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名新语 | 刘彤舟:大学,人与精神

 上帝也有烦恼 2021-09-29

  全文共1838字,阅读约需6分钟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蝉鸣渐轻,夏夜渐长,新燕的清啼也在燕园中又一次唱响。回首来路,父母的陪伴点亮伏案夜读的课桌,师友的鼓励温暖风雨兼程的旅途;展望未来,希望与梦想的彼岸已近在咫尺,新的青春之歌即将唱响在九月燕园。聆听未名新语,书写你的北大故事,记录你的圆梦之旅!

图片

学生姓名:刘彤舟

毕业中学: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图片

在那个盛夏,我第一次走进了北大的校门。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本就令人欣喜,被分到北大更是令人激动,激动到每晚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夜夜笙歌,以至于白天昏昏欲睡。那时觉得北大真大,教学楼编号那么大,食堂也有好多,体育场占地面积也大。定向越野比赛中,我们小队骑着共享单车看着地图却频频走错路,一度骑到了北边的家属院,又在一位正在长椅上享受荫凉的慈祥老人(或许是某位教授)的指点下向南边狼奔豕突,在频频绕路后终于抵达终点,却发现我的物理老师带队的一队人步行还比我们快。在大汗淋漓中我发问,“你们怎么这么快?”他站在树荫下微笑着,“这还用问?我在这待了七年!”

奔波和惊异让我一时忘记了博老师是北大地空院的博士。浑身上下散发着理工气质的他,也是位文理兼修的才子。在科学营结营晚会上,他讲起了他的科研故事:研究地球科学的他,在读研期间参与了对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震动的研究。在精细的推导与反复论证后,他们确定北大古建筑将受到地铁影响,撰写详细的报告向北京市政府反映,最终促成了地铁规划路线的修改。说到此处,大礼堂里响起赞叹与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也从他温和的微笑中读出自豪与骄傲。

身为北大学子,他从未显露高人一等的姿态,也从未把高谈阔论挂在嘴边。他只是默默地在科研中、在教学中回答着何为担当,何为心系天下,何为北大学子应有之品格,何为北大之精神。在北大,他是北大的学生;走出了北大,他就是北大。博老师让我明白了北大之所以能永葆活力,正在于她的学生们。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是一个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根源。从教授到学生,或平易近人或思想精深,或风趣健谈或博学多才,从方方面面注释着北大,诠释着北大精神。我们没有校训,每一个人都是校训的一个字;我们没有校歌,每一个人都是校歌的一个音。

图片

结营后,博老师在回宿舍的路上补上了后来的故事。在科研道路上顺风顺水的他,却做出令人不解的决定:回家乡做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他说,做一名老师,是他从小的梦想;他愿意用自己的一点光,去照亮更多孩子们的梦想。只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稳定的进步,才能实现国民教育的综合发展,实现国民素质的提高。

今日回想,我想起几年来教授们的讲座,他们以最精彩的方式向高中生传达深邃的理论;我想起与我们多次座谈的漆教授,从命题人的高度讲述语文的核心;我想起博老师的一堂堂物理课,一道道竞赛题,繁杂的题目背后是精密的逻辑思维。他们,既是北大的建设者,也是北大的传承者。一种精神,一种关于北大的定义,在他们的言传身教间扎根学子的心中,这即是传承之途径。所谓“薪尽火传,不知其尽”,正谓此也。接过火把的我们,也必将点亮更加广阔的星辰。

图片

十几天前我刚刚带完高中的新生夏令营。我们在活动时间组织知识竞赛,其中一道题令我记忆犹新:学校四楼到五楼的楼梯间,墙上浮雕的标语是什么?正当大多数同学大呼不解时,一位同学举起了手,答道:“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在惊喜之余我又追问,“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蔡元培先生。”

我深感震撼,也倍加欣喜。震撼于记忆如此之好,生活如此之用心,更欣喜于校长百年前所述之理,经由一面浮雕,扎进了一位中学生的心里。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莫大欢喜,更是北大精神的幸运:这一点星星之火,经由教育、经由无数教育工作者的付出,终成燎原之势。当新生的血液进入这座学堂,北大因之光华,因之精神闪耀。

传承,在北大,也在北大之外。作为北大新的一员,我期待着园子内的学习与生活,也期待着去园子之外播撒更多种子,毕竟我也是这种子长出的一个果实。北大人的使命,绝不仅限于这一个园子;北大人的情怀,也不仅限于象牙塔中。我将会在北大探索追求人生的理想,将会在北大探索、追求我们共同的、更高的梦想。愿中流击水,正当青春年少;收拾山河,不负未名之名!

图片
图片

文字 | 刘彤舟,内容有修改

美编 | 童祎璐

审校 | 黄翘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