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帽子一戴,谁都不爱?你以为他是个rapper,不,他只是正在青春期

 两口育儿 2021-09-30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拉到下巴的校服领子,戴到眉毛的帽子,随时在线的耳机,似乎成了少年的标配,而这种特立独行被划归为进入了“青春叛逆期”。

不知道大家有过青春叛逆期没有,想来是有的吧?

我曾经在即将走上叛逆,提步的瞬间被老妈的狮吼功吓退了,瞬间“知情识趣”再无半点叛逆之心。

言归正传,已是不惑之年的父母,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想必已是大家学者了,各展所长,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而孩子却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他们正青春,但也可能正处于叛逆期,具体表现如下:

一、拒绝唠叨,强势回嘴

十四五岁的年纪,懵懂青涩纯真美好。但是,讨厌的事情也有无数,比如:父亲的鼓励、母亲的叮咛、老师的教诲等,在他看来都无疑说的是废话,做的是无用功。父母师长的叮嘱、唠叨,他会认为你是在侮辱他的智商,小看他,不信任他。同时,当你的表达带有批评、建议色彩的时候他会化身律师、老师,引经据典舌战父母,在被揍的边缘不停试探,让父母忍不住想“家暴”。

二、拒绝陪同,注重外表

父母最失落的感觉就是孩子好像不需要你了,小时候的抱抱、背背等蹍路行为好像旨在记忆中了,这时候的他们觉得他们是大人了出门拒绝父母的陪同,也不愿主动陪同父母。

那不陪父母做什么?

打扮,不论男生女生都喜欢。

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或是向世界宣告我长大了,脱下淑女裙,换上酷牛仔;自我创新,涂鸦校服;凸显个性,戴上饰品等行为总让父母成为了学校的常客,每每无比头疼。

三、拒绝赞美,强调自我

我们会发现这个年纪孩子很难从他们嘴里听到赞美一类的美好词语。相反,一些吐槽、批评、抨击类声音不绝于口。

真善美不易被发现,也可能是视而不见,毕竟这些不酷;一些瑕不掩瑜的小瑕疵,小到别人的衣食、大到社会新闻却见他口诛笔伐。

以此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意识强烈,而自我意识的壮大更是加剧了他们的这种自我认知。

赞美是别想听了,毕竟“青春叛逆深似海,从此赞美是路人”嘛。

以上的种种行为,看似是反常的、跳脱的、幼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让父母比较头疼的。而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也不难理解,进入青春期以后身体上的生理发育以及心理情绪的双重影响下,孩子产生了以上行为表现。

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些相同的表现,因人而异,生活的环境,交友的群体,心理的成熟度,父母的包容度等都会造成个体上的差异表现,具体应对方式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

现针对以上三种普遍表现给予各位父母一点建议:

1、父母在唠叨的时候有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每个人都不喜欢唠叨,包括我们自己。所以,父母想唠叨的时候想想自己喜欢不喜欢听;

2、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当你想再重复一遍的时候,不如问问孩子他怎么想的是不是有更适合他自己的方式,或换立场请教孩子怎么办;

3、孩子回嘴不要急于否定他说得不正确,感觉自己的尊严被挑战了。孩子说什么,都一律大声反驳。其实,在尊重的基础上赋予孩子相同的话语权,引导孩子降低声量,表达观点更重要;

4、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懂得放手,当孩子明确拒绝父母陪同时,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试图闯入孩子的社交圈,过多的关注可能适得其反,信任很重要;

5、爱美是人的天性,当孩子注重外表时,其实也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重要时刻,利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比斥责、担心重要得多;

6、当孩子嘴里吐槽比赞美多时,父母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看新闻热点、时事轶事,让他吐槽,再援引类似事件,让孩子站一个持方发表自己观点,以此了解孩子的世界,引导其价值观;

7、孩子喜欢吐槽不代表他不喜欢被赞美,用赞美代替说教、唠叨、愤怒更容易让孩子心理健康,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而不需要孩子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来强调自我;

总而言之,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对父母来说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其实也是父母完美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终极课程。以上一点建议希望能对看到的父母有所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