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你就没有我,生命的意义不会来自自己——《朗读者》

 昵称8Z856hqm 2021-09-28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已经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朗读者》这个故事真的是超乎我意料的好。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也非常复杂的故事,说实话这篇文章的标题真是有点难住我了。这个标题可能看着有些不够积极向上,实际上不然,其实这里面有点逆向思维的意思。

这个电影还有个译名,叫生死朗读

这个电影诉说了两个人交错的一生,虽然说120分钟的电影想说尽一个人的一生都明显不现实、不够,但这么长的时间却也已经足够说满一个“圈”,或许我应该称这个圈叫做“生命的怪圈”。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圈,我们人生的轨迹一定会沿着这个圈,不停地转,不停地绕圈,不停地经过同一个点,我们可以把这个圈想象成车轱辘,这样的轱辘不停地转动带着我们的生命向前行。

但这样的“圈”很多时候不光由自己塑造,也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给你。

两个主人公就是相互影响。

《朗读者》的故事其实有点争议,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故事主要讲述了男主角迈克尔在15岁时遇见了40岁汉娜……两人产生了一段起源于肉欲的爱情,在这期间因为汉娜并不识字,所以就让迈克尔帮自己朗读各种书籍,两人的情感日渐加深,可汉娜却因为升职要去坐办公室而导致自己不识字的事情让别人知道,所以突然之间消失在了迈克尔眼前,而当迈克尔大学学法律之后,一次亲临庭审,却发现汉娜居然是二战期间纳粹党的集中营看守,并且在法庭上,汉娜因为不想承认自己不识字被判终身监禁地情况下,迈克尔也最终保持了沉默,就这样时间推移,成年之后郁郁寡欢的迈克尔开始给汉娜寄去朗读的录音带……

这个电影的尺度蛮大的。

其实我很少写这么长的剧情介绍,但这个故事真是有点复杂,在爱情、成长、生命以及罪恶这个四个最大的主题上,都有着深刻的表达,实在无法说得太简单。

汉娜这个角色,可以说是男主角迈克尔的引路人,如果没有汉娜,迈克尔可能不会当律师,迈克尔可能不会对女性不负责任,迈克尔可能不会离婚,也不会最终和自己的女儿和解……

其实我们可以想想,如果自己不是因为某个事情,不是因为自己之外的某样元素,自己真的会选择如今这条道路吗?(大多数人,不是绝对)

电影开头,一个女伴这么说中年之后的男主角。

所以这也是我标题还有最开始那个生命的怪圈所表达的含义。(你不单独指代某人,而是很多人)

人有可能因为一个人帮助了自己,最终选择和这个人一样的道路,人有可能因为崇拜一个人,而选择和其同样的道路,人有可能因为看到一个不公平,而选择与之相反的道路,人有可能看到这人间的落寞,而选择独孤终老。

人唯独不可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就知道生命里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汉娜对迈克尔的态度以及汉娜自身的问题,有三个点让迈克尔纠结了一生,直到汉娜逝去,也造成了迈克尔郁郁寡欢、不负责任和不自信的性格。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这几点。

迈克尔最开始毕竟只是个小男孩,不自信也正常,但在和汉娜交往之后,其实变得越来越自信,不论是高中时和小女孩的接触还是大学刚开始时和女生的眉来眼去以及言语之间的交锋,迈克尔和同龄人比,还是成熟不少的。

大学时期,笑容都很自信。

而迈克尔失去自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亲眼目睹汉娜被审判开始……当自己的同学说要亲手拿枪毙了汉娜的时候,迈克尔也不再反驳开始……也会各种逃避大学研讨组的课程。

当看到汉娜站在法庭上的时候,眼神已经悄然改变。

迈克尔内心底一种基于汉娜给予自己的自信,就失去了……因为给予自己这些的人居然是一个曾经协助纳粹屠杀了犹太人的罪犯……而汉娜那些不为自己辩护的过度坦承,看起来也有些傻,让迈克尔严重怀疑,自己的爱的价值是否变得一文不值……(虽然爱就是爱,跟有无价值无关,但人会这么想是很正常的,因为人性上的弱点就是这样)

当然说到这里,就要牵扯到第二个问题,迈克尔变得不负责任,其实这一点是比较复杂的,而不是单纯一个原因,既有上面那一点里的怀疑自我导致的放任自流,也有汉娜在庭审时所说的几个问题,就是她除了迈克尔以外,曾经还会找集中营里的犯人给自己朗读,并且最后还会送这些相对来说瘦弱的人去奥斯维辛遭受屠杀……

