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盔甲·35】锁甲与链甲关系辨析

 大山里的蜻蜓 2021-09-30

图片

▲身穿链甲的罗马战士,国外博物馆复原

“链甲即用金属环串接制成的盔甲,其发明者可能是公元前五世纪的斯基泰人,中国早期没有链甲,后来才由外国传入。

当代中国习惯称链甲为“锁子甲”。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锁子甲”或类似词汇处颇多,但这些甲是否均指链甲,目前尚有争议。

以下就笔者所见的中国及周边古代资料中出现“锁甲”及类似词汇者进行简单的归类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产生一些帮助。

一,笔者所见资料展示
(一)出现“环锁”、“连锁”、“网甲”等字样者

1.《先帝赐臣铠表》

三国时期的曹植曾经在《先帝赐臣铠表》中写道: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裆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
《先帝赐臣铠表》出自隋代虞世南《北堂书钞·一二一》,笔者所见的资料中,该条后附有批注“今案陈本同百三家本曹植集无环锁句”,可见此处有争议。
唐代徐坚《初学记》中收录同文也未见“环锁铠”字样(见《外来的铁布衫——漫议中国古代的锁子甲》)。
钦定四库全书·三百五十六》中,该句为“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裆铠一领,炎炼铠一领,马铠一领”。
明代方以智《通雅》中关于此甲的记载则写作“琰锁铠”,并指出琰锁铠即“五环相互,一环受簇,诸环拱护”的锁甲(链甲)。
2.《晋书》(房玄龄等撰,唐贞观二十二年成书)
《晋书·吕光载记》中记载,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吕光进攻龟兹,敌军“铠如连锁,射不可入”。
3.《唐六典》(张说、张九龄撰,唐开元二十六年成书)
《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有一种名为“穿耳箭”的箭矢,“箭镞细如针,力透网子甲”。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有“齐梅针箭”,箭镞狭窄,可射穿链甲。两者互相印证,似可表明所谓“网子甲”便是链甲。

图片

▲中世纪绘画中身着链甲的骑士
4.《贵主征行乐》
唐代中期诗人李贺所作《贵主征行乐》中有“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的句子。
5.《宋史》(脱脱、阿鲁图撰,元至正三年成书)
(1)《宋史·兵志》中记载,宋代的甲包括“连锁甲明光细网甲”。
(2)《宋史·卷三百六十四·韩世忠传》中写道:“今(南宋)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皆其(韩世忠)遗法也。
6.《诸蕃志》 (南宋赵汝适撰,宋理宗宝庆元年成书)
《诸蕃志》 中写道“弼斯啰国(现伊拉克巴士拉省),地主出入,骑从千余人,尽带铁甲,将官带连环锁子甲,听白达节制”。
7.《满文老档》(额尔德尼、噶盖、库尔缠撰,皇太极崇德时期成书)
满文老档》第四册中写道,萨尔浒战役时,后金军“披长厚甲昔,执长矛及长柄大刀战於前,披轻网甲者持弓箭从后射之”。
上述记载虽然没有详细说明这些甲的结构,但是“环锁”、“连锁”、“网甲”等字样足以让人联想到由金属圆环串接而成的链甲。

图片

▲清代锁甲,沈阳故宫博物院
(二)明确指出“锁甲”为“链甲”者
1.《通雅》(晚明方以智撰,康熙五年成书)
方以智《通雅》中写道,“锁甲五环相互,一环受簇,诸环拱护,故箭不能入”。这里明确指出锁甲的特征是“五环相互”,即常见的4in1式链甲。

图片

▲4in1式链甲局部
2.《世宗实录》(朝鲜史官撰,1454年成书)
明代朝鲜也称链甲为锁子甲,《世宗实录·五礼·军礼序例》中写道:“以铁丝作小环相贯,曰锁子甲”。
朝鲜世宗李祹1418年(明朝永乐时期)继位,《世宗实录》编纂日期为1454年(明朝景泰时期)。彼时朝鲜为明朝藩属,文化上受明朝影响较深,因此该书也可作为本文问题的旁证。

图片

▲《世宗实录·五礼·军礼序例》插图中的锁子甲
3.《皇朝礼器图式》(允禄、蒋溥等撰,清乾隆二十四年成书)
《皇朝礼器图式》中写道:“锁子甲,炼铁为之,上衫下袴,皆为铁,连环相属,衫不开襟,白布缘领,贯首被之”。

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锁子甲
(三)单独记载“锁甲”或“锁子甲”,未表明其与链甲关系,但注明来自西域、西藏者

