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蓝色天空309 2021-10-01

《红岩》,一部经典的红色革命小说,这本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像许云峰,余新江,江雪琴一样把国家当作爱人,把党当作家的战士确有其人,像“猫头鹰”这样以折磨杀害战士的恶魔也确有其人,他就是徐贵林,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结局又如何呢?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1950年3月的一天,重庆城内的集市熙熙攘攘沸沸扬扬,在一声声同志、老乡的称呼中就能感受到大家翻身做主人的幸福和彼此之间的关怀,这般热闹的景象在新中国成立的旧社会可是很难见到。

在这人群之中,一位大妈停在了角落的一个菜摊前,相较之前的几个菜摊这里的菜更新鲜,瓜果也更大些,一看就是乡下的菜农自己种的菜挑来城中卖。城里人总是更新换买乡下菜农自己种的菜,不仅新鲜个儿大价格也更便宜些从不缺斤短两。

只是这卖菜人有些奇怪,3月天却带着毡帽盖住了整张脸,也不大声吆喝叫卖。想必是个内向不爱说话的人吧。大妈蹲下仔细地挑菜的同时也习惯性地打起了招呼,还顺嘴问了一句“这菜还能再便宜些吗?”谁料这怪人不仅没有亲切的问候,竟还生气回怼起来,一口河南话脱口而出。

一个河南人在重庆种菜卖菜?

大妈察觉那里不对,也感觉帽檐下的脸有些眼熟,便趁菜农抬脸说话时仔细看了一眼。这一看,大妈不觉瞪大了眼睛。这哪是什么菜农!这不就是军统特务的刽子手,渣滓洞里的恶魔看守长徐贵林吗!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原来,这大妈名叫叶兰英,是重庆当地的革命女性,解放前也曾被关押在渣滓洞中受尽折磨,她对特务在渣滓洞里干的那些骇人的勾当也是一清二楚,对进进出出渣滓洞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印象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叶兰英坚定地支持革命,也曾多次帮助过共产党的同志们。

解放后,叶兰英进入了重庆的裕华纱厂托儿所担任所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吃上新鲜的菜,每天都她早起赶集,这街上她是很熟悉的。看到这罪该万死的漏网之鱼,为了不打草惊蛇,叶兰英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继续在摊前讨价还价,还以要买的多身上钱没带够为借口,让徐贵林等她回家取钱。

担心自己认错了人,叶兰英去找了两个之前一起的朋友来一起来市场辨认。果然朋友也认出了徐贵林,叶兰英便让两位朋友帮忙盯着徐贵林,自己急忙跑去公安局“警察同志快去菜市场抓人吧,我看到大特务徐贵林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公安局的同志们都非常的重视,却也没有轻举妄动地对徐贵林进行直接抓捕,而是避免惊动他先派人对徐贵林进行了监控跟踪。

其实在解放初期抓捕组就已经开始对特务实施了抓捕行动,但丝毫没有徐贵林的任何消息为了寻找他的下落已经在几个地方搜寻了几个月,因为没有徐贵林的照片也无法发布通缉令,没想到狡猾的徐贵林竟胆大包天的藏在了人民群众的眼皮子底下。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对于徐贵林的藏身于重庆做菜农的行为公安局也进行了假设,是有人派来以买菜打掩护,暗中调查重庆兵力安排,还是简单的大胆的逃亡。因此公安局万万不敢贸然实施抓捕,以免更多的特务听到风吹草动后逃离。另一方面,徐贵林也绝非一般特务,他杀人如麻身手了得,还很有可能随身携带枪支弹药,在集市进行抓捕很容易连累无辜百姓。

抓捕这样一个大特务最重要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抓捕组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跟踪徐贵林,在他生活的周围进行了严密的布控,让他插翅也难逃。

经过几次的观察,抓捕组的同志发现,徐贵林每天去集市买菜都会拿着空菜篓子去重庆弹子石惠二村57号,这个地方十分偏僻,距离重庆城区有一定的距离,公安局的同志调查后得知这里是住着一个叫王德功的人,而他正是徐贵林的老丈人!

原来徐贵林并不是自己种菜而是每天都来这里拿上菜后去集市上卖,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化名叫徐天德。岳父的掩护,新的名字,徐贵林就是隐匿于重庆市内的。

多日观察后抓捕组确认徐贵林已经落单,背后并无其他特务组织,因此在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计划后,决定立即对其进行抓捕!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1950年3月22日,公安局抓捕组的两名同志乔装成普通百姓来到了徐贵林的菜摊前,一个同志假装买菜和他讨价还价吸引他的注意力,另一个同志则趁机尽可能的靠近徐贵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徐贵林终于放松了警惕,弯腰拿起了称准备称菜。就在这时,一直潜伏在周围的公安局同志们一拥而上控制住了徐贵林,用绳子死死地捆住了手脚。

被扑倒的徐贵林一边挣扎一边大喊: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买菜的,我犯了什么法啊,快放了我!

