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国庆情怀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10-01




我的国庆情怀




文/盛常国

那天晚饭后,父亲说明天不能跟着他,叫我自个儿在家玩。因为我从学会走路开始,就喜欢跟着父亲窜东家进西家,他是当家人,跟着他总可以吃到一些零食。我一听父亲这么说,以为他讨厌我步步不离身,就故意问为什么?父亲说明天是国庆节,他受大队的安排去参加国庆游,绕遍整个乡村数十里,小孩子会吃不消。我根本不懂什么叫国庆,父亲说国庆就是国家的生日。我又问国家住在哪?他是什么样的人?父亲听后笑得前俯后仰,说,我们住的,也就是凡是人住的地方就是国家,这些等以后念书了就会明白的。我又说国家里那么多人,干吗只有父亲一个人去参加国庆游呢?父亲说全国家的人都要参加呢,不信明天中午前,国庆游的队伍也要经过阿拉村大路,叫我看看就知道了。

这一天夜,我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想着全国家的人敲锣打鼓,还有解放军叔叔扛着锃亮的枪,还有家的上空飞过无数只飞机,家的后门剡江里穿梭着无数的军舰和大轮船,这些在连环画上看到的稀罕的场面,一一联想到明天在我眼前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拿出了不舍得穿的,母亲做的蓝色衣服和布鞋出了门。我一次又一次跑到村大路门口去看,但除了几位老人和小孩站立着,平静得出奇。时近中午,正当我埋怨父亲故意骗我,再也不欢喜我跟着他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大人们总说铜鼓响,脚底痒,我和不少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循声跑到村大路口。但见来了一大群人,首先是一条长长的彩色布龙,由五六位男人挥舞着。后面紧跟着是一艘印有五角星的纸做的大军舰,是由几个穿军装的人扛着,再跟着是一艘纸做的大轮船,由几个人扛着,还有一列用纸做的火车,后面正是我父亲站在一只纸做的小船中间,两手拉着两边船舷,船底下露出父亲的一双脚,他虽然视力不好,但还是很有节奏地踏着村内这条石蛋路向前。后面有纸做的拖拉机,汽车和牛羊等。后面还紧跟着铜鼓队,大如水缸的铜鼓由二人扛着,一人用双木棒不停地敲打着,再后面是铜面和唢呐队,嘟哩呱啦响个不停。最后一群是学生,反复唱着我有些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和不熟悉的《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这支国庆游的队伍足有千米长,看得我开心的话语无法说清楚。我只是想,要是长大了,也要参加国庆游,国家的生日真是热闹,真快乐。

那是我在1969年一个难忘的国庆节。从那后,我逐渐明白国庆的真实含义,直至我走进校门,以及长大后走上社会,每一次总要去参加国庆活动,或者做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说无论岁月如何悠长,我总无法忘却那个青春燃烧的国庆节。因为在此之前,我是个表面上坚强,但内心上很自卑,消极,迷茫的青年。

记得那一天夜色茫茫,虽有高中文化,但不善说唱的村团书记找到我,让我看一下他手里的通知。通知说:“为庆祝国庆,镇团委决定在9月30日下午召开全镇团员青年联欢会。望各村团支部务必准备一个表演节目。”我一看完,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我与这书记有铁杆之交,而他总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丢给我。这个任务我难以完成,我对他说。可他笑着说我平时哼哼不停,怎么会不行呢,他说完就走。

说实话,我只是负责村团内宣传任务,那唱歌方面只是自娱自乐而已。虽然在旁人听来也有一种好感,但本人外表形象实在太不佳,所以从不去公开场合露面高歌。但任务必须去完成,那么选谁去呢?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遍了农村几年了,大家种着自家的田地,有许多空余时间,可以去追求文化娱乐,在家跳那迪斯科,拉丁舞,踢踏舞,可小伙子们就是不敢去影剧院舞台上表演,个个把头摇得拨浪鼓。