人都是很会将自己代入情景的,更不要提还是自己爱的人说的话,这也是为啥越是相爱的人,有时吵架时越要小心自己的话,否则造成的伤害会是陌生人的无数倍。

迈克尔突然觉得自己或许在汉娜的心中也就是和那些会被屠杀的人是一个等级的……而汉娜为了掩盖自己是文盲的事实,甚至宁愿被判终身监禁……

这也让迈克尔极为困惑,陷入了到底该不该帮汉娜的思维螺旋当中。

来到监狱之后,最终没有看望汉娜就离去了。 

这种螺旋就带给了迈克尔第三个问题,郁郁寡欢……

当人为一个问题而纠结的时候,其实是这个人最痛苦的时候,比如爱情中一个人离开了自己,而自己不愿承认对方可能会永不回头,永远失去对方的时候,其实是最痛苦的。(这个痛苦跟爱不爱的关系没有纠结大)

女性比男性更偏向结果论的做事方法,相对来说没有男人爱纠结。

迈克尔非常纠结该不该帮汉娜,该不该跟汉娜接触,该不该继续爱汉娜,可正是因为这份纠结,迈克尔再也无法爱别的女人了……并且生活也感觉失去了重心……很难快乐。

虽然在汉娜即将刑满释放时,迈克尔去看她时的态度很冰冷,但其实从迈克尔后面给汉娜准备的房子来看,迈克尔对汉娜的爱,依旧是非常深的,只不过不够坚定,所以他才一直不去看汉娜,并且也不给汉娜回信,只是单纯地给汉娜邮寄那些自己录好的读书的录音带……直到监狱的人打电话给他……

在朗读中,其实迈克尔才又一次找回了激情。

结局我就不多说了,再反过来说说汉娜吧。

汉娜的罪行是真的,她甚至还承担了别人的罪行,她对迈克尔的情感是逐步加深的,最初肯定是肉欲,但后来是真挚的,但电影里她对迈克尔的情感其实最终隐藏的地点实在过度可怕了,说实话太令人震撼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连汉娜的同事都不知道她是文盲,法庭上除了男主角以外,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可以想到汉娜过得到底是一种怎样封闭的生活……

同事都不知道汉娜是文盲,她要升职却也是她必须离职的理由....

而汉娜会挑选出那些瘦弱的女囚犯,然后让她们先给自己朗读(这代表了几乎要坦白她是文盲这一点),但之后马上便让这些女囚犯去死……

也就是说,这世上能长时间、并且活着知道汉娜是文盲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男主角迈克尔……从这一点,就能知道,汉娜让迈克尔给自己朗读,这已经是爱的终极体现了,这极有可能暴露一个汉娜宁愿终身监禁也想保守的秘密,这极有可能暴露一个当年汉娜只会让马上要死的人才知道的秘密……

而当汉娜最终见到迈克尔的时候,迈克尔已经和她当初认识的完全不一样了,她所期待的重逢没有发生,没有拥抱,没有炙热的情感,没有肌肤的温度……(这些都是当年的迈克尔给她的)

因为此时的迈克尔已经被这所有的一切,改变得习惯于将感性隐藏在内心最深处,不愿与人交流的状态……

但此时的汉娜其实内心也已经和当初有了不同,她不再那么自卑,因为自己已经识字了,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着一个至深秘密不能向迈克尔说的女人了……这一切也是受到了迈克尔的影响。

可对于两人来说,这时也已经太晚了……

错过,但相互谅解与释放,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年过花甲的汉娜更是没有太多可以留恋,便选择了去往另一个世界,或许她唯一想让迈克尔知道的就是……她识字了,但在她生前,她或许依旧没有太多的勇气说出口,因为曾经的勇气是他们两人相互给予的……

两个人都有保有一生的秘密,两个人在他人的眼中都郁郁寡欢,不善交流……他们俩一生的某些阶段是那么相像,他们俩一生的某些阶段又是那么契合,但最终无法走到一起……

可我要说的依旧是,没有对方,就没有自己。

给汉娜布置房子的迈克尔非常用心。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的新书小说《熔炉》,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并非单纯肉体上的灾难。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群魔乱舞的情景,病毒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因为病毒而惊恐,导致去歧视,去作恶,而去变成另外一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