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皇室辈分有多乱?儿子给妈叫姐姐,妈得给儿子叫哥

 脑洞趣味历史 2021-09-30

在宋代有四大怪:第一怪,皇子的生母不是皇后的话,皇子就要称呼自己母亲为“姐姐”;第二怪,母亲会称呼儿子为“某某哥”;第三怪,“娘子”不一定是指妻子,“相公”不一定指丈夫;第四怪,爱卿是男子对情人的称呼。

这四大怪,每一怪都和现今我们的理解截然不同,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宋朝皇室之间这些奇奇怪怪的称谓问题。

1、宋代皇室成员之间奇怪的称谓

为了区分等级秩序,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君王们,都设计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礼仪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其中称谓这一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当时就算是皇子在宫中把称呼搞错了,也会受到皇帝严厉地批判。

在宋朝,有这样一条规定:

除了皇子皇女外,其余人平日里要称呼皇帝为“官家”,皇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如果是皇子皇女称呼自己的父亲,口语一般用的是“爹爹”,而不是“父皇”。父皇和陛下一样,通常都用于比较严肃的书面场合。

封建时期,皇权最大,所以针对皇帝的称呼,都比较统一,但皇子皇女在称呼自己的生母时,却要区分嫡庶之别。

在日常交流中,如果皇子皇女的生母是嫔妃的话,他们口语中通常是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姐姐”,只有在面对皇后时,才能使用带有“母亲”含义的“娘娘”一词。

在这套特殊的称谓下,母亲称呼儿子也颇为讲究,据北宋宰相曾布所撰《曾公遗录》记载,在宋哲宗病重的时候,宋哲宗的生母朱太妃要求他将皇位传给自己生的另一个儿子赵似:“只十二哥是姐姐肚皮裹出来,你立取十二哥即稳便。”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太妃在宋哲宗面前是自称“姐姐”,而将自己生的另一个儿子,即宋哲宗的同母弟赵似称为“哥”。

这种特殊的称呼方式,也适用于皇子皇女之间互相打招呼,比如宋哲宗如果和自己的同母弟赵似相遇,宋哲宗就要称呼赵似十二哥,赵似就要称呼宋哲宗六哥。

……

在了解了宋朝那些乱七八糟的称谓之后,此刻,作为现代人的我,心情也相当复杂,不得不感叹:宋朝皇室辈分可真乱啊!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话题:人口迁徙和经济重心南移。

2、宋朝特殊的称谓习惯,与地方方言和人口大迁徙有关;

历史教科书上,对于宋朝“人口迁徙和经济重心南移”做了基本的阐释,其实现实往往比课本所描绘的要更加深刻。

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资料来看,古人用“姐”称谓“母亲”,或许与四川的方言有很大关系。

《说文·女部》记载:“姐,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

这说明对妈妈的称呼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称呼,各地仍然保存着自己的称呼方式。

四川人将母亲称为姐的另一表现形式,也体现在异体字“毑”的身上,在现在还有部分地区会用“毑”来称呼自己的母亲。

本来,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古蜀地方方言的辐射范围很小,但随着后来人口的迁徙流动,古蜀方言的影响力就逐渐随着外出的蜀人扩散了出去。

结合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和宋朝时期,都是人口迁徙、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阶段。

人口流动自然不会单单只是指人的空间移动,文化这东西根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我们的一举一动体现出来。平时,跟家人一起生活,这点体现得不明显,如果跑到外地去工作、求学一段时间,我们便能理解文化这东西,真的会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3、以“姐”称谓母亲的习俗,与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祖先崇拜文化有关;

追溯历史,既然用姐来称谓母亲,与古蜀人的地方方言有关,那么,我们想要更近一步查找古蜀人的方言为何要用姐来指代母亲的原由,就必须深入古蜀文化去探查问题的真相。

“姐”的古文字(参考下图),是由一个女字和一个且字组成,按照《礼·檀弓》的说法“祖者,且也”,也就是说姐这个字在古人心中是与女性先祖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里,母亲是一家的主人,孩子出生后,他便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后来,这一模式虽然逐渐被父母共同养育儿女的形式所取代,但是母亲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却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因而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后人便发明了用女和祖组成的“姐”字。

也正因为此,“姐”这个字天然就带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感染力。

古蜀人后来迁徙到了全国各地,当地的居民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姐这个字的深刻内涵后,以姐称谓母亲的形式便逐渐传播了出去,直到宋朝的时候,皇子们还仍然在使用这种方式,称呼自己的母亲。

到了明朝的时候,古人对母亲的称谓就和我们差不多了,也多用娘、母、妈这样的话来称呼母亲了,用姐称呼母亲这种习俗,也大抵是从当时逐渐没落的。

文/脑洞趣味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