周围的菜农群众看到这个场面都前来围观看看究竟了发什么。听到徐贵林这样的诉说“冤枉”的辩解,追捕队员立即说道:你是特务徐贵林,我们抓的就是你!

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他竟然是大特务徐贵林,他真的是徐贵林?看着老老实实的不像啊……

徐贵林一定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有这样的一天,但是他不甘心便冤枉的大喊:“你们认错了!我不是徐贵林,我是徐天德,我是徐天德,放了我,放了我……”

那些曾经被他折磨过的战士怎么会认错!任凭他如何挣扎如何喊冤,最终还是被抓捕组的同志带到石板坡监狱,那里等待他的是极其严格的审讯。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审讯室里,徐贵林拿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不论公安局同志怎么问,都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徐天德不认识什么徐贵林,因为他再清楚不过自己究竟犯了多少死罪,如果承认自己就是徐贵林,只有死路一条。

在审讯徐贵林的同时,另一队同志立即前往他岳父王德功的家中进行仔细搜查。

很快,抓捕组在王德功的的家中发现了写着编号“3407”的国民身份证,上面写的名字还真是徐天德,难道真的抓错了?

与此同时看到徐贵林死都不打算承认的样子,抓捕队的同志找来了重庆城中很多像叶兰英一样的知情人来到石板坡监狱进行指认。这其中有一位叫刘德彬的同志,他是永远都不会忘记徐贵林这个恶魔的样子的,因为当初在渣滓洞的时候就差点死在了徐贵林的手下,还好最后艰难脱险。

刘德彬来到监狱,看到徐贵林的第一眼便认出了他,所有那些永远都不想记起的痛苦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刘德林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对着徐贵林破口大骂,气势汹汹的想要上前一下子解决了眼前这个十恶不赦刽子手位烈士们报仇。

抓捕组的同志们理智地拉住了他,但是刘德彬依旧十分气愤地冲着徐贵林大骂:你娘的姓徐的,当年我们有32个人都已经逃出了火海,是你换了3支枪在我们后面追着扫射,又打死了我们17人,还在后面喊看你们谁当共产党,你今天怎么不叫了啊,你个畜生!。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看到刘德彬说出当面的的一幕幕,徐贵林这铁一样的事实自己再也无法抵赖,终于松了口,承认自己就是渣滓洞看守长徐贵林,并把自己的逃走的过程和所有罪行都交待清楚。

原来徐贵林一早就替自己想好了退路,事先就改好了名字做了证件,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在重庆藏了近4个月之久。

1949年 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在仓皇逃跑前,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规模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惨案,徐贵林便参与其中。

在他提出火烧渣滓洞的时候心里早已自知国民党已无回天之力,便趁乱坐上了军统西南长官公署二处的车,向着广安方向逃窜。

一身匪气的徐贵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和一起逃亡的的特务在山上与解放军战士打游击,军统公署二处的副处长带头讲这些特务聚集到一起,临时组成一支队伍被编入了国民党76军80师,打算在华蓥山地区打游击,等待着蒋介石能够率领着国名党大军重返大陆。

徐贵林给队伍打气是无耻地说道:兄弟们,我们和共产党早已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拖了命债,谁离开队伍,被共产党抓住都是死路一条,我们在山上和他们打游击血拼到底,说不定还有条生路!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这对特务不曾想他们没等到华蓥山,就收到了华蓥山地区就已经得以解放,解放军部队也正在开庆祝大会的消息。这时如果再前往华蓥山必定是自寻死路,他们便改变了在华蓥山打游击战的想法。

正在他们像无头苍蝇一般不知何去何从时,恰巧碰到了胡宗南率领撤退的76军第80师,胡宗南可是蒋介石最为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自然和军统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他们对于徐贵林一队来说,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大救星,他们想都没想立刻就投靠了80师,正式入编。

不久后,解放军便于80师在三台县激战,胡宗南的正规军80师在解放军队伍面前不堪一击,大批敌人被我军歼灭,剩下的人也全部投降,徐贵林也被解放军俘虏。

解放军一向采取优待俘虏的政策加上前线战事紧急,对于这些俘虏来的国民党士兵们处理也相对简单,要么参加培训加入解放军的队伍,要么就经过改造教育后发放路费自行回家。

因为不了解他的底细,外加徐贵林早已将身份证改为徐天德,根本没人知道他是手上沾满烈士鲜血的大特务。因此在经过一番教育后,徐贵林就被当作一般俘虏资遣了。

逃出了解放军的队伍后,徐贵林意识到国民党已经真的再无回天之力,所有对解放军的抵抗都是在以卵击石,毫无胜算可言。他就此放弃了打游击要继续为国民党战斗的念头,与其东奔西跑的到处躲藏的不安生,还不如逃回乡下多个清净安稳的过日子。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于是,徐贵林就决定继续用徐天德的身份隐姓埋名,去哪里呢?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徐贵林想到了在重庆乡下的岳父家。就这样一路逃回了岳父王德功的家中,因为担心被别人认出来,刚到这里的徐贵林一连几个星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后来观察好后周围的情况,发现这里实在是偏僻根本没人认识他,这才走出了家门。躲在这个偏僻的乡下,失去了生活来源,很快徐贵林就坐吃山空,因此徐贵林想找些赚钱的法子来养活自己,看着岳父家的菜地,他立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城卖菜,这样既能赚点钱花,也能观察观察重庆城中中当前的局势。就这样,徐贵林带上了毡帽,挑起了扁担装作菜农每天去集市买菜。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3月的那天叶兰英出现在了他的摊前,他的逃亡生涯就此结束,这个无恶不作的大特务终于被绳之于法。1950年5月18日,在重庆万人公审大会上徐贵林这个人民的仇人被依法执行了枪决。行刑前,他面如死灰,表情漠然。

