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王玺老师如何解读王羲之圣教序,这些点你写的都注意到了吗?

 xionghuihuan 2021-09-28



王羲之《圣教序》抖音直播回放(一)

王羲之《圣教序》抖音直播回放(二)

扫码观看完整版视频

一、《圣教序》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圣教序》应注意的问题



《圣教序》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大众化的帖子,大家都写,没人不写,那么写法有多很多种,有实临的,写得就跟《圣教序》刻的那种感觉很像,也有带入一些贴的种线的那种味道,甚至还有把它变形,也有把它套用到其它风格的,那么这样都是可以的,包括你们看到的王铎的版本,还有董其昌也有一点,八大山也有一点,赵孟頫也有。所以说《圣教序》是集王羲之大成的一个范本,但写《圣教序》需要我们一定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引导路径。因为你如果只是单纯拿《圣教序》就来写,恐怕会有误区,会容易写的不太好,然后第二个呢,写完后没有办法能够转换到你的实际运用当中,因为它跟你实际书写的是贴学对不对,但是他已经刻到碑上了,所以它那种用笔,看得不是太清楚,另外的话,它是一个集字。什么叫集字呢?它是通过王羲之不同的贴子,不同的字给它挑选出来,那么这样一种挑选式的呢,就好像我们现在用软件集字,那么它这样用软件集字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就是上下字之间它有的时候会缺少应有的一种气脉的衔接,当然怀仁在集《圣教序》的时候,它已经是具备着一种书法章法,这样的一种观念去集他的字,可是呢,毕竟他是来自于不同的贴子,所以说它不可能真正具备自上而下的那种书法的那种气脉相连,我们来看看特别的这种结构,由其是单字的结构,它是特别的有意义的,可以说它是一个集结构之大成,是一个结构百科全书。用笔上我是不建议大家太多的去参考,因为《圣教序》它毕竟是一个刻贴,你要用笔上也去参考的话呢,就容易写的很刻板,我们学书法一定要去讲取舍,哪怕你是刚开始学习,你从来没有写过,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说的取舍的问题,你要想取你就先会舍,你想要得到“取”,你就先会“舍”,因为在书法当中我们想要的东西特别多,就像你们现在听直播一样,我们现在直播有三百多个粉丝,你们想要的肯定很多,你们最好希望我今天讲一个小时的直播,你们的水平就可以达到这个很好的一个水平,但是实际上能达到吗?达不到,对不对?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要一样的要去取舍,你不要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直播里什么都想要,但是我讲的那些你们能听得进去,能真正的取得我今天讲的重要的点,那么你看就这么短短的一个小时的直播,可能就会给你的书法这种思考带来一个崭新的一个篇章,开启崭新的一扇窗户。

二、《圣教序》结构特点


   我们不能说讲得很细中,我们来挑一些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比如我们来看这个“遵”

,这个字里至少有三个点需要我们学习,哪三个点:第一个就是包围结构,它里面你看大不大?里面是不是很大,那么呢其实外面这个东西很小的,所以就是通过这一点,第一点我们就学会了,在这个包围结构当中,尤其是这个半包围结构,里面那部分要大,外面这东西要小,所以我们学这个字,你要写主要写笔法,练这个基本的笔法,一笔一画怎么去写它,主要是练这个,但是事实上我们今天要说结构,我们今天不是要说笔法,所以我们就没必要去写这个字了。我们学会了里面大,外面小,以后我们再碰到这种半包围结构,我们来看看是不是都是里面大外面小,假如不是这个“遵”,换一个比如说:“迴”字,你看里面大外面小,这是不是我们学的就是《圣教序》结构了,再换一个,就是学它不是写它,我再写比如“违”,然后呢,里面大,外面小,你看这就是《圣教序》的处理方法,这个半包围是包哪里,是包左下角对不对?那么我们包它的左上角呢?比如说“唐”字头广字头是不是包左上角?那接下来这里面要怎么样,外包围要小,里面要大,这就是法,王羲之给我们的法,比如“房”,“廣”,“序”都是里面要大,外面小,就这么简单,这就叫做学习,学结构一定是要讲道理(图1)。

