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的穿帮文字

 芸斋窗下 2021-09-30

鸣弓

少年读《西游记》小人书,纯粹是看热闹;中年再讀,发掘思想,写过诸如《戏说大唐取经团》一类杂谈。老年重翻,竟发现了这部名著不少的穿帮文字。现归类简析于后。当然,小说不同于史书,本文也许有吹毛求疵之嫌。

一、唐朝史实之误

1.第十二回,观音菩萨踏祥云,现真身,太宗立即传旨丹青高手吴道子速写菩萨真容。还特补一笔: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

画菩萨,小说家言;绘凌烟功臣,确有其事。然吴道子生活于唐玄宗朝,不可能现身贞观年间,绘凌烟阁功臣像。凌烟功臣的描绘者是初唐画家阎立本,小说“阎冠吴戴”了。

2.第十二回介绍高僧陈玄奘家世时,称其父陈光蕊“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且“凌烟阁上贤名响”。

贞观十七年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陈光蕊贞观十三年状元及第,除江州地方官,赴任途中遇害,略无尺寸之功;十八年后“复活”,任文职高官,焉能与凌烟阁开国功臣比肩?何况彼时早已过了绘功臣的贞观十七年。

3.第八十一回孙行者吟诵唐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玄奘取经一百多年后,李绅才来到人间,让孙悟空吟咏其《悯农》诗,显然是吴老先生随心所欲,罔顾史实。

4.第十一回,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

张道源卒于唐高祖武德七年,不可能死而复生供职太宗朝。张士衡,博学通经,太子李承乾慕风迎致,擢授朝散大夫、崇贤馆学士。太子废,罢归。一介文士,没有做过中央大吏中书令。小说故事可以虚构,涉及真实历史人物的宦途则不可拿了官帽乱戴。

5.大唐皇帝李世民魂赴阴曹,遇酆都判官崔珏,出示魏征密信,其首句“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云云,就犯了常识错误。盖太宗为庙号,文皇帝为谥号,两号俱系官家死后称呼,而密信写于李皇帝生前,魏征笔下不可能出此低级错误;错在吴承恩。

二、史实跨朝代之误

6.第八十一回,车迟国元会县陈家庄陈清老来得子,取名关保。所以取此名,源于“家下供养关圣爷爷,因在关爷之位下求得这个儿子,故名关保”。

东土称关羽为王在北宋,至于尊称“关圣帝君”更是明朝的事。何况外邦车迟国,“关圣”文化能否流传至彼,尚且存疑。

7.第七十一回,孙悟空戏称“外公”耍弄妖王,妖王考证说:“我想着《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八十七回,猪八戒也引用“《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来教训不读书的孙悟空。

《百家姓》是关于华夏姓氏的传统发蒙读本,据记载,成书于北宋初。此处对照《百家姓》姓氏说事,又成奇谈矣!

8.第九十六回,天竺国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的两个秀才儿子得知眼前贵宾唐僧来自南赡部洲,便引经据典,考证路途之遥,言称“我看《事林广记》上,盖天下只有四大部洲”云云。

《事林广记》是宋元时期流行较广的一部类书,题元代陈元靓编,成书约在南宋末。南宋才出现的图书,唐代岂能看到?

9.第六十二回:祭赛国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锦衣卫是明朝官署,职司情报搜集(其实就是特务机关),前身“拱卫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置锦衣卫。吴老先生错把大明当大唐(其名见于外邦就更离奇)。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第十二回谓陈光蕊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第十三回的“河州卫”,亦属明代词语唐朝用。

三、称谓、地名、人名之误

10.第十一回,称呼御妹玉英为“宫主娘娘”;第六十二回,万圣龙王女儿为万圣公主,下一回又写作万圣宫主。

海、陆王者的千金,称呼用字,宫、公混淆,错得不应该。公主是,宫主非。

11.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外郡金平府,被慈云寺僧众留下共度元宵节。天竺外邦也过元宵节,显然是把外邦“大唐化”了。唐僧被犀牛精掳去,孙悟空上天宫求援,却报称“因保唐僧行至天竺国东界金平府旻天县,我师被本县慈云寺僧留赏元宵”云云。

孙猴子那么精细,岂能误报地址,府、县不分,将金平府说成旻天县,连慈云寺也一并“移”到旻天县。《西游记》作者真的是信笔游走了!

