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的轮回,《辛德勒的名单》与《炮弹下的渴望》(一)

 昵称8Z856hqm 2021-09-28

《辛德勒的名单》,1994年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七项大奖。

《炮弹下的渴望》,20171月出版的一本关于加沙走廊的书。

两个故事看起来毫无关联,实则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共同讲述了一个民族的变迁—“犹太人。”

《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犹太人在二战时,遭受德国屠杀的经历。

《炮弹下的渴望》则讲述了,二十一世纪以色列的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百般迫害。

我不知道大家对犹太人的历史有多了解。

我简单介绍一下,犹太人写出的圣经旧约,他们的教派叫做犹太教,犹太教的祭祀处死了耶稣,而之后犹太王国被罗马帝国灭亡,人民也被流放至西欧还不许拥有地产,当不了贵族和地主,犹太人便越来越精于经商。

罗马帝国信奉基督教,将基督教传至整个欧洲。因为有处死耶稣这个渊源,再加上犹太人的排外性与聪明才智,欧洲人们对他们有强烈的厌恶感。

而历史慢慢就走到了《辛德勒的名单》这一步。

如果仔细看《辛德勒的名单》、《黑暗弥漫》又或者《钢琴家》这类关于犹太人受难的电影,大家会发现,里面的犹太人们通常都是社会的上层人士,相当有钱、有头脑,《黑暗弥漫》里面一家人能躲在下水道里一年多,就因为他们的积蓄足够。而《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犹太人角色的本职工作在那个年代都是相当体面的,还有两个犹太资本家在即将受难时,不忘和辛德勒讨价还价。

电影《黑暗弥漫》的海报

犹太人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中也是以老奸商的形象示人,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就是和老犹太做斗争的典范。

这都说明了,犹太人在欧洲掌握了大量财富。

但仇富很常见,仇视犹太人还有另外的理由,因为这个民族相当封闭。

尤其对于犹太教教徒来说,他们的封闭性体现在不可以和异教徒通婚,这就导致,常年流落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非常孤立,血统也极为纯正,所以在二战时,大家才能一眼分辨出所谓的“犹太人”。黑胡子、黑头发、介于阿拉伯和欧洲人之间的深邃轮廓,都是特征。

被孤立,还掌握了大量财富,就算没有耶稣被处死的因素,“犹太人”在其他人眼中,也绝对是羡慕嫉妒恨的“最佳”对象。

在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正在向帝国主义渐变,社会达尔文主义开始流行,而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些都不至于让他们遭受屠杀,但这些因已经埋下了种子,正慢慢结出果实,而这份果实即将在一个人的身上成熟,在1889年,有一个长得很像犹太人奥地利人出生了,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未完待续)

                      一个看起来长得像犹太人的奥地利人当了德国的元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