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寺考古出土的禹都与历史文献记载吻合

 好家村 2021-10-01

禹寺考古出土的禹都与历史文献记载吻合

郝修海

       公元2020年之初,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将从孟州北部通过,河南省考古队立即派考古博士张小虎率队前去考察,发现禹寺村北有远古城池存在。从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抢救性挖掘,发现大小城池遗址两处。国家专家组用碳十四鉴定,规模在6万平方米的大城池距今3900年至4000年期间;规模2万平方米的小城池距今在4100年左右。

        禹寺村郭氏家族最大,祖坟碑文记载,明朝嘉庆年间移来时就有禹寺这个村名,清朝《孟县志》标注禹寺村是“禹寺镇”,禹寺大庙在禹寺镇的后岡,正是考古队挖掘发现的地方。

       2021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还有夏文化研究专家方燕明、魏兴涛、靳松安等前往发掘现场考察认证,根据该遗址规模、遗存文物与这个标志性的禹寺村综合判断,一致认为应该是大禹的都城遗址。自此《河南日报网》、《中国青年网》、《腾讯网》、《郑州日报网》、《新华社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网》、《人民政协网》、《人民网》、《央视网》、《上海热线网》、《华夏经纬网》、《鄂尔多斯新闻网》、《中国网》、《看点历史网》、《新浪网》、《大河网》、《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等等官网都纷纷进行了报导。

禹寺的远古城池遗址判断为大禹都城完全正确,与古籍历史文献记载相吻合。

㈠《尚书》记载大禹治水在孟州

      西汉之初,在修缮孔子旧宅时发现了《尚书》。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出版的《四书五经》第226页刊登的《尚书·禹贡》记载说:大禹“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公元32年,西汉刘骜登基称帝,令桑钦进行水系调查,他写的《水经》中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截图如下:

       孟州位于黄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112°55’,北纬34°50’— 35°02’,西北与济源市为邻。济源市区西部是王屋山,南部是怀山丘陵,北部是太行山,东部是开阔平地。济孟之地西高东低,济源市区之水经孟州东部平原流入黄河。“沇”与“湮”“淹”同音同意。济源市区在怀山丘陵与太行山之间的川地,水不易滞留,而孟州东部是黄河泛滥时淤积的平原,尧舜时是湮没的涝灾水患滞留区,正是当年大禹导沇于河的地方。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也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南宋绘的《九州山川实证总图》,沇水从王屋山之东流经孟州大地入于黄河。据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孟县志》绘制的《四境图》看,沇水由禹寺村旁出发向东南方向流动,经孟州沇河镇东南入于黄河。

㈡孟州夏商属冀州,《史记》说大禹治水从冀州始

       黄河北岸河南省的焦作地区(包括孟州、济源),周朝建立以后称“河内”,夏商时期称“”,五帝时期称“怀”。汉刘邦称帝后将如今的新乡地区也纳入“河内”,2002年9月喀什维护吾尔文出版社出版的《三国志·魏书》第48页说:曹操于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在邺县“始定冀州”府。《新唐书》说:“王屋山之东为河内。”所以,唐朝在如今的沁阳市设“河内郡”。周公旦写的《周礼·职方》说:“河内曰冀州”。司马迁写的《史记·夏本纪》说:“禹行,自冀州始。”(参阅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出版的《史记》第12頁

㈢孟州夏商属冀州,春秋经传说尧、舜、禹都在河之北

        魏晋期间皇甫谧写的《帝王世纪》说:“按经传曰:夏与尧舜同在河北冀州之域,不在河南也。”附截剪图如下:

       时代文艺200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第一辑第49册,《竹书纪年》第12页说:“帝禹……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㈣北魏时郦道元发现禹寺有皇城深壕

        北魏郦道元撰写《水经注》,在他的笔下,从孟州怀山丘陵北坡流下的水称为“湨水”,从怀山最高点东侧流到禹寺村的水称为“同水”。湨水与同水在禹寺村东南相汇。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出版的精装《水经注》第106页说:“湨水又东南流,右会同水,……二溪之会,北带深隍。”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的1999年版缩印本《辞海》解释说“隍,就是没有水的护城干沟。”“深隍”,就是很深的护城沟。商朝晚期,西伯侯周姬昌在羑里城撰写的《周易·泰》曰:“城复于隍勿用师”。(参考于长沙市岳麓书社2002年出版的《四书五经》第152頁)。

