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县新闻丨除臭神器2小时内消杀除味,杭州人的“城市客厅”越来越靓

 天使之剑 2021-09-29

从西湖大道到庆春路,从中河到西湖,围出再小不过的1.6平方公里土地——湖滨。

这里是杭州最繁华的地区,超过3000家企事业单位,全年客流量达到3689万余人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逾146亿元;这里也是杭州最古老的地区,8处省市级历史文化遗址,13家沿街两侧老字号店面,更有不少“爷爷辈”的街巷里弄。

有人说,湖滨是西湖的门厅,杭州的客厅。但热闹背后,这里也是各类垃圾的“集中地”,平均每天产出垃圾近130吨。做好湖滨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成了杭州人的“头等大事”。

从2010年在全国首推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实名制”,到2017年入选垃圾源头减量试点单位,再到如今,湖滨街道走在垃圾分类的最前线。

从居民生活到全域共管

陈虹(化名)和同事拎着两大袋黑色垃圾袋,穿过员工通道,走下4层楼梯,把垃圾扔到了湖滨银泰in77地下三层的垃圾投放集置点。这里是湖滨银泰的垃圾分类工作点,墙上各色的垃圾分类标志下,放置着四类垃圾桶。

来杭州两年,陈虹一直在湖滨银泰一家餐饮店里打工。陈虹的活不少,但再忙她对倒垃圾这件事也从不马虎,她说:“银泰的垃圾都要分类,如果没做好,清运车是要拒收的。”餐饮区的易腐垃圾是湖滨商圈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了湖滨街道垃圾分类的重头工作。

2018年,湖滨街道将垃圾分类作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将垃圾分类治理重心从居民生活小区扩大到商圈、楼宇及公共机构。

那年的“3·15”,湖滨商圈垃圾分类联盟宣告成立,银泰、解百等成了首批联盟成员。通过商榷联盟章程,锁定操作细节,固化主体责任,湖滨商圈的垃圾分类效果初显。当年不少餐饮店抵触垃圾分类,就把垃圾扔到周边小区,而如今这样的情况已经看不到了。

除了大型综合体,针对沿街商铺,湖滨街道也动足了脑筋。2016年,东坡路成了杭州第一条实施撤桶入户的主要道路,沿街商铺的垃圾开始“定时定点”投放。随后,湖滨街道更是根据辖区空间狭小、配套设施缺乏、住宅商业交错等特点,首创了6条垃圾分类“音乐线”。

如今,只要“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旋律响起,延安路、浣纱路、吴山路沿线的居民小区和街区商户就会自觉出门,在垃圾收集人员的检查下,把分类过的垃圾投入音乐垃圾车中。

“现在的垃圾分类很人性化,真正考虑了商户和居民的需求。”讲起今年5月湖滨街道增设夜间清运车的做法,在开元路上租了个门店做生意的苏阿姨连连夸赞。易腐垃圾容易滋生蚊蝇,谁也不想留着过夜,几条夜间清运线路很好地解决了垃圾滞留的问题。

靠技术,更得靠人

每天上午7点是毛大伯雷打不动的晨练时间,家住湖滨街道东平巷社区的他不急不慢地迈出家门,老伴便在门后嘱托别忘了扔垃圾。说起这个上世纪90年代老小区这一年里的最大变化,72岁的毛大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新的智能化垃圾房。

东平巷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和配套设施一般,原本只有中心广场边的4只露天垃圾桶。而在社区微更新后,一座有8个投放厢房的智能化垃圾房代替了它们。说起以前的垃圾桶,毛大伯一脸嫌弃:“以前天一热,不仅味道大,蚊子苍蝇更是漫天飞;非投放时间垃圾箱只能由锁链锁住,也不好看。”

东平巷社区是杭州市最早开展垃圾分类实名制的社区之一,每家的垃圾袋上都贴着门牌号标签,一看就知道垃圾是谁扔的,分类做得好不好。毛大伯还记得,早在2010年,东平巷社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实名制,率先在5个楼道130多户家庭里实施。从最早的志愿者检查,再到后面的云平台溯源,借助科技,东平巷社区的垃圾分类经历过好几次变化。而如今没有任何实名管控,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高达90%以上。

除了东平巷社区,500米外的吴山路社区也“鸟枪换炮”。这片开放式老住宅楼区有78个楼道、65家院子,却只有两处实行物业管理。“夏天最怕的就是易腐垃圾传出来的馊味。”住了二十几年的老住客也忍不住摆摆手,在一旁吐槽。

所幸去年入秋,社区的“三联三领三服务”挂包单位上城区投控集团引进了一套“除臭神器”,通过臭氧杀菌技术两个小时就能实现消杀除味,还能实时检测垃圾桶满溢情况,一下子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顽疾。

当然,无论设备怎样进步,垃圾分类的核心始终是人。小区居民自发制定垃圾分类公约,志愿者成立“督导队”开展整治环境卫生主题活动,“三联三领三服务”挂包单位成员组成“绿色天使”团队开展垃圾分类支援活动。不到三年的时间,湖滨街道累计创建3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个市级示范小区,不少小区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有了明显的提升。

分得好,还得收得好

除了会“分”,垃圾分类更得会“收”。

干了30年废品回收的老许是东坡路社区的常客,过去他习惯骑着一辆老式电三轮,喊出熟悉的“回收旧报纸、旧冰箱、旧彩电……”在大街小巷里穿梭。

去年,老许被湖滨街道的“小鹿回收”收编,成了一名专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员。电三轮升级成了资源回收专用车,换上一身蓝色马甲制服,老许有了自己的资源回收站点,不同品类明码标价,一目了然。“以前回收总要讨价还价,现在价格透明,管理规范,反而顾客比以前多了。”

湖滨街道的“小鹿回收”是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垃圾房改造后新设立的6个固定回收站点。湖滨街道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连斌表示,过去许多个体回收人员不爱回收快餐盒、奶茶杯、玻璃渣,但新的“小鹿回收”由国企承担,解决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率低的问题,为垃圾分类就地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居民区外,湖滨街道也在湖滨商圈推广分类回收工作。在湖滨银泰C区的5家奶茶店和2家咖啡店,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把使用过后的奶茶杯、吸管、饮料瓶和包装盒等单独放入垃圾袋,统一送到垃圾房指定地点回收。通过这种“公共区域+单个店铺”联合回收模式,光是吸管就可以回收800多根。仅银泰C区,日均可分出低值可回收物8桶,光是其他垃圾源头减量就能有10%左右。

在一座城市人流最密集的区域,该如何精准有力地推行垃圾分类措施,湖滨街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