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位谋划 统筹推进 全力抓好2021年全省秋播工作

 昵称37581541 2021-10-01

本文字数:2541字

阅读时间:8分钟

当前,我省秋播工作正从北到南陆续展开。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高质量落实秋播任务,打牢来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基础,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省农业农村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抓好2021年秋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及早谋划、统筹推进秋播工作,深挖粮油面积产量增长潜力,统筹“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突出绿色发展,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努力增强种植业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主要目标任务

夏粮生产坚持稳面积、提单产、高品质、增效益,确保每个县(市、区)秋播夏粮面积不减少,其中小麦总播种面积3500万亩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杂粮生产。加快恢复油料作物生产面积,全省油菜播种面积300万亩左右。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建设“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100万亩左右。着力培育千亿元级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狠抓七项重点工作

(一)狠抓粮油作物面积落实。合理安排耕地利用优先序,在种足种满优质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基础上,结合夏粮作物特点,充分利用撂荒地、冬闲田、边角地、幼林果地等扩大播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大麦、蚕豌豆等特色夏杂粮生产,积极推进粮豆、粮油、粮菜轮作与间套作。进一步挖掘油菜等油料作物面积潜力,积极发展兼用型油菜,增加油料供给。

(二)狠抓高效设施园艺生产。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宜机化、标准化建设,淮北地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宽体大棚等设施,苏南苏中地区重点发展钢架大棚、连栋大棚等,因地制宜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水肥药一体化等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设备,促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高标准规划和建设80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突出抓好设施蔬菜秋延后栽培和露地蔬菜越冬栽培,引导种植绿叶蔬菜等适销品种,落实应急保供预案,保障蔬菜市场稳定供给。

(三)狠抓品种应用布局优化。突出市场化导向,按照优质化、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秋播作物品种布局。小麦生产上,淮北地区重点推广偏强筋和中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里下河地区重点推广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沿江和沿海地区重点推广弱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苏南地区重点推广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油菜生产上,重点推广“双高”(高油高产)、“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多抗品种,根据油菜花景观建设、油菜苔采摘、饲用肥用等不同需求,筛选应用专用型油菜品种,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合理布局设施果品、设施花卉、设施蚕业等高效特色产业与品种。

(四)狠抓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严格按照任务备案、绿色技术、主体培育、服务责任等“四个清单”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积极争取和统筹相关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探索建立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先建后补扶持机制,提升创建效率和效果。小麦主产县原则上每县至少建设1个5000亩的示范片,力争全省建设麦油示范片100个以上,全面提升优质主导品种、单品种规模化生产水平,集成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挖掘良种良法增产增效潜力。

(五)狠抓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持续做好耕地培肥工作,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扎实开展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制定县域小麦、油菜和蔬菜等施肥方案,探索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推进重点流域化肥限量施用试点。全省将建设30个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150个国家和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促进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持续“双减”。加强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预测预报,大幅提升绿色防控水平,实现“虫口夺粮”。坚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科学用药”策略,加强冬前封闭除草工作,减轻冬后化除压力。高标准建设40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和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县,构建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蔬菜生产严格落实化肥农药推荐使用剂量和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六)狠抓秋播措施落实质量。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高效率、标准化、专业化优势,全面提升秋播农机作业水平。重点推广机械深(旋)耕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小麦机械条(匀)播技术、油菜机械直播和无人机播种技术、鲜食蚕豆春化促早、蔬菜“四减四增”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集约化育苗技术,提高精细化播种水平。坚持适期适墒播种,抢抓播栽进度,提高适期播栽比例。全面推广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提高纹枯病、茎基腐病、黑穗病、全蚀病以及地下害虫、蚜虫等多种病虫防控效应。针对越冬期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及早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开好“麦田一套沟”,确保内外三沟相通,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淮北旱茬小麦及秸秆还田稻茬小麦播后要镇压到位,提高种子和土壤紧密度,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对冬前有旺长趋势的小麦,可适度开展化控,控旺促壮。

(七)狠抓夏熟作物产业开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加快从抓生产到抓链条、抓产品到抓产业、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增值增效空间。聚焦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鲜食专用、功能保健、观赏休闲及养地作物,扩大鲜食粮经作物生产,发展鲜食经济。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倡“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引导市场主体与生产基地、农户开展产销对接,鼓励大型加工消费企业直接建立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网络销售,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标准化生产、溯源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培大培强绿色优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强秋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增强抓好秋播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科学制定方案,落实重点措施,积极统筹协调,将秋播面积落实到作物、落实到村组、落实到田块。加强农情监测调度,做好农资供求调查和调运调剂,确保秋播有序开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聚焦本地区重点环节,加大地方财政对秋播农业生产投入。加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加大规模种粮主体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秋播生产积极性。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扩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入。

(三)强化服务指导。各地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指导,建立挂钩联系点制度,加强生产技术培训,落实秋播关键措施。积极组织协调农机、植保等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健全农业、气象、水利、应急等多部门灾害会商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强化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加强宣传发动,总结宣传秋播工作中的好典型、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厅种植业管理处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