我不得不去找自以为很知己的她商量,不料她一见我发愁的样子就说:“你自己去吧。”她说这话的时候,那个眼神是对我寄予很大的热情和希望的。她,一个曾经高考落榜生,几度消沉,闭门不出,是我对她一次又一次讲解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别人为社会为祖国奉献,而并不是靠自私地活着。她这才渐渐地振作起来,经常与我一起谈论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在旁人看来,我们似乎在进入一场热烈的恋爱。

也许是她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或者是我已走出曾经有着许多自悲人生阴影的时候,或者是我从小对祖国有着满腔热爱之情吧,我毅然决定自己去台上表演。

这一天,秋高气爽,阳光暖和。一进新建的影剧院,只见千余座位爆满。虽然听着一个又一个表演者上台表演,可我的心咚咚直响,要不是她紧挨在我身边坐着,我真的有些六神不安。等我上台,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我反而觉得镇静了许多,就手拿麦克风自报家门,在台后小钢琴的伴奏下,我演唱了香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歌一停下,但见欢声雷动。我明白这首激荡爱国之心的歌曲,是香港首次进入大陆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之歌,歌声唱响了华夏儿女每一颗心,几乎老幼都会哼几句。台下还在呼喊“再来一个”。那位漂亮的女主持人也对我说再唱一个吧,于是我又唱了红遍大江南北的香港徐小明演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当我唱到最后一节“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时,只见全场都唱了起来,我走下台时,有无数人向我握手祝贺。

第二天国庆节,我在村张贴宣传标语忙了一天。傍晚时分,我在家看书,只见二位陌生女子站在门口,送上了一份请柬,我一看内容是某校园内召开国庆联欢会,要我准时参加。我这才打量了几下二位女子,一位是影剧院内联欢会的主持人,另一位是某文艺队的,这二位前者很像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后者很像电影《神秘的大佛》中的刘晓庆。我当时不知所措,想推辞这晚会,因为我怕走调,有负美女们对我的期望。但他们说一定要我唱一首激动人心的爱国歌曲,我的浓重的嗓音很有吸引力。我实在是盛情难却,一口答应下来。

在一个小小校园内,灯火辉煌,虽然只有数十位参加联会,但除了我是地道的农民之外,大多是老师,机关工作者。我上场首先朗诵了即兴而作的数十行诗《永远年轻的中国青年们》,最后唱了一首张明敏的《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这首虽然不太引起大家熟悉,但高亢 激情的爱国之声的歌,同样引得了全场鼓掌。后来我又应邀参加了不少地方的国庆联欢会。

这是我30多年前的1985年一个最难忘的国庆节,曾经因生活在贫困之家而颓废不振的我,在大家共鸣的爱国之心中,我的青春开始火烈的燃烧着,为爱情,为生活,为祖国,为人生都应放出光芒而去奋斗。正因为我有过如此精彩的国庆节,对人生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因为我出生于贫困大家庭。在后来30多年的坎坷道路上,贫病交加的我坚强地生活着,实现了苦学数十年的作家梦,对未来美好地向往着。

如今几年里因身体不好,无法去参加国庆活动,但就写些歌颂祖国繁荣富强的文章,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没国哪有家,没家哪有我。儿童那年看到的国庆游开始,是给我人生良好教育的一个重要起点,国庆节,这与我有生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信仰是永远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常国  

盛常国,男,1962年12月出生于浙江奉化一贫困农家。1979年初中毕业。1981年3月写作尝试,2001年底起,一些短小文章在省内外报纸刊登。距今共被采用散文小说诗歌评论新闻等400余篇,共获一二三等奖文章10余项。其中《给我写作力量》获《宁波广播电视周报》征文一等奖,《乘轮船》获《文学港》杂志征文一等奖,《修鞋》获省第七届故事大赛一等奖。2018年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人一起,入选浙江文艺出版社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四十年四十人》一书人物之一。现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来自于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