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姐箴言丨别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景夜思 2021-09-28

(一)

有个毕业班的学姐在群里突发感慨:

学弟学妹们,能力重要,但学历更重要。能考研的努力考研,能专升本的努力考个好本科,好好深造。有时间多去去图书馆。别去兼职,赚钱以后有的是时间,不要等某一天需要知识需要学历了才去后悔。即使有时间去弥补,那也是越学光阴越短了,趁着现在你还有大把时间,别浪费了。

我略带调侃地揣测,估计是在找工作或者实习的时候受挫了。

(二)

高中老师曾说,到大学就没人管你们了,到时想怎么玩都行。上大学后才发现,老师只说了一半,还有另一半真相是,即使在大学如此宽松的环境下,依然有一批人在拼命努力着,四年后庸庸碌碌的你还是当初入学的样子,而他们却都成为了你曾经想成为的那类人。

有同学说,图书馆太远,自习室太冷,宿舍里太吵,哪儿哪儿都不是学习的地方,能怪我吗?

其实,宿舍离图书馆的远近,真的不是去不去图书馆的理由。想去学习了,天涯海角必到;想偷懒了,书在眼前装傻。

(三)

去年暑假到学校加班,遇到新来的一名经济学博士,聊了会,得知他基本每天都来办公室写书,放着暑假不过,他说:必须在年轻的时候攒下资本。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没人给我们机会,求职时企业要求通过六级,你说自己没考;企业要求专八,你说自己没过;企业要求全国分配,你说你热爱家乡;企业要求你会耍office,你说你做不好PPT;企业要求你活泼外向能服务好客户,你说你从小就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企业要求你从基层做起,你说待遇不能低,包吃包住包双休;企业要求……企业要求特别能吃苦,你看了下对方,说:前面四个字我可以。

(四)

前段时间有学生要转专业,问我的意见。我说,首先要了解自己想转专业的原因,是发现自己对某个专业才是真爱,还是父母之命同学之言?是对某个专业很感兴趣,已经研究学习一段时间了,还是对本专业没有耐心没有信心?是自主决定接受新专业的优势与风险,还是同学打包组团转专业图个新鲜?

怎么解决?

首先找这个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聊聊,至少了解这个专业的部分真相。其次,先自学几门这个专业的课程,至少去图书馆翻翻相关书籍,自己能不能搞定,或者下一番功夫后能不能搞定?再次,计算下转与不转的成本,如果经济和时间方面允许,也可以选择辅修,拿两个学位。最后,想好再决定,决定别后悔。每一次选择,都会让我们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别等,不喜欢就转专业或辅修。别破罐子破摔,以不喜欢本专业为由,蹉跎时光。

(五)

之前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某研究生的导师严厉,搞了个刷脸的考勤机,要求他每天早上8点到研究室,晚上10点才能下班,中午只有一小时就餐休息时间。就这样他边骂导师边做研究,度过了三年。毕业了,他发表SCI文章6篇,专利3个,出版1本书,还有其他各类奖项。

别人都羡慕他勤奋,其实都是被逼的。对你要求严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虽然在上学时你更喜欢给你划重点的老师,讨厌过于严格的老师,但毕业后你的感受很可能是相反的。当初随随便便过的科目,反而没什么印象,倒是被逼着苦学的内容,在工作时仍能发挥余热。

大V@财上海曾写过一个微博:“谈学习。很多人把看新闻,看权谋,扯各种关系背景,当做学习,那是屌丝学习思维,一辈子没希望了。这都登报了,你还有啥机会?真正的学习,是学底层代码,枯燥无味的条例,教科书,讲课笔记。这个系统全面,但有时脱离实际,学了一大堆,遇到事情就不知所措。实践和学习要结合,但首先是学好教科书。

“首先是学好教科书” ,很少见这样的观点了。现在很多学生“瞧不起”教科书,认为枯燥无用,信息落后,只喜欢看讲故事、聊段子的八卦文,就像吃麻辣烫一样,当时嘴爽,但却没有什么营养。真正的学习都是长期刻苦坚持熬出来的。

(六)

两年前,在QQ上分享一段话,作为结尾:

教学楼露天平台,刚刚,中午,天冷,微风。4名同学背英语。挡住你学习热情的从来都不是时间、地点、天气、某些人,只有你自己。

别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