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8)我坚持写作的理由

 陈小起Yvonne 2021-09-29

写作真不是件人干的事。

太忙的时候啥都写不出来。上周我就是这么一言不合开了天窗,脑子被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填的满满当当,回到家里只想做个脑中空空的磕睡虫。

太开心的时候也啥都写不出来。脑子就像泡完温泉的饺子,鼓鼓胀胀地飘在水面,在一片暖和湿润的雾气腾腾中,发出舒适而满足地叹息声:“啊~~”。

要命的是,写作这事毫无肌肉记忆可言。

这不像是隔了一段时间没去健身房,来个久违的臀桥,虽然做不到以前那么标准,但大概的发力方式还能抓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隔了一周的天窗,今天翻看自己随手记录的备忘录时,就陌生地像偷窥别人的日记:这是我写的?我想说啥??几个意思??

一边敲键盘,一边想往自己脑子里滴点柠檬汁:这么快就失去了写作的能力吗?你清醒一点!

关于写作,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描述来自一位女作家在TED上的一次演讲:“事实上真的有灵感精灵这件事。它不来的时候,我呆呆地面对稿纸什么都写不出来。它好不容易来的时候,又动作非常敏捷,我不得不一只手紧紧拽住它像拽着一只不断挣扎的风筝,另外一只手胡乱抓到我能抓到的任何东西,来记下它的只言片语。”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还要坚持写作?

大概每过2-3年,我都会重新问自己这个问题。

首先坚持是件好事咯。

撇开为大家所熟知的那些“连续做一件事情多少小时能让你成为专家”,这几年我逐渐意识到的一件事是:

拥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爱好,让我们不那么觉得孤独。

它是出口,也是庇护所。它是一个从不曾走远(只要我没有走远)的老朋友,而且是认识越久,越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我感到平静温暖的老朋友。

然后,词眼到了“写作”。

最近正巧有两个朋友帮助我意识到了写作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

有一天我在和朋友回顾2019年的时候,忍不住抱怨:“为什么我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负人心又被负心啊?为什么都工作那么久了还会遇到警匪剧一般的迷幻情节啊?为什么爸妈有时能理解有时又不能理解我一天一个主意啊?如果我有年度关键词,我只想说——戏份太多!给我一个直接了当的大团圆结局不好吗!”

朋友特别冷静地看着我说:“一定是为了增加写作素材。”

瞬间我就从善如流地接受了这个解释。

人生如戏,我才能写出戏如人生。

写作给了我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对着生活里的一地鸡毛也还能分出神来:“哟这句台词好,啊这个桥段妙,我可得把它写下来。”

又有一天,我和朋友聊起,“如果能穿越到过去,有什么事情是你希望自己早一些明白的?”

朋友想了半天,说:“我希望我能早一些意识到,如果你想要真的擅长一件事,你必须真的付出很多时间。”

真的吗?这么浅显的道理?不应该早就明白了吗?

朋友摇摇头:“小时候当然听过,但自恃聪明,并不以为然。后来跌了好多跤才明白,啊,原来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还自以为自己很明白。”

有很多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是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懂得的。

写作本身就是一件花时间的事情。

即使已经断断续续写了4年多,我仍然觉得写作本身是一件非常花时间的事情。观察,思考,提炼观点,反省观点,寻找论据,替换论据,又观察,又思考……

没花够时间的文章是什么样子呢?


“哎,这周可惜了,有灵感,感觉没写出来我想说的那个意思。”

同时,写作的留存性,又让它可以穿越时间进行对比。

有一段时间我差点放弃写作这件事,因为写来写去,我发现我所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那么几个字:

做自己,多包容,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后来翻开以前的文字认认真真看了。真好,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到自己一步步睁大眼睛好奇地琢磨着过来的轨迹。

怎么做自己?为什么要做自己?做自己永远是对的吗?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当我的“做自己”和别人的“做自己”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

有很多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是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懂得的。

最后,一点点关于“我”。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写作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