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轮胎百年奋斗史(下)

 车与轮邦主 2021-09-30

近100年来,我国轮胎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过几代人坚韧不拔的艰辛努力和顽强拼搏,逐步实现了从轮胎弱国走进世界轮胎工业大国的梦想,并朝着全球轮胎工业强国坚实地迈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我们一同来翻开历史的画卷,回顾民族轮胎工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本文是中国轮胎百年奋斗史(下),想了解以前的文章请点击下面链接:

中国轮胎百年奋斗史(上)

中国轮胎百年奋斗史(中)

2009年双反危机拉开序幕


2009年,对于中国轮胎行业来说,是非常好,又非常坏的一年。
 
非常好是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后,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还记得当时中国政府向市场上投放了4万亿,开启了基建狂潮,从而也带动了轮胎需求暴增。
 
由于市场上不缺钱,加上轮胎需求增加,一大波轮胎工厂拔地而起,德瑞宝就是这个时候进入轮胎市场的。
 
但2009年也是非常坏的一年,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第一年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随后10年,美国不断加码双反政策,导致中国乘用车轮胎出口美国市场的数量仅为280万条,和2010年相比,对美出口量下跌近95%。
 
中国产的轮胎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美国市场。
 
出口市场一直是中国轮胎主要的市场,中国每年一半以上的轮胎都要出口到海外,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市场。
 
失去美国市场,很多中国轮胎企业都活不下去。

走出去,海外建厂

美国的双反对于刚在2008年成为中国轮胎NO.1的中策橡胶来说,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沈金荣没有被国内的火爆市场冲昏头脑,他认为中策必须走出去,在海外建厂。

 
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双反,国内的轮胎很难卖到海外;一方面也因为中策这时候要走全球化路线所需的技术、市场、团队等各方面的要素都具备了,浙江省政府也十分支持,走出去的时机成熟了。
 
2010年,经过多方考察,中策开始筹划在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建厂。
 
但在海外建厂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率先走出去建厂的轮胎企业。
 
与国内不同,当时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十分不健全。有时候,一个很小的零件,当地就是买不到,只能从国内买后,空运到泰国,建设成本非常高。
 
中策人克服了种种困难,从工厂奠基,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到第一条轮胎下线,中策(泰国)只用了短短180天,令业内震惊。
 
2015年6月29日,总投资240亿泰铢的中策泰国工厂正式开业,成为中策首个海外工厂,随后中策又建造了二期、三期,中策泰国工厂也是中策最赚钱的轮胎工厂。

 
中策泰国产的轮胎不仅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也成功避免了美国对华轮胎双反。
 
与此同时,玲珑轮胎、赛轮轮胎、森麒麟轮胎等也纷纷开始在东南亚建厂。在之后,双钱、贵州轮胎、通用股份、浦林成山、金宇等也纷纷来到东南亚建厂,泰国和越南成为了中国轮胎海外建厂的首选国家。而泰国也借此成为轮胎出口美国最多的国家。

 
但集中在泰国和越南建厂,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2020年,美国通过了对泰国、越南、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征收双反税的法案。中国轮胎又要面临新一波的考验了。
 
走出去的轮胎企业出口的问题解决了,但国内轮胎厂的危机却在日渐加深。
 

过度扩张,大批轮胎厂倒闭


2009年,处在经济危机之下的轮胎行业忽然火爆,袁廷树也借机进入轮胎行业,成立德瑞宝轮胎公司。然而在2009年之后,美国对华轮胎开始双反,轮胎行业便进入下行周期。