12.州、郡、县称谓混乱。第八十八回一位土著老者向唐僧介绍本地及其主官:“敝处,乃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县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为玉华王。”其介绍已经将郡与县混为一谈,到九十回玉华县又“升级”为州,当地城隍迎接孙悟空,言称“小神等知大圣下降玉华州”云云。这天竺国玉华地方的行政级别够混乱的了。

13.西海龙王名字屡误。第三回西海龙王首次亮相,名曰敖闰。第八回小白龙自报家门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儿子。及第四十一回敖闰变成北海龙王,西海龙王却叫敖顺,第四十三回亦名敖顺。到第四十六、七十七回,敖顺之名又回归北海龙王。及九十二回,西海龙王又叫敖顺。真可谓:西、北两海龙,换名太过频。欲知个中因,去问吴承恩。

四、细节之误

14.第五十回:三藏闻此言,遂依呆子,一齐出了孙悟空画的圈外。沙僧牵了马,八戒担了担,那长老顺路步行前进,不一时,到了那楼阁之所。八戒就把马拴在门枕石鼓上,沙僧歇了担子。沙僧牵马,八戒挑担,行不过片刻,却变成八戒拴马,沙僧歇担。既不曾交代猪、沙途中换工,那就只能归因于作者粗疏。

15.一个频频出现的细节:为凸显孙悟空的神威和金箍棒的杀伤力,作者动辄言称金箍棒碗口粗细。

如是巨棍,即使牛魔王的大手也未必握得住,更何况孙悟空身材那么袖珍,手比常人还小,是绝对握不住的!武器把柄得握着合手,才能挥舞自如,攻防到位。抓手过粗,徒增累赘,不利搏杀。

16.有一个违背常识的细节,出现于天庭。为庆祝降服妖猴的伟大胜利,玉帝举行盛筵酬谢如来老佛,并邀各路尊神作陪,命名“安天大会”,盛况空前。食材极富天堂特色: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只是用龙肝凤髓招待素食主义者,未免对佛祖大不敬,即便佛祖不拂袖而去,而双手合十口诵“善哉,善哉”,那也够尴尬的了!天堂宴会出此大错,不是玉帝冒犯佛祖,而是吴承恩犯了迷糊。

17.还有像女儿一去十八年杳无音信,殷丞相夫妇木然毫无反应,不与女婿女儿取得联系,是不合人情;让一个文盲+流氓的混子冒名充任州官,居然可以闯过多次考评关,一混就是十八年,也不合常理;拿掉一个假冒地方官,竟然要兴师动众,发兵六万,如此小题大做、牛刀割鸡、浪费国力的愚盲决策出自一代明君唐太宗,更是违背常识,匪夷所思!诸如此类经不住推敲的细节,都是吴承恩闭门造车、想当然的产物。

五、时序穿帮错乱

18.第十四回,闻老人说王莽篡汉时,天降此山(两界山,原名五行山),距今已“五百余年”。

查历史年表,王莽新朝距唐贞观应该是六百余年。

19.上述概数倒也罢了,严重的是唐僧连自己的年龄也搞不清。九十三回老僧问唐僧“高寿?”三藏答:“虚度四十五年矣。”

贞观十三年唐僧离开长安,时年十八岁,长路漫漫,“共计一十四遍寒暑”,方抵达天竺国。此时唐僧的准确年龄应该是三十二岁。玄奘连自己年龄都能报错,吴承恩笔底“梦游”矣。

20.《西游记》最大一处穿帮文字是,唐僧西行出发和其父科举及第竟在同一年。据“附录”,贞观十三年,颁令科考,海州陈萼(字光蕊)状元及第,又交桃花运,与丞相殷开山之女闪婚速配。次日即被朝廷命为江州州主。携妻赴任途中,惨遭刘洪戕害,夫人被其霸占。当年底或次年初,陈光蕊遗腹子出生,取名江流。及十八岁,削发修行,法名玄奘。而后就是江流认亲,诛刘报仇,阖家团圆。据江流年岁推算,时年应为贞观三十二年或以上,然而贞观只有二十三年。

尤其匪夷所思的是,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十八岁的玄奘告别唐帝,踏上取经路。从陈光蕊的履历看,此时唐僧还没出生呢(以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推算)!母腹之中即踏上取路经,时序穿帮,一至于此!让人不得不腹诽:吴老夫子,这一段糊涂文字糊涂账,您是算术水平太差,抑或是喝高了“醉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