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01《那年夏天,宁静的海》1991 导演: 北野武 编剧: 北野武 北野武在1991年上映的文艺片。 两个聋哑人的爱情故事。 茂是个清洁工人。 一天他捡到一个坏了的冲浪板, 回去后他把它修好了,开始学习冲浪。 女朋友贵子为茂报名了冲浪比赛, 比赛顺利,两人留下很多合影。 不久后,茂在冲浪时因为无法发出求救声音,葬身大海。 贵子将照片和冲浪板一起推入海里。 看这部电影,听到的多是海的声音。 你会觉得很安静。 两个主人公都是聋哑人,对白也很少,但这种静的感觉却能让人们感觉到他们内心的交流。 他们的爱情很平淡,甚至无声,却是最美好的样子。 北野武说过: “我从不曾动念走入海里,我从不浸入海中。” 这份个人风格强烈的“寂静”,淡如海风。 嘴巴说不出的喜欢,眼睛会说。 夏天送不出的再见,潮汐会送。 那年夏天海水很冷,人们穿着长袖,女孩只那样望着男孩,就觉得很美好,那张合照会替我们翻山过海,把再见说给夏天。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02《运转手之恋》2000 导演:张华坤/陈以文 一部2000年出品现在看来也并不过时, 甚至颇有法式喜剧意味的老片。 影片主角苏大全由长了一张老实脸的屈中恒扮演。 他和他最忠实的伙伴——一辆被叫做“阿弟”的出租车,展开了一段奇妙之旅,通过生活中很小的角色来反映世间百态。 很多行业的从业者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比如售货员、比如服务生,比如这部片子里的运转手。 一个普通的计程车司机,一年大约会跑上7万公里,跟上万个人打过交道。 什么样的乘客都有。 有怀疑自己丈夫不忠的怨妇,撞见长辈奸情的小朋友,自以为是的歌星,到处踅摸春药的青年,勾引司机的少妇……自然,也有举刀拿枪欲抢车抢钱的大盗。 《阿甘正传》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儿。” 而在这部电影里,人生像永远在路上的一部计程车,谁能想到下一个乘客会是谁?谁能预知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事? 福兮祸兮,谁又能料得清楚呢? 料不得,参不透,停不下? 往前开便是。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3《沉静如海》2004 导演: 皮埃尔·布特龙 电影改编自1942年的同名爱情小说。 讲述被战争绑架,被战争俘虏的爱情。 一个由“沉默”与“独白”撞击出来的故事。 跟以往的战争片不同的是: 这部电影没有战争场景,也没有残酷的画面,仅仅从一个少女平凡的生活和绝望的爱情,窥见一个年代的悲剧。 妮安娜父母双亡,和爷爷住在法国北方的海边,以教钢琴为生。 1941年,二战爆发,德军入侵,她家的房子被德军征用作为一个上校的起居室。 一个是德国的绅士, 一个是法国的淑女, 两个人沉默不语,却含情脉脉。 在十几天的朝夕相处中, 在一言不发的沉静里, 两人逐渐陷入了温暖和爱欲,说不出口的话语往往最动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生之中,能与一个自己赏心悦目的人擦肩,也就够了。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4《哭泣的草原》2004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希腊国宝级电影大师,曾执导《永恒和一日》,并夺得199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他的影片无一不具有感伤诗意的风格。 表现出涵盖生活的凝练的功力和特殊的诗性艺术境界。 影片讲述了一对希腊流亡夫妻的坎坷历程。 从1919年苏联内战期间,到从乌克兰的Odessa回国定居、至1949年希腊内战结束,这对夫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动乱。 先是在俄国革命时被赶离家乡,接着又被挂上政治犯遭受迫害,他们不断地逃离,度过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原声音乐由希腊著名女作曲家海伦·卡兰德罗创作。 她自1982年起与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合作,先后创作了《塞瑟岛之旅》、《养蜂人》、《雾中风景》、《鹳鸟踟蹰》、《尤里西斯的凝望》、《一生何求》及《哭泣的草原》等电影音乐,是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 从电影中认识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虽然不能如史书般详尽,却往往更形象,更容易透彻地一眼看到灵魂,欣赏大师的作品尤其如此。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是流亡,然后死亡。 这条河的源头没有风光,只有泪光。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5《燃情岁月》1994 导演: 爱德华·兹威克 《燃情岁月》是由爱德华·兹威克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剧情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美军上校威廉厌恶战争,带着三个儿子隐居,而女主角苏珊娜是最小的弟弟山姆的未婚妻。 兄弟三个没有听父亲的警告参加了战争。 最后山姆战死,二哥特里斯坦将山姆的心脏运回到自己的家乡埋葬。 影片由好莱坞最富盛名的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配乐。 他说: “这是一部经典的唯美电影,我痴迷于爱尔兰音乐,我喜爱那种忧郁凄凉的气氛,在《燃情岁月》中,我赋予了它最具表现力的声音。” 这首曲子《燃情岁月》,意在渲染主角一家令人神往的田园生活与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同时它也是整部影片的主旋律, 一首沉静而恢弘的音乐。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6《苏州河》2000 导演: 娄烨 这部电影以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命名。 