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名珍“大宋通宝当拾”品鉴

 天府源泉 2021-09-28

大宋通宝当拾”,南宋理宗赵昀宝庆年间(1225-1227)铸,同时铸造有铁质小平钱。其“大宋通宝当拾”为铜钱被泉界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之列,为宋钱中之大名誉品,美品。

据互联网“古钱币收藏家迷中泉”撰文《迷中泉pk上海博物馆【大宋通宝当拾】》称(原文略有删减修改,摘录于后,并致谢意):

大宋通宝当拾”大钱为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七月后所铸。当时行“大宋元宝”钱,而“大宋通宝”只有铁质小平钱。铜质者仅见背“当拾”大钱一种。制作精整,传世绝少。

“当拾”大钱径一寸六分(5.2厘米),重30至35克不等。

钱文楷书直读,书法秀丽,拾字从入,是其特征。钱文由宋代大书法家蔡京手书。按钱文字形又分为瘦书小字及笔划粗壮的大字两种,其中以瘦书者为佳。

“当拾”大钱铸于西川地区,与“嘉定折十”同监。铸量究竟有多少,无法查考。流传至今已成为世上罕见的钱币珍品。

《古泉汇》利十四(作者 李佐贤)述:

“大钱背文当十,《宋史》不载,为吕尧仙所得,宋钱之罕见者”。

据传,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古泉家刘燕庭先生获悉瞿木夫先生藏有1枚当拾大钱时,称赞是绝无仅有之品。

瞿木夫(1769-1844),字苌生,江苏嘉定人,曾集藏古泉2,000余品。当时刘氏曾去函乞一墨拓,可惜未能如愿。

十余年后,1847年刘氏在吕ㄞ孙先生处才看到1枚大宋当拾大钱(吕ㄞ孙字尧仙,道光丙申进士,官拜福建巡抚,爱好收藏古镜古钱古砖等文物)。刘氏以为吕氏所藏当拾大钱系瞿木夫之旧藏。古泉家翁树培先生在他的《古泉汇考》中指出:“尧仙所得,非苌生所藏者,以拓本对勘知之。”

瞿氏之大钱一说于道光十一年(1831)以转归他人收藏,其后不知踪迹。

吕氏之“大宋当拾”钱经过多年辗转流传后,已归藏泉家李荫轩先生所有。李氏曾有文字记述“大宋通宝当拾大钱,惟吕ㄞ孙先生藏有一枚,近时稍闻二三藏家有之,然南北合计不出十品,币斋所有者为吕氏旧藏。”

《中华珍泉追踪录》—关汉亨述,“除上述二泉外,据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迄今存世尚有十余品大宋当拾大钱。 ”

“大宋通宝当拾”钱被传说得神乎其神,足见其钱之珍稀程度。文中所提到的刘燕庭、瞿木夫、刘氏曾、吕ㄞ孙、翁树培、李荫轩等皆为古泉收藏之大家。一枚当拾足以让之神魂颠倒。 还不知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那枚“大宋通宝当拾”是出自哪位藏家之手?”

(转古中泉先生至此原文终结)

当下, 在互联网上可见的 “大宋通宝当拾”大钱拓图已是数十枚之多。当然,其中可能有传世真品,也不泛有仿铸赝作之品。需藏友鉴别,品赏。

现借平台展示几品,以餐读者。

一,上海博物馆藏品

二,“迷中泉”三藏品:

1、粗字熟坑版

2、粗字生坑版

三,2009年嘉德春拍,成交价为 392000 元:

三,泉友“苍世历泉”撰文《南宋名珍“大宋通宝当十”》中展示一枚。

直径 50.5/50.8厘米,穿径1.1厘米,厚0.35厘米,重32.2克:

四,微博泉友“泉海一翁”藏品

余无多载不一而足。

但本人也有一物,必借此展示。实测直径 51-51.5mm,穿径11mm,厚3.5mm,重31.92克。

边轮图

此币整体状态系髦耋之态,证明它是一历史文物。

藏品的几何物理数据与“古中泉”文章考证数据相符。因断代是生坑之物,锈蚀严重,但自然天成,覆盖在钱币表面有黑,棕,黄,绿等多种锈迹,在述说着它的生世里程。即使锈迹斑斓,也难掩钱币铸造流程中有表面鎏金处理的痕迹。在币文,穿廓肉和穿壁上可见未被锈蚀的鎏金层。这些特征绝非做伪可成。

借古泉家翁树培先生之言,此品真伪,请“以拓本对勘知之”,欢迎用赏古研究之心正常评鉴

2021年9月27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