 
昊龙集团的董事长袁廷树似乎一直不走运,每次投资都踏错节拍。2003年,昊龙纺织投产,而此时国内的纺织行业己开始走下坡路,世界最大的纺织厂魏桥纺织己进行战略转移。
 
2013年,昊龙又进入地产行业,而此时的地产火爆之后也迎来了政策强监管,昊龙的房子成本价都卖不出去。
 
袁廷树似乎想一个项目的投资弥补另一个项目的失误,谁料想一错再错。接连的投资失误,让昊龙的财政面临崩溃,多年来一直靠银行贷款维持。

 
德瑞宝的轮胎卖的也不行,代理商普遍反映质量不行,最有名的段子是德瑞宝的全钢胎“上高速前刚换的,下了高速就得再换”。
 
质量不好导致德瑞宝的库存非常高,为了回笼资金,德瑞宝疯狂低价倾销,185/60R14规格的出租车轮胎只要99元,但这也是最后的穷途末路了。
 
2015年2月,昊龙集团旗下德瑞宝轮胎公司门口堵满了讨要工资的员工,企业进入紧急状态。原因是网曝德瑞宝负债47亿,法院已经通过了破产重组的申请。
 
这家成立于2009年12月的轮胎公司,只存活了短短6年便轰然倒塌。

 
当年为了扩张产能,各大轮胎企业纷纷向银行借钱融资,由于很多轮胎厂都是民企,银行审批较难。
 
资金紧缺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于是,互联互保形式成为山东轮胎厂家融资的重要渠道,其中,“互保”指两家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获得贷款,“联保”是指3家或3家以上企业自愿组成担保联合体,其中如果某一家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后还不上钱,联合体的其他成员企业需承担还款连带责任。
 


而“互联互保”作为一项筹资捷径,在国内轮胎市场应用相当广泛,但它带来资金的同时也种下“一损俱损”的恶果。
 
一家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整个担保链的公司都需要承担偿还责任。而轮胎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政策收紧下,一家轮胎企业倒下,则会使多家担保企业受牵拉,这些企业因担保出现问题,为他们担保的企业也要受牵拉,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崩塌现象。

 
德瑞宝破产后,永泰集团、奥戈瑞、恒宇集团等曾经辉煌一时的轮胎巨头纷纷倒下,中国轮胎企业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引领世界潮流,中国轮胎工厂升级

 
产能过剩、环保升级下,2009年以后,轮胎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2009年森麒麟董事长秦龙也面临这样的思考。

 
秦龙从80年代末起即从事橡胶及轮胎贸易业务,陆续代理过黄海轮胎、双钱轮胎、玲珑轮胎、米其林、优科豪马、德国马牌等国内外轮胎品牌。

 
2007年秦龙成立森麒麟轮胎公司,开始由贸易商转型为制造商。2009年森麒麟青岛工厂刚投产,当时的工厂和其他企业的工厂一样,自动化程度并不高。
 
2012年-2013年,森麒麟开始在轮胎胎胚处理环节采用自动化设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率增长。

 
作为轮胎行业自动化的先驱者,秦龙目睹自动化设备对于工厂整体设备利用率带来的成效。于是,他决定打造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轮胎梦工厂”,也就是后来的4.0智能工厂。
 
当时,只有秦龙一人这么想,森麒麟其他领导层成员都认为自动化风险太高,毕竟当时国内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相反,秦龙却认为风险并不是很大:“相较于我们投入到工艺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资,自动化的投资并不算大。与得到的效益相比,其它可以忽略不计。”
 
秦龙还认为,不仅要实现自动化生产,而且要尽快推进。
 
2015年,森麒麟投建泰国4.0工厂,从工厂的建立开始就实现自动化,且实施的范围更广。在这座工厂中,不仅仅实现PCR轮胎从成型机到硫化机的胎胚输送自动化,还包括分拣、堆垛、仓储及成品胎的装运。

 
投产后,该工厂成为当时世界轮胎行业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工厂,生产效率将提高50%以上,人工成本将节省70%以上。
 
与秦龙的想法相同的还有双星集团的柴永森。

 
双星成立于1921年,于 2007 年正式收购了湖北东风轮胎厂之后涉足轮胎业,东风轮胎厂作为一家老国企,曾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轮胎厂,收购完成后,双星一跃成为中国第七大轮胎制造商。
 
但当时的双星轮胎质量并不是很好,质量胎很多,市场口碑急剧下滑。
 
2013年4月,在海尔集团工作近30个年头、曾任常务副总裁的柴永森为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面对双星轮胎的质量问题,来到双星一个多月后,柴永森亲自导演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铡胎行动———不顾公司上下反对,将成千上万条不合格轮胎用铡刀一条条铡掉。
 
“我要让大家体会到,铡掉一条残次品胎比生产一条合格胎还要难,与其生产一条残次品胎再亲手铡掉,不如亲手做好每条胎。”柴永森说。
 
破旧,是为了立新。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柴永森敏锐地看到了未来智能化方向:“要建就建世界最领先的轮胎智能化工厂!”
 