苏州河只流经中国上海的一个工业区,但这个故事里关于爱情的暗流,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影片由娄烨编剧兼导演, 中国第六代导演里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 你会像马达那样找我吗?” 影片以第一人称视角、私人化的旁白、摇摆不定的镜头、胶片的颗粒感等元素汇集在一起,讲述了一段童话般虚无缥缈的爱情故事。 娄烨借两对恋人引出两种不同的爱情态度。 而除了叙述爱情之外—— 借由这部电影,还呈现出了人们在都市生活、在大时代下的漂泊状态,以及时代中个体的失落、压抑与踟蹰。 苏州河畔,舟船迎水漂摇, 饮尽人世间的困顿情爱喧嚣。 从此不见是见,见亦无见,爱比死更冷。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7《廊桥遗梦》1995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影片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小说《廊桥遗梦》是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第一部小说。 他在11天内就完成了初稿,本来是写给朋友和家人的,但是有人建议他以作品的形式发表。 1995年美国华纳兄弟将其搬上银幕。 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 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 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影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而其中所要表现的爱情是清醒的、十分理智的,电影尽管有着细致入微的婚外恋情体现,但表现出的仍然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 该片美国最初上映时,引起强烈轰动。 据说由于该部电影的影响,导致当时许多家庭离异,也有传说挽救了许多危急家庭。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8《金氏漂流记》2009 导演: 李海俊 虽然影片的宣传海报是一部喜剧爱情片, 但更像是一部心灵治愈片。 影片中的故事主线很简单。 讲述了一个因逃避现实而跳江寻死的中年男子金盛瑾意外漂流到江中的一座孤岛上,并在孤岛努力求生的故事。 金盛瑾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面临失业又负债累累的离异男人。 他在孤岛上经历了向外界求救失败和上吊失败后,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开始依靠小岛上的各种废品维持生存。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某座高楼中,患有自闭症的金小姐,恰巧用长焦相机窥探了金盛瑾在孤岛的一切。 从此这位三年都没出过房间的女孩第一次尝试着走出了自我封闭的世界。 电影的结局温暖而美好。 两个神奇而莫名联系在一起的孤独男女,克服了各自的愤怒和害怕,靠着希望和相信走到了彼此的身边,温馨美丽。 约翰·堂恩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库切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谁是谁非,无以定论。 然而一种不争的事实是: 孤独正在成为时代的流行癌。 倘若你也孤独如岛屿, 倘若你也曾与世界互相拒绝,希望你记得,唯有爱,才能让孤岛连成陆地。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09《冷山》2003 导演: 安东尼·明格拉 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一个名叫英曼的南部士兵身受重伤生命所剩无多,他逃离部队,历尽千辛万苦返回故乡冷山,只为了见上心爱的意中恋人艾达一面。 而艾达则在山野乡间度过了独立的蜕变期。 学会如何与粗粝尖锐的生活对抗挣扎, 并与山区女孩露比在战乱期间的冷山相互取暖,艰难而快乐的生活着。 人物的多样饱满,情节的摇曳多姿,细节的精雕细刻。 影片的成功是艺术和商业联姻的成功。 尤其是艺术上的追求,让人回味无穷,多层次意境则可以说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从田园到爱情到战争到灵魂的归来,突出的四种意境的“变脸”。 后一层次又否定、推进了前一层次,完成了对战争的一种白描式的描述,窥视到战争和心灵的真相,发人深思。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10《白丝带》2009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黑暗、阴冷、扭曲、暴虐、残酷、麻木。 关于人性负面的形容词在画面上叠印,哈内克用极平静极清醒的口吻,讲着一段疯魔往事。 1913年,德国北方的山村,生活平静。 看起来井然有序,众人克己复礼。 村子里的核心是牧师,他是个严苛的父亲,孩子一旦“犯错”,他让他们戴上白丝带来净化灵魂,纯白的丝带是羞耻的象征,也是施虐的净化仪式——他惩罚孩子,而被罚的孩子还要亲吻父亲的手求得宽恕。 整个村子,是许多森冷压抑家庭的集合。 村子的核心价值观是“服从”。 孩子服从父母,妻子服从丈夫,平民服从贵族,教徒服从教义。 主宰价值观的是权力。 权力规定了等级,规定了每个人的位置,权力是游戏规则的全部,于是这个用强权和压制建立起秩序的社区,不可遏止地败坏。 恶行悄悄地上演。 在这些恶意的暴力事件里, “恶”是无因的,受害者猝不及防地被伤害; “恶”也是无果的,自始至终不知道凶手在哪里。 恶意是纯粹的。 为行凶而行凶,只要对象是弱者。 每个人都放弃了思考和清醒的努力,他们把恶意发泄给更弱的人,强者对弱者的伤害,向下一级延伸成了弱者对更弱者的迫害。 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里论述的“平庸之罪”,很早就已经在德国上演。 无理性的暴力腐蚀了那个村子,以至于1914年一战爆发成了一种情绪出口,战争的强大暴力抚平了那个被暴力撕扯的小世界。 这是一出极致的黑色戏剧。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