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的世界,什么时候靠过语言来传达?《千里走单骑》

 昵称8Z856hqm 2021-09-28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早就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言语是人类最终的假面。

因为我可以笑着对将要离开的你说,祝你幸福。

 前几个礼拜提起过张艺谋的这部《千里走单骑》,老一辈人肯定对里面的主演很熟悉,高仓健,非常著名的老电影《追捕》的男一号。

《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不复杂,就是日本的一位父亲高田,在得知自己儿子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决定来中国帮儿子拍摄儿子最喜欢的傩戏(一种戴着假面的戏),但演戏的人李加民此时已经进了监狱,并且因为自己有一个私生子从未相见,而痛苦不已,不能帮高田来演戏,所以高田便又踏上了寻找演戏人李加民儿子的旅途……

 

两对父子,同样难以和解的关系。

其实父子之间确实很难和解,在我认识的朋友里,男性与自己的父亲关系特别好、亲如兄弟的(这话听着怪,但如果是领导和下属,那关系怎么可能会好?父子之间要趋炎附势小心翼翼吗?),并不多,据我所知,大多数还是对抗性的。

为什么?

因为男人所身处的环境,竞争非常残忍,非常激烈。

就好比之前说过的一个话题,北京80万剩女,那男人数比女人高,怎么没人关心一下剩男问题?问题就在这儿了,娶不到媳妇的男人更多,但社会和他人实际上是会无视他们的,毕竟谁会关心一个没有本事的男人呢?

所以,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凭本事活,男人被女人骗,通常大家会说男人太弱智了,女人靠男人活着,叫走捷径,男人靠女人活着,叫吃软饭,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男人和男人之间,尤其像父亲和孩子这种关系,两人相互知根知底,对方的弱点和缺陷一目了然,那怎么可能惺惺相惜呢?自然是相互瞧不上的多。

男人的弱点非常多.......说实话那么普通那么自信,都不能算是弱点和缺陷了。

说回电影,这个电影的节奏实际上挺慢的,内容并不多,从开始我们可以看到高仓健和自己的儿子关系很恶劣,儿子病重,高仓健都到了医院,儿子建一还是不愿见他,只能通过儿媳妇来传达一些事情。

高仓健饰演的父亲就具有老一辈比较典范的特征,不善表达,到了中国想找帮忙的人,也是生硬地直接塞钱给对方,也不说明自己的情况,不愿意将自己的脆弱表现出来。

这样的父亲教导出来的儿子,通常也容易成这个样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个高仓健饰演的这位老父亲要是坐在一起,得是什么场景?

谁也尴尬地说不出一句话,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摆弄一下手头的东西……

连朋友都做不下去,还能做交流通畅的父子?

跟导游的交流也不是那么通畅。 

这部电影为什么要选一个日本人跑中国来?

你说把高仓健替换成中国的父子,说这个儿子就是喜欢傩戏,然后也绝症,难道不行吗?

还真不行,因为用日本人跑来中国,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言语不通,高仓健除了和翻译之外,无论跟另一个父亲李加民还是李加民的儿子洋洋,都言语不通,这正是整个电影最精妙的比喻。

人都长了一张嘴,都会说话,但就算是言语相同的两个人之间,一对父子之间,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隔阂呢?这就要说回我开头的那句话了。

言语是人类最终的假面。

儿子最后的遗言。

这世上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动物会说话,所以除了人类,也没有其他生物会说假话,人类说一句话我爱你很可能是欺骗,但动物的相互依偎就不一样了。

在电影的最后部分,全村人都在跟洋洋说,你该去见你爸,他是你爸,你为啥不去见,可杨杨的哭闹和话语始终得不到村里人的理解,唯独只有高仓健最终理解了杨杨,帮杨杨解了围,可以看到比起相通的言语,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相通,在自己儿子的问题上逐渐解开心结的高仓健此时也明白了杨杨的内心。

我可能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我觉得动物的世界里,父子的关系一定没有这么对抗,在没有言语的世界里,事情会变得更简单一些,不用逞强,不用攻击,不用言语以及其他东西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来维护自己那脆弱的尊严。

电影最后,高田的儿子建一过世时给自己父亲留了一封信,也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想要拍傩戏,就是因为他感受到自己也戴着一副假面,建一直到父亲决定为了自己去往中国,用行动代替那些刚强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关心时,才逐渐解开了心结……

所以有些时候,真的,说不出来,就去行动吧,可能更简单一些。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的旧书小说《熔炉》,年初将推出英文版,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并非单纯肉体上的灾难。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群魔乱舞的情景,病毒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因为病毒而惊恐,导致去歧视,去作恶,而去变成另外一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