,兼制少量其它糕点。

买了传统的五仁、枣泥、绿豆沙和椒盐月饼各一斤,发现小店里还有油茶面,油茶多年没喝过了,就顺便买了一斤。

这油茶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油茶。油茶应该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不同地区所用的食材和做法也有所不同。油茶可甜可咸,冲制时加糖加盐即可,甜咸浓淡依着个人喜好添加。味道甘美的油茶,可作为早餐和正餐的汤,能提起食欲,滋润肠胃,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鲁西南地区的油茶是怎样的呢?让我把记忆中奶奶的油茶说给您听。

小时候物资匮乏,那时能喝到油茶,也相当于吃了一年中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吃到的饺子,是相当奢侈的的美食了。

做油茶需要的原料有小麦面粉(当年是全麦粉或八一粉),芝麻、核桃、花生、盐,还有羊脂或牛脂(就是羊油或牛油)。

记得奶奶做油茶时先用大锅炒好小麦面粉倒在案板上,然后将用小石臼捣碎的核桃花生碎也炒出香味倒在大磁盘中,再将切成丁的羊脂或牛脂放在锅里犒出油,除去油渣,再次将芝麻、炒面、炒香的核桃花生碎和少量的盐依次放入锅中拌勻,最后倒在案板上摊开晾凉,装盆收起来。吃的时候,舀一调羹油茶面放在碗中,沸水冲入,香气四溢,再喝上一口,舌鼻生香,太美了。

回家给妈妈冲了一碗新买的油茶,妈妈说比原来的油茶味道差了许多,我尝了尝,感觉主要差在"油"上,这个油茶是花生油做的,和传统的用油不同,导致味道也就差了一截。

上学那会儿还常喝妈妈做的油茶,说来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妈妈年纪大了,也多年不做油茶了。无论喝奶奶做的还是妈妈做的油茶,虽然过去多年了,但关于油茶的好味道依然保留在舌尖上。

油茶美味由来已久,传说晚唐诗人李商隐喝了油茶,曾即席赋诗点赞:“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在雍正十三年,皇帝雍正在河南喝了油茶后,也是赞不绝口,说“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比美”。由此可知,油茶的味道不同一般吧!

生活中一日三餐,各种面点,汤水、蔬菜、干果水果等,名目繁多,但像水饺、月饼、棕子及油茶这些团圆时必须有的,这些承载故事的,这些滋养身体抚慰心灵的食品及它们的味道,会篆刻在记忆里,镶嵌在舌尖上,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