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我们在群里交流,鼓励大家修改群名片为学校+姓名,因此很容易识别彼此的学校。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了下,回复说: (1)因为普通学校的学生才更容易迷茫吧,遇到问题和困难,身边也很少有可以求助的渠道,可以倾诉的对象。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帮助。 重点学校的学生,通常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遇到问题,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解决方式。他们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所以,需要指导的地方就少些。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个人成长上,而不是抱团取暖,或者彼此吐槽与安慰上。 (2)985、211的学生还是有的,但他们通常不发言,只不过因为偶尔的好奇才入群。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有限,就像我们通常加入很多群,但很快就选择了屏蔽群消息。 (3)还有个原因,就是我本人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没有什么水平,更没什么影响力。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清醒。 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当下的能力边界。 02 因为常常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他们出一些也许并不高明的主意,所以我了解很多非名校学生的痛点。 自从前两年写公众号以来,至少已经在后台或个人微信上回复超过1000个问题,光是自己记录下来的问题,就已经超过8万字了。 和他们交流,我自己也很有收获。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却让很多学生如遇猛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很多人的自学能力和情绪疏导能力并不够强大,他们不好意思向身边的老师求助,也不愿意找朋友倾诉,恰好在这里相遇,便试探着选择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给一些参考意见。 当然,我也常常从一些学生身上学到很多新东西、新观点和新视角。 我们都需要不断成长,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遇到更大的平台,或者被更大的平台发现。 就像当年猴哥一样,刚开始只能在花果山摘桃子,之后出国留学拜访名师,“名校”镀金后,学到大神通,才可以与人间的几大魔王拜把子;后来更威风,不在花果山摘桃子,改到天庭摘桃子了。 猴哥还是那个猴哥,只不过本领不一样了,心态不一样了,对吧? 你是怎样的水平,就吸引怎样的人。 当下的起点再低,也没关系,只要你持续得往上走,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所以,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只能一起多读书,多学习,多成长,才能“上天”。 03 突然想起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他在《开讲啦》这个节目中被问到:“为什么在复旦大学20年还是个副教授?” 这个问题很犀利啊! 他的回答更让人震惊:“因为无能啊。” 随后他解释说,自己的学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评教授的水准。 承认自己的不足,对很多人来说太难。他们宁愿花很多时间去说服别人,自己之所以目前处于这样的局面,都是因为别人有眼不识泰山。 我们常常怪自己身边的人没有文化,没有水平,都是不靠谱的人,却忘了思考,在别人眼里,我们也可能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身边缺少高人? 因为我们现在的水平决定了,我们还没有能力与更优秀的人为伍。 当你感觉不到能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什么东西时,就应该脱离现在的环境,走出去,去重新找到让自己成长的伙伴。 猴哥当年出走花果山,是这样。 后来离开灵台方寸山,也是如此。 你也要立刻出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