㈤禹寺都城遗址用炭十四测得的年代与《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大禹治水与称帝的年代相符

       下面将引用《竹书纪年》记载,首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竹书纪年》的状况。《竹书纪年》原是公元281年在汲县魏襄王墓中挖出来的中国历史记载之竹书,该书从黄帝开始叙述,自尧帝开始详细介绍登基年代,与现在发布的历史年表一致。清朝乾隆三十八年时,政府在全国收集古书,发现《竹书纪年》从民间现显。上海嘉定县出生的朱右曾,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戊戌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编修。他认为《竹书纪年》从《元史》、《明史》记载中已消失,如今复见,属于今人所作,更名为《今本竹书纪年》,他自己又罗列许多不同朝代文学作品中的只言片语,凑成没有年代标注的简短文本,自称为《古本竹书纪年》。如果看过司马迁写的《太史公自序》,再看朱右曾批驳原《竹书纪年》的论点,方知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这套《今本竹书纪年》与郦道元《水经注》中引用北魏时原《竹书纪年》的词句对比,及乎两者一字不差。例如郦道元在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引用《竹书纪年·慎靓王》中记载的“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两者完全一致。不过郦道元将这句话用在龙台村属于张冠李戴。《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出版社编辑说:《今本竹书纪年》与传统经典文献的记载颇多违异,但有些记载却能与甲骨、金文相符合,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轮回。按照2008年时代文艺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第一辑第49册《竹书纪年》记载,舜帝继帝位的干支是己未,从现在向远古推算,准确定位是公元前2042年,今年是公元2021年,那么舜帝继帝位已4063年。尧帝斩罪鲧是舜帝继位的前一年,按孟州出现暴雨的时间,斩鲧应该是7、8月份。孟州东部当时积水严重,还必须有人负责治理。当时选派的是制陶高手舜。舜没有领众施工的经验,就向尧帝申请让罪鲧大儿子禹协助施工,尧帝批准了舜的请求。禹寺发现的小城池应该是舜和大禹率众治水的住所。经过一年的开挖渠道,孟州东部平原恢复了昔日耕种的沃野。

舜与大禹在完成孟州东部治水任务时,尧帝已七十岁,年迈体弱百病缠身,帝子们开始争夺帝位,家庭闹得鸡犬不宁。尧帝气的发抖,抱住象征帝权的玉璧骑马跑到黄河边,将璧沉入滔滔洪水中。可他又愁得不知所措,在黄河滩的河渚上来回徘徊。这时,老四岳父让尧帝不要再立任何帝子继位,夸女婿舜孝顺能干,请求让其接班,尧帝欣然同意,当场在黄河出峽口的河洛(落)潭中,逮龟刻书,确定舜接任帝位。《今本竹书纪年·帝尧》说:“洪水即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落的初始字)。”

       舜在南方去世,大禹于壬子年(即公元前1989年)继帝位,距今4010年,大禹离开禹寺禹都去南方是壬戌年(即公元前1979年),距今4000年整,与禹寺发现的大城池炭十四测试数据完全相吻合。

备注

         大禹之子启癸亥年(即公元前1978年)在夏朝之邑会稽宣布继承帝位,五年后返回孟州(当时称孟涂),没有在禹寺的禹都居住,而是登上怀山丘陵之脊的尧舜都城坐朝。

        根据《今本竹书纪年·帝尧》和《尚书·尧典》对尧帝生活环境的描述,尧舜之都在孟州怀山丘陵之脊。山西陶寺在汾水之东,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之首明确说明,那是周武王之子的封地,尧帝时代不可能有铜齿轮陪葬。,繁体字写是这个字,上面有三层厚土,下面挖有窑洞。实际同。尧帝实际是在土窑洞中坐堂料理国事的,故称“尧帝”。尧与毛泽东相隔四千年,毛主席也曾在延安窑洞中料理国家大事达十三年。尧帝继位是丙子即公元前2085年)称帝,舜继帝位是己未年(即公元前2042年),大禹继帝位是壬子年(即公元前1989年),因嫌岭上尧帝斩杀父亲,所以到建功的岭下禹寺坐朝。启帝坐朝也是在怀山丘陵之脊的尧舜之都。启子太康于癸未年(即公元前1958年)继位,是在孟州西虢镇,当时称“洛表”。夏朝的末代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577年)带着两位漂亮的小美女移居于黄河之南,将黄河北岸的“洛表”之名更称为“有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