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欧印象二 布拉格的迷人画面

 大春观察 2021-09-30

布拉格的迷人画面

作者大  春     
在去捷克之前,我对布拉格的印象,多少受了点那首流行歌曲的影响,在那首曾经红极一时的《布拉格广场》中,有一句歌词重复出现: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直到那天我站在布拉格城堡高处的观景台上,才实地感受到这种迷人的画面。
那天清晨我们是从德国的德累斯顿市出发的,只用了大约两小时车程,就进入捷克共和国并来到布拉格城堡下。

从城堡入口处仰望圣维特大教堂
估计每一个来布拉格旅游的外国游客,第一站都会被导游带到布拉格城堡,这是因为,这座城堡无论是规模和历史,都堪称世界之最。自古至今,不管是古代的波西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是现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当今的捷克共和国的总统,都在这里办公。

布拉格城堡(总统府)入口
穿过有两位持枪警卫站岗的大门,我们就进入了城堡(实际上也是进入了总统府)的第一庭院,当然,你可以在庭院里边听导游讲历史故事,边随意参观、摄影,但总统府的办公楼你是进不去的。我还注意到,办公楼的楼顶上正飘着国旗,按照欧洲国家的惯例,说明今天总统在此办公。

城堡的第一庭院
城堡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景点在第二庭院,这里不仅有距今1000多年历史的圣维特大教堂和圣乔治大教堂,还有老皇宫旧址和世界文学名人卡夫卡居住过的黄金巷。

气势恢宏的圣维特大教堂及建筑细节
圣维特大教堂由于气势恢宏加上地处山丘,整个布拉格市区都能看见,从而成为布拉格壮观的标志性建筑。据介绍,圣维特大教堂最早建于公元925年,由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在1060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直到1929年才正式完工,共计花了500多年的时间,经历好几代的建筑师、艺术家联手打造,才有今日富丽堂皇的风貌。

教堂内部及记叙宗教故事的彩绘玻璃窗
与圣维特大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不一样的是,紧邻的圣乔治教堂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仿罗马式建筑。建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公元920年,并扩大修建多次,最后一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增加了巴洛克式的正立面,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

圣乔治教堂和老皇宫
第二庭院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古建筑,就是老皇宫。老皇宫建于12世纪,是历代波西米亚国王的居所,历代国王在原古罗马建筑基础上,增加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称得上是一座见证了欧洲建筑风格演绎的活化石。目前老皇宫只有小部分对外开放,大部分用于总统府的机关办公。
出第二庭院,从圣乔治教堂拐进一条小巷,往里走不远就是黄金巷。

本文作者在黄金小巷留影
黄金巷,原本是旧时为国王炼金的仆人工匠居住之处,因而被称作黄金巷。不过现在这个巷子的名气,已经和炼金的工匠无关,而是因为世界文学名人卡夫卡。犹太裔捷克人弗朗茨·卡夫卡为20世纪奥匈帝国的德语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曾经居住在这个小巷的一间小屋里,并在此默默完成了当时不为人知的作品《乡村医生》和《致科学院的报告》。黄金巷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地文学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淡蓝色小屋就是卡夫卡旧居,现在成了书店
走出黄金巷,就可来到城堡的观景平台,放眼望去,这座城市的浩瀚气势与瑰丽景象令人惊叹不已。

在城堡观景台俯瞰布拉格老城
布拉格的屋顶几乎全是朱红色的,据介绍,当地的建筑师使用的是一种叫石榴石的矿物质颜料,不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掉色,而墙体的颜色大多是金黄色,因而布拉格被誉为是欧洲的“金色之城”。加上整个城市有百余座教堂与古堡千奇百怪地耸立其间,那些高耸于屋面的尖尖塔顶,为这片红色增艳添彩,增加了不少灵动和风姿,所以布拉格又有“百塔之城”的美称。这个画面不是美得不敢看,而是看了不想离去。
俯瞰整个城市的风貌之后,我们顺着台阶走下城堡,通过距今650多年历史的欧洲最古老的查理大桥,来到布拉格的老城广场。

布拉格老城广场

老城广场上的扬·胡斯雕像
老城广场处于布拉格老城的中心,已有900多年的建成史,是11至12世纪中欧(欧洲中部)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同时也是见证国家历史命运的重要场所,是历史上布拉格重要的政治集会地。广场中心著名的扬·胡斯雕像就是例证。扬·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伟大的爱国者、布拉格查理大学的首任校长。由于他的主张与罗马天主教会针锋相对,被罗马教皇宗教法庭以触犯教规、散布异端邪说罪处以火刑。500年后的1915年7月,捷克人民在老城广场中心建成了这尊扬·胡斯雕像。

建于13至14世纪的哥特式泰恩教堂

建于18世纪初的巴洛克式圣尼古拉教堂
现在老城广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主要是广场四周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站在广场的中央向四周眺望,感觉就像身处建筑博物馆之中,那些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等建筑,矗立在广场的周边,不仅风格多样,而且历史悠久。

举世闻名的布拉格天文钟
布拉格今天的迷人画面,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可是作为欧洲的中心城市,布拉格避不开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特别是二战期间先后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占领,而且1968年因为“布拉格之春”运动,苏联和华沙条约国的大批坦克再次开进布拉格,但奇怪的是,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均未使古城遭到明显的破坏。

穿过布拉格城区的伏尔塔瓦河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布拉格不后悔》,才明白其中的原由:

“此刻我正漫步在当年坦克通过最多的那条大街,中心花道间的长椅上坐着一位老人,他扬手让我坐在他身边,告诉我一种属于本城的哲学:我们地方太小,城市太老,总也打不过人家,那就不打;但布拉格相信,是外力总要离开,是文明总会留下,你看转眼之间,满街的外国坦克全都变成了外国旅客。”

原来,迷人画面不仅靠建设,还要靠用心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