当柴永森提出这个目标时,很多人表示吃惊甚至困惑。可柴永森坚持己见,他聘请全球优秀的专家和顾问,走访全球最顶尖的智能制造企业。

 
历经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后,2016年6月,双星轮胎青岛董家口“工业4.0”智能化工厂顺利投产。
 
实现了智能炼胶、智能敷贴、智能成型、智能氮气硫化,以及智能分拣、检测、输送、仓储等30余项工艺流程的升级,使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6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劳动生产率是过去的3倍以上。

 
2017年12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政府与双星集团签订协议,双星东风轮胎整体搬迁到十堰工业新区,新建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废旧橡塑绿色循环利用(裂解)工业4.0智能化工厂。这也是双星轮胎第二个4.0工厂。
 
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轮胎工厂开始进行智能化升级,中国的很多轮胎厂,利用后发优势和环保搬迁等机遇,纷纷投建智能化工厂。
 
中策引入阿里ET工业大脑建设智能工厂、万力在合肥投建4.0智能工厂、赛轮轮胎搭建橡链云平台、贵州轮胎投建扎佐4.0智能工厂、江苏通用投建“黑灯”工厂......
 

轮胎质量提升,赶超国际大牌


中国轮胎的口碑在全球都不行,主要原因是质量差,价格低,长期被人们是低端轮胎的代名词。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轮胎企业纷纷上马子午线轮胎生产线,抢占斜交胎的市场。2009年以前,中国已经进行了五次质量提升。
 
在卡客车轮胎领域,国产轮胎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国内优秀的轮胎厂家的卡客车轮胎行驶里程可达40万公里以上,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但在乘用车胎领域,国产轮胎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一直不如外资大牌轮胎。并且由于国产轮胎稂莠不齐,导致国人对国产轮胎也不认可。
 
经过近些年国产轮胎纷纷发力智能制造,加大研发投入,国产乘用车胎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目前,国产轮胎最新一代产品质量和性能已经不逊色外资大牌轮胎,并且在价格上比外资大牌便宜很多。
 
近些年,随着国人对国货的认可度提高,国产轮胎的销量在国内也逐渐打开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使用国产轮胎。
 

电商崛起

 
2009年,对于轮胎行业是非常关键的一年。2009年以前,中国轮胎可以说不愁卖,国内市场不好卖,就出口到海外。
 
但双反一来,海外的市场堵住了,国内的市场又打不开,加上国内疯狂上产能,没几年,国内轮胎产能就过剩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轮胎行业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轮胎行业从一个供不应求,进入需要关系,利润非常丰厚的产业变成了供大于求、低价竞争、利润逐年下降的行业。
 
这也为电商崛起提供了可能。
 
2011年,陈敏与合伙人凑了100万元,加上天使投资100万,在上海创办途虎养车网,以轮胎为切入口进入汽车后市场。

 
陈敏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把轮胎送到客户手里,如果通过快递的形式,效率很低,而且轮胎太大,很多地区的快递小哥没有办法送。
 
因此,途虎养车开始自建仓储物流体系,从开始买两辆五菱宏光,自己去送,逐渐有了专职的送货司机。

 
后来,途虎成功搭建了全国范围内的仓储物流体系,40个全国配送中心,配送网络覆盖350个城市,啃下了汽车后市场都不愿做的硬骨头,当然自建仓储物流,让途虎养车的自有车队及全国物流,可以实现为客户闪电送达。
 
物流问题解决后,途虎又发现单做线上平台,解决不了轮胎服务的问题。时间来到2015年,大批的汽服o2o平台倒闭,也证明了汽车后市场单做线上平台走不通。
 
2016年年初,途虎做出了极为重要的决策:在上海成立第一家途虎工场店,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截止目前途虎已经布局3000家工场店,成为国内汽服连锁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联合汽车超人、康众汽车成立新康众,依托淘宝天猫的线上资源,成立天猫养车,发力线下门店体系建设。
 
京东依托京东商城线上资源,成立京车会,发力线下门店体系建设,成立线上线下联合互动的新零售体系。

至此,中国汽车后市场“虎猫狗”大战,电商平台异军突起。
 

供应链变革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极

 
产能过剩,也使行业竞争加速恶化,串货横行,经销商利润暴跌。
 
电商的崛起,进一步使渠道扁平化同时,也使轮胎价格透明化,经销商依靠赚差价的传统逻辑逐渐行不通了。随着信息技术和高速物流的发展,新零售概念逐渐深入轮胎行业,引领轮胎渠道数字化变革。
 
2018年,中策橡胶上线中策云店,实现云保险、云服务、云订单、云分享、云采购、云促销、云支付、云培训……2021年,中策云店已经更新到3.0版本,功能更加完善。

 
2019年,米其林在国内全面推行RTM模式,经销商转型为服务商,米其林直接向零售商销售轮胎并主导交易。
 

2020年3月,玲珑轮胎推出新零售战略,旨在实现厂家、经销商、门店的互联,实现渠道变革。

 
2020年4月,森麒麟上线“麒麟云店”,以大数据运营为核心的智慧新零售平台,开创供应链新模式,搭建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三者间沟通桥梁,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

