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9)当然是喜欢过的

 陈小起Yvonne 2021-09-29

(预警:本文涉及《如梦之梦》部分剧透,从我个人看来不影响观剧体验,但读者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阅读,谢谢~)

上周六的晚上,我去看了《如梦之梦》的下半场。买的票根是2020年2月了,因为疫情的缘故推迟了整整一年。

细说起,如何会鼓足勇气去看这么一场8个小时的剧,买上一张高额的票,是因为2019年的时候,和朋友去参加《如梦之梦》的话剧读本会,读了整个上半场,被那一种追寻和轮回的感觉萦绕住了,真像是一起跟着做了场梦,梦中的事情又都好真实。于是回家就买了下半场的票,想把这梦做得更久一些,更完整一些。

再细说起,为什么会去参加这个读本会,一部分是因为这剧确实有名,另一部分是因为之前喜欢的男生曾经去看过这部剧,而且对我说“看完之后非常震撼,当时在剧场里还静静坐了很久”。

所以这一晃两年多了,看着剧里的物是人非,也想着生活里的物是人非。

剧里是说尽了的,“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整个这场剧,在我的理解里,是这样的:

上半场是男性视角,从“五号病人”的男主角身份看出去,一路的关键词是“遗憾”。

他一路追寻,一路遇见,一路失去,一路重逢,遇一程失一程,不知自己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但就是觉得那样遗憾。

下半场是女性视角,从“顾香兰”的女主角身份看出去,一路的关键词是“坚韧”。

她也是一路追寻,一路遇见,一路失去,一路重逢,遇一程也失一程,被伤害得很深也伤人不浅,但最后躺在病床上了,仍是犟着要一支烟,一杯咖啡,点起烛台来讲完这一个故事,“我顾香兰的一生啊”。

我看下半场的时候,有两次是泪目的,也是女主角和她生命里的两个男人/两个人生阶段告别的时候。

第一个是相爱却因为对方破产而无法在一起的王德堡。她没的选择,舍下德堡,舍下青楼里的琳琅绸缎,最后一身白色素裙,走入未知的光影之中。

那会是自由吗?鬼知道!

但我要去了,我便要去了。

第二个是相爱却因为自我意识碰撞而最终冲突崩裂的伯爵,也是那个曾许给她自由,又亲手捏碎了她自由的伯爵。她也没的选择,舍下伯爵,舍下城堡里的荣华富贵,把那最后一点点的钱拿来给了佣人做遣散费,还道着歉说,真不好意思这真是亏待你们了。

佣人们忙不迭的摆手,这不行啊夫人,那您怎么办呢夫人?

“没关系,我还有办法。”

又一次,她一身黑色素裙,走入了无边的冬夜了,一边为自己打气似的捏着手,抗拒着自己的瑟缩。一步一步的。

有什么办法呢?鬼知道!但能想出来的,能做到的。

“我会过得很好的。”

《如梦之梦》的故事是弘大的,我粗浅之见,想取个很小的角度去看:爱,对于故事里的男人和女人。

男人好像总能为很多事情放弃爱,然后再转过身来遗憾。那遗憾,我总觉得不是真遗憾,真遗憾了就不会这么选了。倒像是自己和自己闹别扭,不想承认别的那些事情,就是比爱重要了。

女人好像总能为爱放弃很多,但透过了去看,真只是为了爱吗?好像也不是,有些时候是为了自由,有些时候是为了了生存,但选了便也就认了。所以真碰了壁两手空空的时候,反而是多了分笃定,嗯,那就从头来过呗。

所以男人的语气是惆怅的,“当然是喜欢过的,只是后来……唉,不联系了。”

女人的语气却更淡然了,“当然是喜欢过的啊,只是后来不联系罢了。”

唉,哎。

近几篇我觉得写得不错

> 情感博主上身:<一段亲密关系中的躬身入局>

> 啊,三十岁:<你看你看我松弛的脸>

> 如题:<当我的年龄不再是个整数>

> 应时应景的:<春天总是更勇敢些的>

我是陈小起,一个醉心于码字的财务。

我喜欢观察人,琢磨人,记录人,“啊原来人会这样”,“啊为什么人会那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