图片

1

第一个我们学会了,我们再来学第二个。我们除了内外包围关系以外,它里面这个尊是不是也是一个上下结构,那么在这个上下结构当中,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这上面是一部分,中间是一个部分,下面是一个部分,它做为上下结构又可以分为上中下,它采用方法是什么?上面是小的,中间是大,下面又是小,它用了一个小大小,那为何要这样写呢?其是就是因为它的笔画繁简,中间上面的笔画是简的,然后中间的笔画是繁的,下面的笔画是简的,所以它这个简繁简的笔画就是可以采用小大小,就是学了这个字告诉我们的,那再来看一下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上面小,中间要足够大,然后到下面又小,这个就是王羲之的字给我们的道理,还有比如说我们写一个你看中间要大,下面要小,又学了一招,所以我们学书法不要多,接下来我再讲一个,艹”这里是斜的对不对,是不是然后呢?你们再看中间这个位置,这几横,你们再看这两竖,先不管这个斜上去是多少角度艹”,但是我们发现这两个“酉,与这两个竖,横是一个180度的平,竖是90度的垂直,那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正。而且是非常的正。上面是斜的,接下来下面两横又斜,接下来竖勾又正,我们就是看这样的一个关系,我们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了,我们是不是又学到一个了,在一个长形结构当中,前提是一个长形结构,在一个长形结构当中,它是可以有斜和正,再斜再和正的这样一种交替进行,这就是在我们书法上讲的,欹正相生(图2)

图片

2

我们继续举例,我们学会了这个当然对着这个字写,你肯定是会写的,那么接下来举例子,比如说我们写“墨”我们先取正,然后再斜上去,然后竖下来后根据字贴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它是正的,到底下后再斜上去,再斜上去后又回正,最后一笔要写斜也可以,要写正也可以,看见没有,这里就是有斜正的变化,我们是不是又在王羲之上面学会了一招。“章”字的“立”斜,“旦”字取正,后面一横取斜,是不是有种欹正相生,所以这样的一种关系。这样的一个思路,“写”“冖”取斜,“旧取正,“𠃌”斜,“一”取正。“意”的“立”取斜,“日”取正,“心”取斜。又学了一招,就这么一个字我们学了三招,懂得学《圣教序》了吗?(图3)

图片

3

三、《圣教序》宽博充实特点



当我们看到“耶”字的时候,我们学点啥呢?这个字整体上,中间是方整的,那方整意味着什么?方整意味着饱满,很实,很充盈,并且它很宽博,“实”和“宽博”这是王羲之的特点,王羲之的书法不是太过的拘谨,王羲之的书法其实它是非常的宽博的,它是非常宽博的气象,所以它中间部位弄一个大体块,我们继续来举例,比如说我们来写一个:“寳”,我们先不按王羲之的方法来写(图4),你们看这样的字宽博吗?这个字可能也不难看,但是这个字不是王羲之的气象,王羲之的气象应该是宽博的,要怎么样宽博?把中间打开,把中间部位打开(图5)。

图片

4

图片

5

我们再来举例子,比如说我们写“群”,怎么让它宽博,就是它让成体块部分要打开,横向关系打开,内部留白就出来了,我们学耶跟这个群有啥关系?我学耶结果我会写了这个群,这是为啥?包括“轻”中间部位宽博,方块打开就宽博(图6)。

“将”字也是中间要打开(图7)

图片

6

图片

7

“耶”四条竖线形成了放射状态,同时长短是有区别的,这个就是我们在处理同样的重复的竖画的时候,需要做出的调整。这不是向背关系,()、)(这个才叫向背关系,而这是放射关系,渐变放射关系,王羲之有两个,一个是上面聚下面散,还有一个反过来,上面散下面聚。(图8)

图片

8

那我再举例子。比如说部队的部(图9)你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发散的,然后你们看下面是打开的,如果不是这样写,会是什么样,也有一些人是这样写法(图10),太正了,这种结构就显得不够潇洒,不够开阔。

图片

9

图片

10

你看你们在写这个“到”字的时候,由其写这个种有点草书味道的到的时候,注意处理“刂这边的时候,它这个坚稍微往右侧打开,如果说你把它写的太紧,这样味道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从字出发,就很好的去推敲与之相关的这种情况。(图11