那这个双手沾满烈士们鲜血的刽子手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的呢?

1919年,徐贵林出生在河南安阳的贫寒之家,年少时父母便早早离世。没有了依靠后,z在乡里邻居的帮助下,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才得以长大成人。然而这样的童年生活,并未让他养成感恩之心。反而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的性格变得极其的敏感又自卑。长大后,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1939年,20岁的徐贵林进入了国民党学兵团。个高体壮又有着心狠手辣的性格,徐贵林很快就在学员之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这段时间里他也显现出了为人行为卑劣的小人做派。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学兵团的大多数学员都是要去往前线参加战事的,徐贵林不想去一线送死,就想办法偷奸耍滑,最后混得了一个伤员的身份,逃过了被送往战场。之后他便主动加入军统并成为了徐远举的属下。

生性极其凶狠的徐贵林,凭借着心狠手辣对战俘没有丝毫手软的行为作风,受到了军统的赏识在1940年以内政部第一警察队员的身份被派遣到了重庆。来到重庆后的徐贵林,更加的肆无忌惮,无恶不作,号称望龙门特务队“四大金刚”之一,在军统特务的队伍中迅速崭露头角。1942年得到了军统副局长戴笠的青睐,调任为巡查总队队长,这时他的罪恶行径也变本加厉,对地下党的战士们开启了疯狂屠杀的模式。

在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战期间,他也对地下党同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老虎凳、电椅、辣椒水各种没有人性的极刑都被徐贵林用在了那些一腔热血的战士身上。他喜欢看着他们受刑,喜欢听他们的惨叫然后得意的笑。徐贵林早已变成了一个没有人性,心理扭曲的恶魔。

1946年,徐贵林被调往白公馆做看守。在这里他又参与杀害了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和车耀先两位重要的地下组织负责人,在军统内部屡立重功再次被提拔为特务二处的组长,接着又在1947年被调往渣滓洞担任第二看守所所长,负责审问看管当时被捕的先进共产党人。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渣滓洞和白公馆一样被称为两口活棺材,这里就是人间炼狱,无数的革命志士在这里受尽折磨。徐贵林就是这里的活阎王,他将不幸被抓捕来的地下党关进木笼中,在囚室中蚊虫蛇蚁,看着战士们被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样子,他哈哈大笑。

除了身体上的折磨外,他还故意修改休息作息时间,来对地下党战士进行精神折磨,这也是他“猫头鹰”称号的来源,晚上不睡觉,像猫头鹰一样。

在当时渣滓洞监狱长的眼里,徐贵林是一个优点十分明显的特务。他长得膘肥体壮,像黑色的大狗熊一般极其的有劲,又十分喜欢打人,每一个巴掌下去立马就能出现5个清晰的血印。因此军统的其他特务还给徐贵林起了个“大力士”的外号。

心理无比变态的徐贵林在这里无休止的折磨着革命战士,他对他们用各种酷刑,没完没了地鞭打他们,给他们带上沉重的手铐脚链绑在柱子上,晒着毒辣的太阳,晕倒了,就拖到刑讯室再折磨醒……

被徐贵林残害的革命烈士不计其数,那些先进的优秀共产党人像龙文章、吴学正、彭汝中等人都在被关入渣滓洞后被徐贵林等特务折磨致死。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宣布成立,在渣滓洞受尽折磨的战士们欣喜若狂,他们的战斗胜利了,却不知他们的灾难即将来临。

1950年,重庆大妈和一菜农讨价还价,大妈察觉出异样:对方是特务

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向毛人凤下达了在撤离之前要将所有共产党员赶尽杀绝的命令。徐贵林先是在11月14日指挥杀害了包括江姐在内的30多名共产党员,又在11月27日参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渣滓洞大屠杀,他拿着枪对着共产党员进行疯狂扫射,甚至在扫射后挨个检查是否还有存活的党员,然后对头补枪。他放下枪后,又拿起来火,最后一把火烧了渣滓洞牢房。

这场没有人性的大屠杀中,200多位革命战士牺牲,最终逃出的却仅有15人。

1950年5月18日,重庆城中万人空巷,百姓们都在为枪决徐贵林拍手叫好,这个双手沾满了几百革命烈士鲜血的刽子手终于下地狱了,九泉下,那些为革命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战士们也终于可以安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