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瞎聊一聊,没什么逻辑。 石原里美也算大器晚成了,近年在不断努力拓宽戏路 说实话,在日本待了很久,学的电影,又看了许多日剧和电影,日本的影视类作品确实很有特色。 《非自然死亡》的女主,说实话不符合中国大多数女性的价值观,其实也不太符合日本的,不过一般情况都是社会宣扬什么,这个社会就缺乏什么。 日本社会这些年老龄化非常严重,如今这个国家百分之二十七点五的人口都在65岁以上,极其缺乏劳动力,如果女性再在家当家庭主妇,社会和家庭双方其实都负担不起,所以日本社会开始鼓励女性走职人的道路。(非整容去当网红……) 不过日本没像中国某些砖家叫兽一样敢提出给任何不生孩子的人征税,在国会上,是有激进分子跟安培晋三说,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是不是不道德的,安培大体这么回答的,生不生孩子是人家的自由,我们要做的不是谴责他们,我们要创造出有利于生孩子的社会环境。 日本提供补助,日本人都不愿意生,出生率在1以下…… 中国还要征税,容许我笑一笑。 东京爱情故事,日剧的启蒙范本之一吧,虽然这个男主角糟糕到家了。 再说回影视剧。 日本优秀的影视剧通常很纯粹,如果是讲爱情的,那基本不会带入太多的社会政治元素,如果这个影视剧是讲专业的,那也基本不会带入什么爱情元素,就比如今天要说的《非自然死亡》,这就是一部典型日剧,专业的女主和背负仇恨的男主,虽然看起来火花擦得不错,但等到电视剧结束,离走到一起也有几光年的距离。 日本影视类作品也极其排斥好莱坞式爱情观,就是那种两个人眉来眼去几下,故事的最后两人就一定能在一起的模式。 而日剧这种逆好莱坞式的爱情无疑让人少了份期待,但多了一份真实。 这种纯粹也跟日本电视剧的长度有关,日本通常一季度结束的电视剧最多只有12集,如果人气和收视率太低,最低4到6集左右就会被砍掉,这就代表没有那么多得时间就把方方面面都讲述得非常详细。 《非自然死亡》是最近这两年日剧里的佼佼者了,讲述得基本还是老一套东西,日本社会问题与反抗强权之类的。 日本大概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了,相对来说,除了经常地震之外,一切都非常稳定,GDP虽然提高不了,但因为70和80年代的疯狂,经济水平依旧超高。我在那里几年,房租也基本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阶段,没有涨过,地价在我留学期间觉得高得吓人,回国一看北京,东京都不算啥了。 扯远了,尽管日本贫富差距小,但日本依旧有很多阴暗面,比如黑社会、比如校园欺凌、比如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灵的扭曲、比如被大资本家操控的许多东西。 《小偷家族》,难以言喻的作品,最右边那位奶奶去世了 我之前写过《小偷家族》,那就是反应日本社会问题的抽象版,电影中那位奶奶的主演树木希林近日还去世了,今年去世的老艺术家挺多的,还有中国的单田芳、常宝华、朱旭以及盛中国,集体默哀一下。 三位老先生走好 说回《非自然死亡》,这部主要就找准了日本的社会问题,原生家庭的扭曲、校园欺凌、网络问题、资本家的压榨、以及反抗强权、基本把现如今的几大问题都用单元剧的形式塞进了这12集里,再加上一个主线,剧本的整体结构不复杂。 法医类题材在日本应该是蛮少见的,里面也讲了,日本的解刨率非常低,检察官的定罪率在百分之九十九,也就是没什么法医发挥的余地。 这部剧就是找准了这个大家从没有关注的生僻点,直接开发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加上不错的悬案设计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探讨,确实是非常出色的作品。 |
|
来自: 昵称8Z856hq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