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图文】古画,穿越光阴的空灵

 王生不易 2021-10-01
流年不恋风华
关注


    古文道尽文言之美,相比“止于达意”的浅直白话,文言有着更“不说破”“耐寻味”的韵致和意味,而古画,就如同卷了一身光阴的老书生,他引着你透过岁月的烟尘,让你得窥古时那或浓或淡的花事茶事、山水渔隐、抚琴博古、美人雅集的生活细节,涉山渡水,跚跚而来。

墨凝纸上,即是一座幽山;墨晕开,即是一淙淙泉水。我们就这样跟着古人的笔触,轻叩古画的门扉,探头进去,望一望旧时风雅。

纸上幽山且驻足,何人不愿在此骋怀游目?那宣纸噙着千年的墨意,也含着千年作画者的心思机巧。

那惹了许多风雨沾了许多烟霞的古画,曾让多少后人在它面前赞美、叹息、落泪?曾有多少人用手触摸过?又有多少人在青灯前大雪后在它上面题了字、钤了印?

古画是卷了一身光阴的老书生,更是冷雪情深古寺中的美人,也许是结了无情游的孤鸟,抑或是落在眉宇间的胭脂泪,虽然旧了残了破了,虽然成了一座荒城,但展卷的刹那,依然动容。

倾注心血于一团墨色,墨挥洒一缕灵气于它的读者或欣赏者。古画上的每一笔墨韵都是被宣纸收留的一位隐士,而读画者,即为寻隐者的人。寻隐者不遇,便是读画的人与古画的缘分未到,参悟不透;寻隐者遇见了,且能与隐者敞开心扉,促膝而谈,便成穿越千年的神交,把画韵换算成了文韵,没有损耗,完完整整的美好。古画三千尺,没有哪一幅是少得了人文气息的。否则,怎么传世?怎能经得起万世的指摘和推敲?

古画有鬼气,那里面的树成了树精,更苍劲更拙朴了。那里面的人枯坐成了仙,千年来客颜不老。那里面的茶不曾凉,棋还没有下完,那里面的雪一直簌簌地下啊下。古画因了这些气息,看一眼便是银瓶乍破,但又不动声色中闻惊雷,你听得见在风里笑,闻得见花儿雨中哭,那个香呵,那槐花香啊,那些诡异的说不出的气场啊。分明是黄公望在画着富春山,沈周在描摹山水、倪瓒在听雪,王维在月下痴禅……

古画亦有暮气。感谢时光吧,一点点把当年的新画染黄染旧,那颜色恰恰是刚刚好的沧与桑。但古画又是赤子,一把沧海仍旧朴素动人,不哗众邀宠,不媚不俗,而那富贵的牡丹,亦有不一样的从容。

画成了,另一番天地里,一个世界活了,被挂在明楼殿堂、蓬窗竹屋中展览,而后,被收起来,渐渐成了孤品,成了文物,被冠以“古”的名头。这些,是经得起时光消磨的,也是经得起时光检验的。

我一直以为,古画之所以诱人,一方面是因为作画之人的功力深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在数代传世中,越来越多的人用目光在古画上驻留过,思想留宿过,或是栖息过一阵子。


https://www.360kuai.com/9fd89592e81f27b38?nsid=18J2aBxKs020xqBhcgtMPhcl&djsource=XsgsZ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