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统一分配,记工分,如今他们怎样了

 芸芸爸爸 2021-10-01
唯一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统一分配,记工分,如今他们怎样了
人民公社,这四个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了解这段历史大多是通过老人的讲述,或是教科书的记载,但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里,毕竟不能感同身受,好在我们仍旧有机会去了解。
周家庄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其他地区早在39年前就已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制度转换,唯独周家庄的土地、劳力依旧日坚持着集体所有制。工分、口粮,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用语,在周家庄仍是社员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如今的周家庄人民生活得怎样了呢?
图片
强留公社的雷金河
周家庄劳动工分的最初制定者是雷金河。直到2001年去世前,他一直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也是在他的坚持下,这个公社才没有在1982年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大潮中消失。
1953年,以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
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为此,雷金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树为典型,且被称作“冀中一杰'。
1978年,雷金河发现国家对棉花需求巨大,他让全公社少种粮多植棉。1980年,周家庄的棉花产量比1978增加了4.8倍。到1979年年底,周家庄不仅还清了之前的18万元债务,集体还有161万元盈余。
图片
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周家庄也在认真讨论。当时,大家都觉得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除了一两户之外其他的社员都不愿意分地到户。
后来,雷金河拍着胸脯向省长保证——“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把地分了。”
就这样,周家庄的人民公社才得以保存。
图片
没烦心事,没后顾之忧
周家庄历史上从来没有搞过“大锅饭”,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索“三包一奖”,即包工、包产、包投入,实行劳动质量管理。“干多干少不一样”,这走在全国的前面。
目前全乡劳动力的80%参加工业生产,15%参加农业生产,5%左右从事个体经营和私营。
从事集体经营的,按照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分工,工业有工业的考核办法,农业有农业的考核办法,统一记成工分,年终一次性分红。原则是男女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不参加集体劳动,就没有任何集体的收益。
在周家庄,村民们择业非常自由,可以干集体,也可以干个体,个体干不下去了,还可以回集体。生产队根据社员的身体状况和条件,具体安排生产事宜。
图片
“是我的社员,我就得让他吃饱饭。比如有去外面打工的,受了伤了,生了病了,年龄大了,返回到我的生产队,我照样吸收,而且还要让他生活好。现在我们队有七八个这样的人。五保户,困难户,我们都管。就是看大门,也不能让他挨饿受穷。”
周家庄乡第九生产队支部书记翟振军对记者说,“所以周家庄社会极其稳定,这么多年来没有出过任何的刑事案件,甚至连疯子、傻子都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老百姓能吃饱穿暖,没有什么烦心事儿,没有后顾之忧。”
只要是周家庄的成员,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享受到全乡11项福利政策,这是除了国家普惠政策之外,乡里给所有成员享配的。
如今的这里,村容整洁,绿树成荫,每家都拥有250平方米的住宅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一派和谐与幸福。
图片
成功和困惑
周家庄的农民组织形式的成功之处显而易见。在新的形势下,他们也面临着一些批评的声音。也许是经常被一些媒体“最后一个人民公社还能存在多久”的问题搞得有些烦躁,周家庄有干部表示,我们就希望能够清清静静过自己的日子。
但有些问题,周家庄人可能也无法回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调动农民个人的积极性,除了“多收的都是自己的”这一点以外,农民们想种什么种什么,想什么时候出工什么时候出工,劳动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也是其旺盛的生命力之一。
图片
在周家庄,全乡的农业生产都是由乡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队没有自主权,社员也没有自主权。而且农业生产也有劳动纪律,什么时候出工,什么时候休息,都有严格的规定。
因此,在市场经济大氛围中,一部分周家庄农民“静极思动”,向往'自由”,在所难免。这也是其他一些地方想借鉴周家庄模式,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