 
2020年6月,赛轮轮胎发布“橡链云”平台,旨在快速打通橡胶行业关键生产要素,建立产业链丰富的机理模型和供需数据湖,实现了企业内部运营和上下游企业的全面互通,以及产业链内资源全局优化配置。

 
2020年12月,固特异在国内启动“飞足e购”,让销售渠道更加扁平化,由工厂直接供货给零售店,原来的批发商转变为服务商。

 
2021年玛吉斯轮胎推出MTR模式,致力于打造由生产制造端,透过优质代理服务商,全系列产品布局+高速配送能力,将轮胎产品配送直达到零售商,满足线下门店客户营销需求,实现品牌厂家联结终端门店一体化创新。

 
轮胎企业新零售的主旨大部分都是改变传统经销商分销体系,削减经销层级,搭建厂家-经销商-门店的销售闭环,对轮胎价格、物流配送形成强管控的新零售体系。经销商由赚差价,改为赚服务费和物流费。
 
同时,也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引入大数据和现代物流技术,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通过对传统渠道的创新,全面赋能经销商门店,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极,突出轮胎行业毛利低、竞争激烈的困局。
 

做大!做强!

 
2009年的时候,中国轮胎工业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有大小600余家轮胎企业,产能达到6 亿-7亿条,占世界的40%。
 
进入新时期后,产能过剩、贸易争端、环境保护、高端轮胎占比低等,都要求中国轮胎企业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
 
中策橡胶2020年中策橡胶实际销售收入接近300亿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九。全钢轮胎再次实现突破,生产量2150全钢子午线;半钢生产销售超过4400万,增幅明显;斜交特种轮胎销售超过420万,达到了历史最好记录。

 
中策拥有朝阳、建德、金坛、萧山、安吉、永固、清泉等11个国内外大型生产基地,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家经销商,并与250000家的轮胎店形成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

中策橡胶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加快产品研发、渠道变革,推出1号系列产品、中策云店新零售系统、中策车空间连锁体系等,引领中国轮胎高质量发展。
 
2016年玲珑轮胎上市后,借助资本市场迎来了快速扩张期,自2015年到2019年,短短五年内,玲珑轮胎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增长了一倍,轮胎产量增长50%以上,净利润增长了近3倍。
 
同时,玲珑轮胎提出“7+5”的生产布局,在国内搭建招远、德州、柳州、荆门、长春、陕西铜川、合肥庐江七个生产基地。

 
根据玲珑轮胎发布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显示,玲珑轮胎力争到 2030 年期间实现轮胎产销量 1.6 亿条,实现销售收入超 800 亿元,产能规模进入世界前五。

 
在海外,泰国玲珑现已达到年产1700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产能。欧洲玲珑(塞尔维亚)年产能规划1362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预计2025年全部达产。此外,玲珑还计划在海外再投建三个轮胎工厂,目前正在选址。
 
赛轮轮胎也发展迅速,2020年以后,赛轮轮胎产能快速增长,东营工厂、沈阳工厂、越南工厂、潍坊工厂、柬埔寨工厂等新的工厂和扩建项目纷纷上马,多家工厂将在2021年完工投产。
 


赛轮轮胎的新建产能达产后,赛轮轮胎将拥有1380万条全钢胎,6400万条半钢胎,10万吨非公路轮胎的庞大产能!

 
除了提升产能外,中国轮胎企业开始展开重整和跨国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化工2015年以以73亿欧元(约合550亿元人民币)收购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全部股份。
 
双星集团2018年以40亿元人民币收购锦湖轮胎45%的股份,完成对锦湖轮胎的控股。

 
而作为中国轮胎生产基地的山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500强的企业物产中大开始布局橡胶轮胎产业,其中旗下的物产中大化工通过托管运营、合资、重组等方式,整合了奥戈瑞、豪克、皓宇、盛泰等企业,目前运营了包括山东新豪克轮胎、山东领航轮胎、山东新途轮胎、山东新航轮胎、山东新驰轮胎五家轮胎企业,实现对山东轮胎企业的产业化升级。


同时,广饶轮胎企业中的恒丰橡塑、华盛橡胶、金宇轮胎等逐渐成为广饶轮胎的顶梁柱和新的名片。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中国轮胎全面发展,中国轮胎工业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中国轮胎行业做大做强的目标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面向未来,我们有决心在祖国不断强大的基础上,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重任,积极面对世界发展给中国轮胎行业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和机遇,勇于探索创新,砥砺奋进,实现橡胶工业强国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