图片

▲大都会博物馆复原的西藏武士
1.《通典》(杜佑撰,唐德宗贞元十七年成书)
《通典·卷一百九十·吐蕃传》中写道:“(吐蕃军)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
2.《新唐书》(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成书)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下》中写道:“开元初,(康国)贡锁子铠、水精杯、码甿瓶、驼鸟卵及越诺、朱儒、胡旋女子”。
3.《旧唐书》(刘昫撰,后晋开运二年成书)
《旧唐书·卷一百零三·郭知运》中写道:“(开元)六年,知运又率兵入讨吐蕃,贼徒无备,遂掩至九曲(今青海共和南),获锁子甲马耗牛等数万计”。
4.《虎牙行》
杜甫《虎牙行》中有“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围丹极”的句子,所谓犬戎,指的便是围攻长安的吐蕃军队。
(四)单独记载“锁甲”或“锁子甲”,未表明其与链甲关系,也未注明来源地区者
1.《唐六典》
《唐六典》中写道:“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光要、细鳞、山文、乌鎚、锁子皆铁甲也”。从这个记载中看,锁子甲是一种铁甲。
2.《新唐书》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东夷传》中写道:唐太宗进攻高丽时,“(辽东城)城有朱蒙祠,祠有锁甲、銛矛,妄言前燕世天所降”。
3.《旧唐书》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一》中写道:“伊慎将江西兵从李希烈平襄州,及反,惧皋任之,乃阴遣遗之锁甲”。
4.《吴越备史》(范坰、林禹撰,北宋初成书)
辽景宗继位后,“赐王(钱缪)生辰礼物,并御衣红袍一副、金锁甲一副,及驼马一百头”。
5.《武经总要·卷十三》(曾公亮、丁度撰,宋仁宗时期成书)
《武经总要·卷十三》中写道:“(北宋盔甲)有铁、皮、纸三等…贵者铁则有锁甲”。

图片

▲清代锁甲
6.《续资治通鉴·卷二十八》毕沅撰清嘉庆时期成书)
《续资治通鉴·卷二十八》中写道“时辽人已盟…知节(马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但得副部署名目及良马数匹、轻甲一联足矣,帝以为然,乃命制钢铁锁子甲赐之”。
7.《宋椑类钞》(李宗孔撰,清康熙时期成书)
《宋椑类钞》中写道:“岳少保既死狱,籍其家,仅金玉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南蛮铜弩、镔刀、弓剑、鞍辔、布绢三千余匹,粟麦五千余斛,钱十余万,书数千卷而已” 。
8.《元史》(宋濂、王袆撰,明洪武三年成书)
《元史·列传第三十三》中写道“(宪宗)赐(耶律楚材)以尚方金锁甲及内厩骢马”。
9.《明会典》(张居正撰,明万历十五年成书)
《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中写道“令造柳叶甲、锁子头盔六千副,给守卫皇城军士”。

图片

▲清代锁子盔,徐州博物馆
10.《皇明经世文编》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撰明末清初成书)
《皇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九十八》收录的嘉靖时期的奏折中写道:“查得南京兵仗局、历年收贮直檐等盔三万九千九百三十三顶…锁子甲二百六十七领、铜甲一百二十二领…铜铁叶锁子等甲五万三百七十领”。

图片

▲明代锁甲,徐州博物馆
(五)将“连环甲”与“锁子甲”同列一处者
1.《宋史》
《宋史·兵志》中记载,宋代的甲包括“连锁甲、锁子甲”。
2.《阀阅舞射柳蕤丸记》(元代杂剧,作者不详)
元代杂剧《阀阅舞射柳蕤丸记》中写道:“那人人戴七顶头盔,把那锁子甲、连环甲、柳叶甲、匙头甲,八九层披在身上”。
3.《全相平话》(元代杂剧,作者不详)
元至治年间的《全相平话》中写道:“身上被连环甲、锁子甲、桃花甲、柳叶甲,耀日辉辉”。
4.《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初成书)
水浒传》中写道:“那兀颜统军披着三重铠甲,贴里一层连环铜铁铠,中间一重海兽皮甲,外面方是锁子黄金甲,关胜那一刀砍过,只透的两层”。
5.《西藏志》(乾隆年间成书,作者不详)
《西藏志》中写道:“上阵亦穿盛甲,其甲有桃叶、有连环、有锁子马”。
上述这些记载将“锁子甲”和“连环甲”同列一处,表明此处的锁子甲可能指代的不是链甲。

