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我不推荐,你肯定会错过的纪录片《高十》

 一部电影 2021-10-01

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看这部纪录片时是心痛的,电影名为《高十》。

我听说过高三复读三年考上一本重点大学的人,这就是我高中语文老师,传闻中的三朝元老,敬佩他的毅力与抗压能力。

当我听到高中读了十五年,参加高考十二次的唐尚珺时,我震惊了!

是什么毅力能让一个人坚持十年高三生活,反反复复高考?

有人说读书是穷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是相对公平筛选人才的途径,高考对中国所有的家庭极其重要,高考复读见怪不怪。

纪录片《高十》讲述了一个魔幻、震撼的故事,主人公从2009至今参加了12次高考,至今仍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唐尚珺出生于广西一农村家庭,他是家里的小儿子,上有几个姐姐,父母早已年迈。

因为有姐姐照顾父母,唐尚珺的生活压力不是很大,这也为他能努力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其父母务农靠微薄的收入供其读书。

2009年的第一次高考唐尚珺的分数只能上专科,家里把唐尚珺送到了技工学校,希望唐尚珺能学习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

然后唐尚珺并没有走进技工学校的大门,而是瞒着家里用读技校的钱重新开始复读。

复读的压力是巨大的,复读是辛苦的,唐尚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巨大的,这条艰辛之路注定一人前行。

天不尽人意,2010年复读的第一面,唐尚珺只过了三本线,对于这样的成绩他非常不满意,

唐尚珺开启了复读的第二年,2011年高考,唐尚珺考上了二本,但因为成绩没高出分数线太多,能选择的大学不符合他的心意。

于是唐尚珺开始了第三次复读,2012年高考,唐尚珺的成绩超过了二本线很多,他原本可以选择一个好的大学,但又觉得志愿没填好,所以放弃。

2013年唐尚珺开启了第四次复读,他终于考上了一本,因为学校不是北京,他放弃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当我看到他第四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本人已经绷不住了,如果说前期复读是为了考理想大学而奋斗,那么他的确勇气可嘉,可现在时考上了大学仍觉得不如意,心气太高了吧!

2014年唐尚珺第五次高考,这时应该是他从技毕业的时间,他向家里人撒谎说自己已经找到了工作。

为了圆谎当年过年他特意带了年货回家,并且给哥哥姐姐的小孩包了红包,父母已经六十岁了,他们希望唐尚珺能快一点成家立业,这些让唐尚珺很愧疚。

唐尚珺自知愧对父母只能靠干农活缓解心中的愧疚,回家期间他把所有的农活都做了。

没有生活费,他就在学校餐厅打工兼职赚钱,在当年和次年的高考,唐尚珺的成绩都很优异,但他的目标是中国科技大学,所以选择了继续复读。

很快又迎来了第七个复读,同龄人此时早就在社会打拼,而他还在学校里,作为原老级人物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考生,观众们看到这里都会为他感到心累。

第七个复读考上的大学时中国政法大学,这是很多人的梦,唐尚珺不是很满意,但在老师的劝说下他选择进入大学。

当时他已经25岁了,他拿着通知书向父母告知真相,父母并没有怪他而是以他为骄傲。

天有不测风云,当年父亲被确诊肺癌,父亲的嘴角经常溃烂出血,癌细胞已经转移,为了给父亲治病,唐尚珺入学后又退学了,因为他听说某高中复读会给两万块钱,他想给父亲治病,于是选择了再次复读。

时间永远不会等人,唐尚珺的父亲在一年后去世,观众们以为这次唐尚珺终于可以上大学了,实际并没有。

从2017年到2021年他仍在复读,截止到今年为止他已经参加了十二次高考。

看到影片最后,越来越不理解唐尚珺的行为,为父治病放弃大学学习我能理解,但接下来又进入复读为什么,只为考入心中最理想的大学吗?

《高十》虽然主人公有着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执着,可青春不等人,复读十几年只为考入心中理想的大学,太过于偏执了。

青春不应该是重复与偏执,人生改变命运的道路不止有高考,高考只是人生路口中其中一个,复读久了主人公就会适应这种生活,他人看似痛苦的生活反而成了他的舒适圈,人总会在舒适圈里走不出去。

用复读来逃避大学生活、逃避进入社会,复读已经成为了主人公的牢笼。

当然我们没有权力干涉别人的选择,对于唐尚珺不疯魔不成活的复读不想批评更不想赞美!

《高十》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看完电影后很压抑,是什么完成了千千万万的唐尚珺,是“知识改变命运吗?”

时代在发展,不止是知识改变命运,前进才能改变命运,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迈开步子走出去,这才是人生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