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脚下丰收的味道

 小龙pph46btb60 2021-09-30

初秋时节的界岭口,山脊上古长城巍峨矗立,满山的板栗树硕果累累,树下穿梭着抢收板栗的村民。 “守村人”管学孔忙得一脑门汗,他一边吆喝着维持秩序,一边拿着手机帮着买家算账:“东西好就卖得出价,你根本不亏!”

秦皇岛市抚宁区界岭口村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碧桂园在界岭口乡村振兴项目的精品民宿、莓好庄园以及养蜂基地的帮扶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为集团在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老管又要忙得回不了家了。但是他一点也不恼,反而是一脸的喜悦:“我对乡亲们又有了交代!”

碧桂园集团多年来始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产业扶贫方面秉持着“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结合集团发展战略,落地自身产业项目”两个结合思路,帮助乡村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2018年,碧桂园界岭口乡村振兴项目启动伊始,管学孔便来到界岭口村,开启了他的“守村”生活,近三年以来除了偶尔回家,管学孔几乎扎根在界岭口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这是我们的民俗大院,这以前可是提督衙门!我们完全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复原。以后都可以来过过做提督大人的瘾……” 记者走进界岭口村,看着修旧如旧的古村院落,管学孔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及难点,以及村容村貌发生的新变化。为了提升界岭口的整体形象,碧桂园对村内基础设施、名宅、厕所、村容村貌、洋河两岸等重点部位进行改造升级,修路、通网、通自来水、疏通河道、种树等等一系列措施,将生态振兴贯彻落实在界岭口乡村振兴的每一细节之中。“一会儿先去莓好庄园,再去尝尝蜂蜜……”老管兴奋地向记者们介绍着,这些都是他的宝贝疙瘩。

界岭口村貌修缮前(左)与修缮后(右)

“你看现在这路!又硬又平,还是民国风情,你看,是不是有那味儿了?”管学孔拉着记者在光滑平整的青石砖路上来回走了好几趟,笑得是得意洋洋。“当初村里都是泥土路,深一脚浅一脚滴,我都不敢穿好鞋!”当初,就光是村里这条路,管学孔就来回设计了好几遍。

界岭口扶贫工作这三年,管学孔说起来是带着三分委屈,七分喜悦。

从“人人喊打”到“人人叫好”

秦皇岛市抚宁区界岭口村,在唐朝时便已建村,村庄夹在东、西两座月城之间,组成一座瓮城,千年来仍保存着原有的青砖瓦房和古长城遗迹。

别看现在的界岭口村貌秀美,整洁有序,家家都是丰收的景象,但在三年前碧桂园乡村振兴项目还未启动时,村民们的生活对比如今可是差远了。

近年来,在抚宁区政府的支持下,为进一步擦亮界岭口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的珍贵名片,探索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碧桂园集团总投资4000万元,实施界岭口乡村振兴之古村落改造项目,将界岭口打造为北方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既实现了历史村落的保护,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守村人”管学孔正是碧桂园驻秦皇岛市界岭口村乡村振兴负责人。

相对于政府扶贫,企业扶贫最难的,是当地村民的信任。

管学孔与同事们在深冬定坐标

刚到界岭口几个月,正赶上深冬,气温接近零下20度,管学孔白天处理项目施工工作,晚上拉着村民开代表大会,为村民讲图纸,画蓝图,力争村民的理解与支持。由于界岭口项目的施工队伍都是当地的,对于工程款催得很急,他面对项目时间节点和施工方的双重压力,时不时还被工人围追堵截。在各方压力下,尤其是村民们的不解,甚至恶言相向,他确实有几次在心里打了退堂鼓,怀疑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区域交给的任务。

每当感觉压力很大时,他就会去爬山,界岭口周边的“东山”是他常去的地方,他喜欢自己在山顶静一静,看着山下老旧的村落日渐焕发生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心里便又充满了干劲,默念着“这个项目我一定要把它做好给大家看,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碧桂园界岭口村精典民宿

