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集的能量——宋庄雕塑家作品展

 艺高百利珍品 2021-09-30

前 言

宋庄的雕塑家聚集始于本世纪初,宋庄的雕塑家聚集具有国土的全域性,随着一些海外雕塑家的进驻,从而使宋庄雕塑家的聚集也具有了国际性。宋庄的雕塑家老中青兼具;宋庄的雕塑家,名家云集,新锐遍布;宋庄的雕塑既有传统而扎实的具象主义,也有激情四射的表现主义;既有我国当代雕塑早期的波普风格,也有空间张扬的抽象造型;既有材料造物的实验探索,也有数字虚拟的时空浪漫......可以说宋庄雕塑家的聚集,具有茂盛而多物种的生态,或者说,宋庄雕塑圈不管从水准上和门类上看都是全国雕塑界的一个缩影。

本次展览是宋庄雕塑的首次集体亮相,其能量必定光彩照人。

传统意义上的雕塑造物无非是加法和减法,而雕塑进入现代主义之后的造物方法得到了全方位拓展。现在,我们的造物方法论呈现出了包括传统的加法和减法在内的解构、建构、集合、虚拟等多元状态。无论何种方法,最终是让媒材在雕塑家的手舞足蹈中聚集成新的能量或者说新的生命。

《现代雕塑简史》的作者里德认为,亨利·摩尔雕塑的最大意义是揭示了现当代雕塑的现代性:能量与活力。他们两人都一致认为,雕塑表现审美属于过去时了。他们的观点是,雕塑的现代性直接指向了发展的时代感,是奋斗不息、励志向上的精神体现,是物态力量的宣泄,是蓄势待发的昭示。

中国的新时代,走到了世界的前沿,我们的当代雕塑亦可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现当代性,自我激励,相互激励,激励他人,自然也就赋予了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策展人:朱尚熹

展览招贴

展览盛况

出席嘉宾

胡介报(宋庄文献馆馆长 原宋庄镇党委书记)

霍丽(北京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

聂承兴 (中国当代雕塑研究院院长)

于化云(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张德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赵磊(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 副所长)

朱尚熹(策展人)

参展作品

张飙《海豹》

窦付坤《解构—语录经典》

夏和兴《夏娃》

刘国栋《衣架的社会形态》

张德峰《教化》

彭显峰《瑰宝系列之玉虎》

彭显峰《瑰宝系列之皇后玉玺》

蔡嘉丽 《真实的虚幻》

颜石林《怎么了?空沙发》

王大朋《云起》

梁圣淇《思想者》

刘永刚《同心》

王新宇《一叶韶华》

李庆利《鱼传尺素》

胡广超《信仰时代》

章浩《破浪》

刘超《水浒人物》

黑晓东《茁壮成长》

王大朋《白泽》

刘百帆《微醺—寻猎宫》

刘东明《汗血宝马》

丽莎《渡》

郅敏《二十四节气-立秋》

胡学富《梦》

晓陆(徐屹宇)“小人物”系列《绽放》

董晓宾《白石老人》

董晓宾《星云大师》

曹智勇《大山魂》

杜英奇《大清凉·云中现》

袁兴刚《蓝豹》

李旭辉《嫦娥奔月》

李旭辉《祈福》

刘超《啸》

蒋佑胜《抽离·狮 》

徐锷《人体》

袁文彬(b1975)《五爪金龙》

袁文彬(b1975)《高跟鞋》

袁文彬(b1975)《九尾十头》

方旭《伞》

张若愚《潜入》

罗承志《秀水》

钞氏兄弟(钞子艺、钞子伟)《东方红》

段维国《聚能》

朱羿郎 《悸动》

苏志杰《轮回》

白峥《角力》

黄净《金苹果》

刘宝亮《戍边英雄》

黄少杰《不朽》

贾涛《云端 鹤舞》和《丽兔》>

夏和兴《迎客松》

钞氏兄弟(钞子艺、钞子伟)《青春记忆》

惠志宏《及时雨》

曹智勇《节日 》

胡学富《试》

邱兴健《不形的-2》

郭心聪《烛光》

闫磊《母体空间》

聂承兴《吹》

章华《聆听》

赵覃《荷14——随风》

赵覃《荷15-寻荷问道》

武嘉慧《小女人生活之——等待花开时》

武嘉慧《等待你的到来》

印度艺术家 丽金《和平自由》

印度艺术家 巴拉特《共同迈向高峰》

王晓琳《幻化·和你一起飞翔》

杨春《元塔8号》

杨春《元塔7号 》

冯义莹《方舟》

冯义莹 《康冯智,洞在清溪何处边》

冯义莹《 落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冯义莹 《山海2019》

刘水洋《奴隶》

王浩《未知光年至02号星云》《未知光年至03号星云》

李刚《守望者》

胡彦林《徐悲鸿先生》

祁威峰《金色秋天-袁隆平像》

祁威峰《PALACE-01》

晓陆(徐屹宇)<“第三支点"系列 《起点》>

朱尚熹《生命的形式》

本次展览艺术委员会委员

郅敏 中国雕塑院执行院长 博士生导师

胡学富 著名雕塑家 本次展览艺术委员会委员

吴黎浪 著名青年艺评家 本次展览的策展助力和艺委会委员

朱尚熹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 艺术委员会召集人

策展感言:

宋庄就是一个聚宝盆。这里聚集了现当代雕塑的人才与作品的完整生态,说它是我国现当代雕塑状态的缩影,也很恰当。一批年龄偏大的艺术家撑起了属于中国雕塑应有的坚实和功底深厚的那一片天空,而一大批70后、80后、90后艺术家则正在领跑我们当代雕塑的今天和未来。说这个展览有一定的水准,在我的期望值之内,没有悬念。

既然是一个雕塑展,就应该按照雕塑属性的特点进行展示。雕塑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性质的造型艺术,雕塑应该是:视觉+体验——的艺术。这样,在展览场所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公众的行走,去欣赏雕塑的维度魅力是我在布展中的主导性思路。我甚至特意将所有的台座和作品离开墙面至少一米,故意将公众引导到作品的背面,去考验雕塑家们的维度意识。在这样的空间流线循环而严苛的审视中,维度意思较弱的作品的问题确实被暴露无遗。那种“两角度”,“主角度”的画面性思维的雕塑创作方式和惯性,从根本上阻碍了我们雕塑的现代化,不管它们从图像语义上多么“现当代”。从一个侧面也暴露了我们现当代雕塑的整体性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展览作品中确有体现雕塑家在严肃思考雕塑时空品质的佳作。他们和它们是我们雕塑走向现代化的希望。

展览是体验雕塑空间立体的绝佳场所,不是拿来拍照的摄影棚。调动公众的脚步、速度,塑造公众或平视,或仰头,或俯瞰的观展行为,通过两天的布展,我做到了!在一个直白而一览无余的方形展厅中,人们可以聚散有致,能够移步换景,说整个展览就是一件大装置作品并不为过。

来源|碧派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