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数据挖掘对曲艳津主任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用药规律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2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深入研究曲艳津主任在临床中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用药规律,分析其辨治思路,学习其治疗经验,剖析其学术思想,为以后临床医治高血压眩晕奠定理论基础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曲艳津主任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收治符合高血压病中、西医诊断的患者所使用的共计206首有效中药处方。在数据标准化后,使用WPS表格录入数据形成数据库,进行初步的用药频次统计并对所使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进行个数、频次、频次百分比等统计从而形成图表以供分析使用。根据处方表,选择合适的高频次用药,并将其使用软件SPSS 24.0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新药物组合。对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功效的使用频次及聚类分析后得到的组方药对的各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曲艳津主任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经验和临床思路以及用药规律以期应用于临床。


结果:1.在治疗高血压眩晕所使用的206首有效处方中,共使用到了药物171味。其中使用频次大于等于55次的共23味药物依次为

丹参、葛根、川芎、当归、天麻、菊花、柴胡、枳壳、钩藤、蜈蚣、赤芍、半夏、刺蒺藜、柏子仁、红花、白术、百合、决明子、僵蚕、香附、磁石、三七、地龙。


2.对所有药物的四气进行分析,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温、平、凉、热性药。

3.对所有使用药物的五味进行分析,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苦、辛、咸、酸、淡、涩味药。


4.所用药物归经中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居前6位的分别为肝经、脾经、胃经、心经、肺经、肾经。


5.对所用药物功效分类进行分析,使用频次最多的9种为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安神药、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

6.把数据应用软件SPSS 24.0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组常用药物

:第1组:葛根、丹参;第2组:菊花、天麻、当归、川芎;第3组:地龙、三七;第4组:刺蒺藜、柏子仁、半夏、百合、香附、磁石、白术、决明子、僵蚕、红花;第5组:蜈蚣、钩藤、赤芍;第6组:柴胡、枳壳。


结论:1.导师临床治疗本病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使用较多,寒性药物以清其虚实之热;温性药燥湿以祛痰、行气活血以化瘀;平性药调和寒热兼能补益,少用热性药,防其炼液为痰,暗耗气血,加重病情。五味中:以甘味为首,甘味能补益治本,又能健脾祛湿;其次为苦味,苦能泻火燥湿;再次为辛味,辛能行气活血,体现了辛开苦降甘调的方法。归经中:以肝经为首,其次为脾经、胃经、心经、肺经、肾经,分别从肝之调达,脾胃之运化,心之行血,肺之宣降、通调水道,肾主水、藏精等方面进行治疗。药物功效中:在使用较多的9类药物中,又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佐以少量的补阴、补气、补血药,说明曲艳津主任治疗本病时虚实兼顾,祛邪为主,补虚为辅。


2.通过聚类分析的数据研究方法,总结出6组常用的新药物组合:

第1组:葛根、丹参;第2组:菊花、天麻、当归、川芎;第3组:地龙、三七;第4组:刺蒺藜、柏子仁、半夏、百合、香附、磁石、白术、决明子、僵蚕、红花;第5组:蜈蚣、钩藤、赤芍;第6组:柴胡、枳壳。


诸药合用共奏畅通气机,清肝泻火,平肝息风,活血化瘀、健脾祛痰,滋阴益气养血之功。

3.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曲艳津主任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得出了导师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及辨证思路,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