这种坚持无疑是值得的,终于在2019年底,他负责的民宿项目正式进入了试运营阶段,得到了集团领导与当地政府的认可。界岭口村也至此完成了蜕变,从高低不平的村路变成了现代化的石板路,从污水满地变成了便利的给水排水管网,家家户户都通了网络,用上了自来水,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村民们也都理解了当初管学孔和碧桂园的用心良苦,如今走在村里,村民无不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谁见都会赞声好。在莓好庄园再就业的胡奶奶和记者说:“小管来村里快三年了,几乎每天都守在村里忙,项目上的事管,村民家里有事他也帮着解决,私底下大家都叫他'守村人’,界岭口都快离不开他了。”

从“靠山吃山”到“文化赋能”

据管学孔介绍,界岭口地属燕山山脉,是风化花岗岩土质,有着“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的鲜明特点。70年代主要以高粱、谷子、红小豆、绿豆、黄豆等种植为主;80年代增加了小麦、水稻的种植;90年代以后,板栗才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产值不稳定,村民多年来仅能勉强维持生活。

碧桂园界岭口村史馆门前党建活动

面对村民“靠山吃山”经济来源单一且不稳定的情况,“守村人”管学孔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打造了界岭口精品民宿,深度挖掘界岭口村长城文化、历史文化、名人典故及红色旅游资源,建造界岭口村史馆,开启了集培训、会议、展览、研学、民宿、餐饮、采摘、亲子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之路。2019年,管学孔在组织疏通村口河道时,清理出40门明朝时期的军炮,在联系有关部门进行修复上交后,“守村人”管学孔极力争取,终为界岭口村史馆“守”住一门大炮用以展示留念。

“一开始真的很难,比我想象的难多了,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样板可以参照,并且我们做这个项目,不是把村子推倒重建,而是要保留原有的文化基础,去改变它,恢复它,这样做就更难了。但我们也要做,当地政府非常支持,没有什么理由做不好。”管学孔带着记者在村内参观时感叹说。

碧桂园于界岭口村对历史村貌进行保护

记者了解到,在界岭口精品民宿项目建成运营后,有效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帮助村民解决了再就业难题,从年人均收入5000元,提高到月人均收入3000元,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管学孔还希望能够以“精品民宿”为爆发点,带动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保证界岭口村乡村振兴能够高质、快速、有特色的发展。界岭口精品民宿员工谷素杰向记者倾诉道:“以前没工作,全家收入就靠山上那点板栗,现在旅游的人多了,我做了碧桂园民宿的员工,家里也能通过碧桂园的帮助卖一些土特产,就用了两年,不仅新换了冰箱彩电,老房子也重修了,生活比以前可好太多了。”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除了对界岭口乡村旅游设施及民宿产业的建设,管学孔为了“守”住村民不外出打工,减少劳动力流失,还带领乡村振兴团队,聘请在乡村振兴中做出优异成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和致富带头人传授和讲述他们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汲取教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历,为界岭口提供有实地示范和实用价值的乡村振兴宝贵经验,进行全产业链条精准帮扶。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碧桂园建立了占地30余亩的莓好庄园,规划建造4座大棚,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打造蔬菜、水果、食用菌种植基地,打造亲子采摘乐园等新型旅游产品,形成三产联动。莓好庄园的草莓年产量约4-6万斤,帮扶当地村民实现再就业,为界岭口村增产创收,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之前家里头只靠几亩地维持生活,收成不好就会吃了上顿没下顿。自从来这有了工作后,别的不说,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了,孩子上学的学费也不担心了!” 莓好庄园的工人李大哥激动地向记者说着近年来生活的改变。

碧桂园界岭口村养蜂基地产业帮扶

“自从碧桂园来了界岭口,村里不但修了路,通了网,我们的蜂蜜也不愁销路了,今年也来个大丰收。”界岭口养蜂基地的董大爷和记者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1949年出生的董大爷退休前在县税务局工作,是地地道道的界岭口人,养蜂已经有50多年的光景了,和老伴经营的养蜂基地共有60个蜂箱,年产量约5000斤,有了碧桂园的帮扶后,产多少卖多少,再也不用为蜂蜜产的多而发愁。

随着界岭口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振兴的理念也慢慢地走进村民们的内心。村里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建共建基地,配建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组织村镇干部、返乡大学生参加体验式调研学习,并开展了多次助学捐款等活动。“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管学孔如是说。

采访临近尾声,老管拿来了董大爷的蜂蜜请大家品尝。“甜不甜?这就是丰收的味道!”老管笑得依然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