图片

▲西藏老照片中身着链甲的武士
(六)明确指出锁子甲并非链甲者
1.《新编五代史平话》(宋代杂剧,作者不详)
《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写道:“待取阿速鲁打扮出来,头戴一顶金水镀的头盔,身披一副银片砌的锁甲”。
该锁甲为“银片砌”,应该属于鳞甲或者札甲的范畴。
2.《残唐五代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成书)
《残唐五代演义》中写道:“甲挂龙鳞金锁甲,袍披红艳艳红袍”。
同上,“龙鳞”一词表明其结构为鳞甲或者札甲。
3.《大唐秦王词话》(作者诸圣邻,明代万历时期成书)
《大唐秦王词话》中写道:“贯一副银锁甲,五色明珠缀锦边,银铺雁翅绿绒穿,宝妆玉带牢牢系,杂彩绒条紧紧拴,欺柳叶,胜连环,玲珑乱摆响珊珊,翻波龟背经霜重,出水龙鳞带雪寒”。这段描写明确将锁甲和连环甲分开(胜连环),同时又指出锁甲是用“绿绒”穿系“雁翅”形状甲片制成。
4.《唐朝开国演义》(作者诸圣邻,明代成书)
《唐朝开国演义》中写道:“头戴茜红巾,身穿皮锁甲”,所谓“皮锁甲”,自然不会是链甲。
(六)以锁子甲代指某类盔甲者
1. 《二老堂诗话》(作者为南宋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中写道:“甲之精细者,谓之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
按此说法,凡是制造精细甲片排列紧密的甲均可称锁子甲。
(七)以其他称谓称呼链甲者
1.《武备志》(作者茅元仪,明代天启元年成书)
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钢丝连环甲,古西羌制其度,即今大铁丝圈,如钱眼大,环炼如贯串,型如衫样,上凿领口如穿,自上套下,枪箭极难透伤”。此处称链甲为“钢丝连环甲”而非锁甲。

图片

▲《武备志》中的钢丝连环甲
二,资料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及其他材料来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链甲传入中国的时期不晚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中国军队使用链甲的最早记录为魏晋时期,包括曹植《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两处记载,前者有争议,因此当以后者为准。
(二)链甲传入中原王朝的时期可能不晚于南宋
沪州南宋墓出土有身着锁甲的石雕武士像,该武士像造型简朴,为实战造型,可见在当时链甲有可能已经是军队的装备之一。
敦煌壁画中也有身着链甲的唐代神将形象,但神将装备不等同于军队装备,且敦煌靠近西域,故该像不足以作为中原装备的证明。

图片

沪州南宋墓出土石雕,国家博物馆藏
(三)称呼链甲为“锁甲”的习惯不晚于明代万历时期
从前文中可知,文献中明确将锁甲等同于链甲的记载为明代万历时期方以智《通雅》。
(四)中国使用链甲的习惯为西域地区传入
《武备志》、《皇朝礼器图式》中均表明了链甲与西域的关系。可见这种盔甲属于西域特色,至少在明清时期属于共识。

图片

▲16世纪德国“主教斗篷”锁甲

(五)“锁甲”可能在唐代由西域传入内陆

见《通典·卷一百九十·吐蕃传》、《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下》、《旧唐书·卷一百零三·郭知运》。
(六)宋明时期,“锁甲”可指小片甲片缀成的盔甲
见上文相关记载。这些记录大多为民间话本,话本的严肃性虽然不足,但却能够反映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认知。结合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中说法,可以认为,在宋代以后的较长时间内,人们称呼制作精细、甲片较小的盔甲为“锁甲”。
“锁子”一词本身也有精细、小的意思,如《明史·西域传》中记载,吐鲁番出产的葡萄“小而甘,无核,名锁子葡萄”。这种锁子葡萄,大概便是类似于现代的小提子之类的葡萄。

图片

▲新疆马奶子葡萄
(七)在清代,锁甲已经是链甲的专属称谓
清代中前期时,由铁质甲片直接编缀而成的札甲或鳞甲已经很少出现。
康熙五年时,皇帝下旨“题准八旗前锋校、护军校甲以白段为表;前锋、军绣甲蓝布为表;侍卫、卫、前锋、军甲及裳均用明甲,施铁叶于外曰明甲;八旗骁骑甲绣布为表各如本旗之色;又定直省督抚提镇盔插雕翎垂貂尾,副参以下盔插獭尾垂朱髦,马歩兵盔枪铁顶朱髦,制甲之式与八旗同”。
从这道旨意中看,当时军队的制式盔甲均为布面甲或甲片外置于布衬之上的明甲。

