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燕彩蝶:与友书

 中州作家文刊 2021-09-29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45】

  与 友 书    

河南信阳      燕彩蝶  

我看这几天你没给我发消息,想着估计是忙着准备开学的相关事宜,相信现在家里应是和睦融融的气氛。也不知道你用中药调理好自己肠胃的老毛病没有,身体最主要,其他的都是其次。最近自己因为暑假作业烦闷得没有心情跟人聊天,后来发现咱俩好多天没有互发消息了。这样,我来分享分享自己最近一周多来的一些体悟,就权当是聊天了。
 
也不知道我之前推荐给你的那个电影《寻梦环游记》你看了没有,其实,故事的主旨就是表达了一个恒久的话题:亲情珍贵。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强烈要求你看的原因。一方面我们不能忘记已经逝世的亲人们,没有他们,哪里还有我们。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与我们一同生活的亲人们,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兄弟姐妹们,要相信,没有谁比他们还要爱你,哪怕是你自己都难以相比。 
 


争吵和口角是在所难免的,初衷是出于关怀,可关怀有时候也会受多种本人无意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就像当初父亲喝醉酒后训斥我,说我写不出好文章,我因此心生愤恨,以为他是在否定我的全部,由此我拒绝了隔天早上他打包给我的那碗热腾腾的窝子面,也拒绝了他在九楼窗户边一遍遍大声喊我小名时给他留下最起码的作为一位父亲的体面和尊严。
 
现在来看,你说这件事情谁对谁错?说不清的。亲情有时候就跟爱情一样,大家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他的初心就只是想让我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有所突破,而不是落入“只进不出”的僵局。他要的是一个产出,而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学了文学专业但却写不出像样文章是一个问题。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书读了,自己懂了,不就行了吗?生活经历了,过去了,不就够了?难道还要以此来作一篇文章吗?
 
事实证明父亲的这种意识是正确的,是具有预见性的认识。随后,部分专业老师开始陆陆续续要求我们进行创作非虚构作品、散文或者诗歌。一些同学对于突如其来的大练笔惶惶无措、叫苦不迭的时候我的心态却平淡如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父亲训斥我不久后的这段时期内,我作品的产出量达到了一个小高峰,那篇后来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的《莫名的眼泪》也由此诞生。我也因此养成了偶尔写一下随笔的习惯。
 
过来人有经验这话真不假。“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你别说,真有一定的道理在。所以,父母有时候的训斥也是鞭策我们进步的一剂良药,只不过,良药都苦口嘛。就像我之前跟你笑谈的那个去药店里要想买到性价比高的药,记得要蹲下来找是一样的道理。好药难求。
 


第二。想跟你说说我对于母亲这一社会群体的感悟。母亲不易,从做饭一事就可以窥知。我来我父亲这里有一个星期多了,基本上三餐都是我操手做的,不过可笑的是父亲吃我做的饭的次数屈指可数。他基本上都在外面,交杯换盏,无可奈何。大致一算,自己少说也做了二十几顿饭了,相应地,菜也炒了约莫十位数起步。前期做饭是真有激情,注重质量也留意摆盘。手机相册里存了不少自己“劳动的结晶”。可是慢慢地,倒不是由于吃饭的人对饭有意见,而是因为我累了,不想再继续这项麻木的工作了。我现在看到油锅都想退避三舍,看到葱姜蒜就感到心疲力竭。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作为一个整天在厨房里“出没”的女人她该是有多么地不容易。她是怎样忍受着这种无休止的劳动又是怎样一次次地自我劝慰,并继续下去的呢?她依靠的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做饭期间,基本上并没有受到弟弟的非议和抱怨,这一点,他做的很好,我说过,他是一个对吃要求很低的人。但我不一样。我觉得吃不在于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越饱腹感基础上的享受。我注重吃饭带来的愉悦感超过了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母亲的厨艺你也见识过,她注重量不注重质。所以我常常在她面前对她做的饭菜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将原生的食材加工成食物这一过程就属实不易,何况这不是她的第一次,有可能是她的第一万三千五百零六次或者第一万五千六百零二次,也说不定。此后,她也还将继续下去。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她呢?饭的口味是其次,背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是铁打的纯正。
 
所以,母亲不仅只是一种社会角色更是一群值得钦佩的人们。她们往往主动选择辛劳。
 
以上都是自己从生活中获知的体验,下面自己想说一下自己从阅读中汲取的认识。
 
还没到邓州,在南阳的时候,有天晚上,父亲给我打电话,也是喝了酒,说了很多譬如你要努力学习之类的话,但其中一句使我感觉到新鲜。他说,不管你干什么,总之,记住一句话,把你自己变成一个磁场,然后你就能吸引到很多优秀的人。变成一个磁场?这话我是第一次听父亲说。其实他的意思也就是耳熟能详地把自己变优秀的意思,但是听起来就是比“变优秀”更能入耳。“变优秀”、“变强大”等等这样打了鸡血的词汇带给我的感觉是一这是个事实,二这是一个很空的事实,不带任何感情。但换成“磁场”至少还能让人有听进去的欲望。
 


后来,自己了解到他这个说辞原来是在套用前不久他阅读过的贾平凹的新作--《暂坐》一长篇小说中的话。这本书后期我也看了,讲的是一群女子们的浮浮沉沉,里面也有一些睿智的言语能给人启发。
 
你发现没有,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在同一个你熟悉的朋友或自己的家人交谈时,有那么一瞬间,你察觉到她们的一些观点改变了,但由于本人没有特此说明原因,你也没有放在心上,这也就过去了。其实,你停下来想一想,这都是有依据的。兴许他经历了什么又或者他看了一些时新的讯息、报刊或书籍,并对此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于是就在交谈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地流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记得时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是那句原话,只有关注世界才能与世界共振。
 
说到这里,大致也都说完了。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也不存在着至圣真理,都是一些自己零星的体会。杂谈罢了。你也只当浏览浏览即可,希望能对你有所裨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