图片

11

就是属于倒放射,不论如何你不能这样写的太正(图12),这样写肯定不是,我们说道理,理的话一定是要通用的。

图片

12

刚才有朋友说这个三角形,△它只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你如果说它不符合三角形,它只符合梯形怎么办,甚至它有些形是组合的形怎么办?但是呢,它太过于明确了,太过于明确以后会限制我们的思考,而我们讲这种道理,刚才我们讲聚散,三角形是一个几何原理,是一个几何图形,而我们讲的聚散的关系是一个书法的词汇,是一个我们讲书法的词,我们要用书法的语言去解决书法的问题,要说书法的话,不要太多的用这个几何语言,数学语言,包括过于西化的美术语言,当然不是不能用,可以用,少用一点点,多讲一点中国话,少讲一点其它那种方式,因为中国人很有想象力,我们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想象力的一个东西,所以尽量我们要用具有想象力的词汇,不要用限制型的词汇。(图13)

图片

13

四、《圣教序》留白特点



“焉” 这个焉字我们学点啥?我们就是学它的横怎么来放,以及它的横与横之间,你看它在哪里会寻找这样的一个留白,我就学这两点,这个留白在哪里,当有几个位置出现需要出现留白的时候,当它出现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时候,它会在上下取白,这是一种它的留白模式,你看这样的一种留白方式对不对,那当然它的宽博,它已经有的,我们就不用去重复的去考虑,当它多个横,或者横方向组合的时候,它会以这种,中间紧上下留白的方式来处理结构,那么重点在上下的留白。(图14

图片

14

我们再举例子,比如说类似的情况,我们写一个宝盖头的字,你看打开后宝盖头下面要充分的留白,中间部位可以紧一点,到下面部位再给一个留白。(图15

“宣”字也是一个道理,里面要宽博。(图15

图片

15

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直接写完撇然后再写横,然后再写下面,另外它还有一写法是(图16),这两个“有”是特别的有对比意义的。

图片

16

还有“勇”“高”“真”(图17

图片

17

五、模糊与清晰的关系



我们来讲这个“论”,当我们拿到这个论的时候我们学点啥?这个言字旁最明显的一个感觉是什么?就它特别的窄,它除那个勾出来的那个一点点东西以后,它就是这样一条,那么我们讲言字旁是怎么来的,言字旁标准的写法在楷书里的写法是这样(图18

但是呢到了这里以后,它做了什么处理?它做了一个简化的处理,含蓄的处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简体的言字旁,那么它的简化原因是什么呢?简对的是繁(图18

图片

18

所以在它的右侧,仑字这边,它的笔画就交待的非常清晰,你看每个笔画都写得特别的清晰,左边的简与右边的繁,或者左边的含蓄与右边的清晰之间,模糊与清晰之间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对比,这就是一种模糊与清晰的一种关系。王铎就是大量运用了这个思路。(图19

图片

19

比如,它不是左重右轻,而是左边模糊化的处理,它一边变得很含蓄很模糊,而另外一边的交待对比于模糊本身,让它变得清晰,很多手法都这么用,比如说模糊的模(图20),比如说夜晚的晚,左右两边交待的很清晰,就是这样的效果。而事实呢日字这边完全可以模糊掉,反过来用也是可以的。比如说把左边写的很清晰,右边写得很模糊,我们都是用的比较夸张手法。你甚至可以上部分清晰,下部分模糊,比如中间模糊化或者块面化也可以,底下交待清晰。事实上你学了以后,你可以在字帖上面可以找到很多他运用这种方法来写的字,所以说这个道理是通用的,你不用每个字都去分析它你抓住这个道理就简单了。

上面模糊下面清晰也很简单,比如说“上面很模糊,下面很清晰。上面很模糊,到下面就交待清晰起来。省略是一种模糊,并笔也是一种模糊(图21

图片

20

图片

21

六、关于行气



行气是有前提的,你如果对字型对用笔,没有深入的了解的话,单纯给你讲行气,你听得懂,其实一点都没有用,我们从实践从教学的经历来说,你一定首先得把刚才讲的这些字当中的概念,已经相对来没有障碍了,这时候我们讲行气一点就通,否则的话单纯的讲没有实际作用,楷书讲行气,隶书也讲行气,但是所有的行气,都是来自于用笔和结构作为前提。


文字内容为抖音粉丝根据王玺老师直播内容直接翻译,有文法不通或口误等情况,敬请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