图片

▲《大阅图卷》中清代的布面甲骑兵
《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的盔甲分四类,一类为甲片内置的布面甲(部分带有明甲部件),一类为棉甲,一类为锁子甲,一类为鳞甲。其中鳞甲仅一种“武状元甲”,为武状元礼服,非实战用具。
由于鳞甲、札甲已经退出战场,彼时的锁甲便成为链甲的专属称谓。

图片

▲清代锁甲,首都博物馆藏
三,目前存在的争议
目前网络上关于锁甲的争议,主要是唐至明这段时间内,文献中的“锁子甲”是否为“链甲”的问题。
按上文分析,明朝时期,“锁子甲”可以同时指代链甲与小片盔甲。而唐宋这段时间内,“锁子甲”是否亦可指代链甲,则需要再加分析。

图片

▲链甲局部

(一)唐宋时期“锁甲”与链甲的相同之处

从上文中的材料来看,唐宋时期的锁子甲有不少特点与链甲重合。
根据材料(三)、(四)可知,锁甲的特点有:材质为铁、较昂贵、轻便、精细、来自西域等。
这几个特点都与链甲高度重合,如下所示:
1.材质
链甲大多为铁质。
2.价格
链甲制作时需要拉丝、制环,然后将每一个铁环都铆接起来,较为耗费人工,因此成本较高。

图片

▲欧洲绘画中制造链甲的过程
3.轻便
链甲的结构导致其重量较轻,同时中国的链甲大多为背心状,遮盖面积较小,设计上就属于一种轻甲。

图片

▲清代锁甲,军事博物馆藏品
4.精细
多个记载中均言道,“锁子甲”的特点是“精细”,而链甲需要上万个铁环串制而成,不可谓不精细。
5.来源区域
从明清时期的记载来看,链甲来自西域,是当时的共识。
另外,其他一些记载也可间接表明锁甲和链甲的关系。如《通典·卷一百九十·吐蕃传》中写道:“(吐蕃军)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所谓“周体皆遍,唯开两眼”指的是盔甲覆盖整个身体,只露出两只眼睛。而链甲较为柔软贴身,与布料接近(成块的链甲材料被称为“锁子布”),天然适合做到此点。札甲、鳞甲等盔甲如果选择用小甲片制作,也可达到这种效果,但不如链甲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论证并不足以证明唐宋时期的锁甲一定是链甲。因为假设彼时的锁甲特指某种小片铁札甲/鳞甲,则其同样可以具备昂贵、精细、轻便的特质。

图片

▲国外博物馆中防护森严的骑兵
(二)明代北方边军的锁甲
1.兵书记载
明代《武编前集·卷六》中写道:“各边军士役战,身荷锁甲、战裙、遮臂等具, 共重四十五斤”。
2.兵书插图、图画
按照《武编》的记载,彼时的北方边军的盔甲由“锁甲、战裙、遮臂”组成。但观《四镇三关志》中边军装备插图,边军盔甲由“臂手(即遮臂)”和上下一体的札甲组成。

图片

▲《四镇三关志》插图
而其他绘画如《平番得胜图》中的明军盔甲则由臂手和上下分体的札甲/布面甲组成。

图片

▲《平番得胜图》中的明军骑兵
3.其他文献
明代吕坤《摘陈边计民艰疏》中记载有吕坤巡查雁门关时和士兵的一段对话,内容为:
“(士兵)曰:此正临阵甲也,凡临阵皆暗甲,而以衫罩之,一便于旋习,二不生戎心,故临阵无不暗甲者。”
(吕坤)曰:“尔之明盔甲,安用哉。”
(士兵)曰:“接送上司,眩耀观瞻耳。”
根据对话来看,当时雁门关边军士兵的盔甲有明甲(札甲类型)和暗甲(布面甲)两种形制,并无链甲。
4.后金军队装备状况
按上文所述,努尔哈赤军队中有成建制的身穿“网甲”的弓箭手。后金军队脱胎自明代北方边军,两者装备状况可能也较为相似,因此假设网甲即链甲,则明代北方边军广泛装备链甲亦有可能。
综合来说,明代北方边军的“锁甲”是否是链甲,尚不能确定。
四,结论
根据笔者所见资料整理分析可知:
1.中国军队装备链甲的日期不晚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2.中原王朝的链甲为西域传入,传入日期可能不晚于南宋。
3.唐朝至明朝前期的“锁甲”有可能代指链甲,但证据尚不充分。
4.宋至明朝前期,“锁甲”可指小片札甲/鳞甲。
5.链甲被称为“锁甲”的日期不晚于万历时期,早则可能在景泰时期或永乐时期。
6.最晚在清代乾隆时期,“锁甲”已经成为链甲的专属称谓。

图片

▲紫光阁功臣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